其实成年人各自忙自己的工作,隔三差五忙着见不了面也很正常,但今年凌宇和左南春家里的事都多,两人就总是格外珍惜在一起的时光。不见面时互相惦记,见面时就好好相处。
在学校里也就没有那么避讳了,有时间就一起吃饭,下班凑一起回家。反正他们一个是快要毕业的博士,一个是刚工作也不能左右他毕业的新青年教师,又不算是同一个专业的,也就扯不到什么师生恋之类的隐秘。相熟的老师们见到他们次数多了,也难免打听几句,他俩也没遮掩,大家也多是祝福。
中间左南春又来回跑了两三次,带着左老师去复查。医生说目前抗抑郁的药只能是继续吃,这里面更多的作用其实是病人自己的心态调整。有的人绕过来劲儿了,就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有的人绕不过来劲儿,就会越来越严重。
这心理咨询也做了三四次,左老师也觉得用处不大,反而嗜睡的症状更严重了。这个医生又很火,每次看病都只能每个人说几句话,然后就让人回去吃药,左南春难免会有一点觉得不太靠谱。
最后在凌宇的建议下,左南春也终于挂上了北京最出名的治疗老年精神问题的医院。把所有的病例、做的治疗和吃的药都带着,左南春把左老师和刘女士都接到了自己租的屋子里。
北京的医生看过资料,又仔细地和左老师交流了很久,观察左老师的反应,最后沉吟片刻,对左南春说,“前面能筛查的也筛查过了,你家里之前有人老年痴呆吗?”
左南春不清楚,她回头看向刘女士。刘女士回答说,家里老爷爷活到八十多才走,身体健康,老奶奶倒是走得早,但也是因为肠胃问题,从来没有出现过老年痴呆的症状。
“那就先做个基因筛查吧。不过这个筛查需要排队,也需要先办理住院占一个床位。”
这已经是最后的救命稻草,那只能是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只希望能把病看好。好在他们足够幸运,只需要住半个月就可以做基因穿刺手术了。
左南春从北京和老家来回奔波变成了出租屋和医院来回奔波。这下反而比之前更忙了,谈恋爱见面的时间也比之前少不少。
没办法,凌宇就只能趁在学校的时间和左南春多呆一呆。
但是到了期末周,一个人总归是忙不过来,左南春下楼又不小心扭了下脚,可这天需要去医院,凌宇就自告奋勇地说去帮忙陪着左老师和刘女士去做术前检查。
“可是……这样你就要去见我爸妈了,现在合适吗?”左南春不是怀疑她和凌宇的感情,只是在这种还没有正式见过面就让对象帮忙照顾自己父母的情况,还是觉得很不合适。
“那有什么!丑媳妇总得见公婆不是!”凌宇倒是对自己很有自信。“而且之前去办住院、找医生,我其实都已经开车见过好几次了不是。”
这倒是实话,左老师他们来北京,凌宇没少帮忙,还带着吃了饭,男朋友的礼仪和尊重倒是没的说。
左南春还是有些犹豫,一起帮忙和彻底把自己的父母交给人家忙前忙后那还是很不一样的。但夏楠老家有事刚回去,目前除了凌宇好像也没有更好的人选。她提前给老妈打了招呼,没说是扭着脚了,只说是学校太忙走不开,让凌宇去帮帮忙。
可能是最近在女儿身边,偶尔又可以出门散心,左老师的精神头好了很多。之前凌宇其实就已经来看过他们老两口了,只不过有左南春在身边,他俩不好仔细询问,只能默默观察,感觉是很不错。这下他要一个人来,那更好观察观察了。
一大早凌宇就开车到医院楼下,医院里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这层楼还有很多神志不算特别清楚的老年人。他根据左南春发的内容走到病房门口,左老师和刘女士早就已经穿戴整齐了。
他们见过面,凌宇一来刘老师就认出了他,冲他招手。“小凌。”
凌宇把手里拿着的补品放在床头上。
“哎呀,你看你来都来了,本来就是麻烦你了,还带什么东西。”
凌宇虽然紧张,但是还算镇静大方,“叔叔阿姨好,哎呀,您这说的是什么话,本来就该多来的。”
他问了问今天的检查流程,其实他的作用也主要是跟着医生护士给开的单子带老两口去各个科室做检查、拿报告。医院太大,各个科室位置不一致,又开始普及自动化机器,连年轻人都可能搞得晕头转向,更别说是年纪大一些的老人了。
他一来,就方便很多。
凌宇背了一个小包,把左老师的水杯和卫生纸之类的东西放好,一个科室一个科室的按顺序走,抽血他给拿外套,报告他给领,忙前忙后还要注意着左老师和刘女士的状态。
一个上午忙下来,他还记着去买饭。左老师和刘女士只需要跟他一起就行了,省了不少心思。凌宇又会说话,让刘女士和左老师的术前焦虑也减轻不少。
等晚上左南春脚好多了过来,刘女士对凌宇的称呼已经变成了“小宇”,和左南春的“小春”一个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