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苏晚将做好的菜一一端上桌。
拍黄瓜清脆爽口,淋了香油和蒜末,在灯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
生切番茄拌了白糖,酸甜的汁水浸在碗底,红彤彤的格外诱人;
卤牛肉切得薄薄的,酱香浓郁,纹理分明;
最后是一人一大海碗的杂酱面,面条劲道,肉酱咸香,黄瓜丝和豆芽码得整整齐齐。
陆远川刚训练回来,洗了把脸就闻到香味,肚子立刻咕噜叫了一声。
他坐到桌前,看着满桌的菜,忍不住笑道:“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这么丰盛。”
苏晚笑着给他夹了一筷子牛肉:“牛嫂子家的菜新鲜,就多做了几样。”
几个孩子早就迫不及待了。
陆睿埋头扒拉面条,吃得呼噜呼噜响;
保国专挑牛肉吃,腮帮子鼓鼓的像只小仓鼠;
卫国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妈,这黄瓜真脆!比食堂的好吃多了!”
安安坐在小板凳上,小手捧着碗,吃得慢条斯理,但小脸上全是满足。
她抬头看向苏晚,眼睛亮晶晶的:“妈妈,明天还能吃这个吗?”
陆远川夹了一筷子番茄拌糖,酸甜的汁水在舌尖化开,他忍不住眯了眯眼:“这番茄很甜。”
苏晚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暖暖的:“慢点吃,锅里还有。”
陆远川抬头看她,嘴角还沾着一点酱汁:“你怎么不吃?”
“我吃过了。”
苏晚笑着递给他一张纸巾,“看你训练累,特意多做了点。”
陆远川接过纸巾,顺手握住她的手腕,指腹在她掌心轻轻摩挲了一下,低声道:“辛苦了。”
几个孩子假装没看见,但嘴角都偷偷翘了起来。
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碗筷碰撞的声音、咀嚼声、偶尔的笑语,交织成最平凡的幸福。
晚饭后,苏晚从箱子里取出两本崭新的小人书,封面上鲜艳的彩绘在煤油灯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陆睿和保国立刻放下手里的玩具,眼睛亮晶晶地围了过来。
“今天讲《小兵张嘎》和《铁道游击队》。”
苏晚拍了拍身边的空位,卫国和安安也赶紧凑过来,四个小脑袋挤在一起,满是期待。
苏晚翻开书页,声音轻柔地读着故事。
陆睿和保国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点着字,嘴唇无声地跟着念。
他们的记性极好,苏晚只需读一遍,他们就能磕磕绊绊地自己读出来。
“嘎子……机智地……躲过了……鬼子的……搜查。”
保国一字一顿地念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抬头看苏晚。
“这个字念‘搜’。”
苏晚耐心地教他,“搜查的搜。”
陆睿已经能流畅地读下一段了,只是偶尔停顿,皱着小眉头思考某个生字的读音。
卫国虽然认的字不多,但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还要插嘴问:“后来呢?嘎子跑掉了吗?”
安安抱着布娃娃,虽然听不懂复杂的情节,但看到哥哥们专注的样子,她也乖乖坐着,小手轻轻摸着书页上的图画。
苏晚看着他们,心里软成一片。
这些小人书是她半年前偷偷去市里买的,藏在空间里,每次只拿两三本出来。
陆睿和保国格外爱惜,看完后总会工工整整地放回书架,连卫国和安安也学会了不撕书、不乱丢。
半年来,两个大的认字飞快,已经能自己读书了,可他们还是喜欢窝在苏晚身边,听她再讲一遍。
或许对他们来说,认字是其次,依偎在母亲身边听故事的温暖,才是最珍贵的。
夜渐深,电灯的光晕笼罩着一家五口。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虫鸣,而屋里,只有翻书的沙沙声,和孩子们稚嫩的跟读声。
晚饭后,陆远川利落地收拾着碗筷,锅碗碰撞的声音清脆地回荡在厨房里。
灶台上的大铁锅已经烧上了水,火苗舔着锅底,水汽渐渐氤氲开来。
“爸,水热了吗?”
陆睿探头进来问,手里还拿着刚看完的小人书。
“快了。”
陆远川擦了擦手,“叫你弟弟们准备换洗衣服。”
如今新修的厕所派上了大用场。
水泥砌的洗澡区宽敞干净,墙上钉着的木架放着肥皂和毛巾,地上铺的防滑瓷砖让苏晚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滑倒。
陆睿和保国已经能自己洗澡了。
两人端着盆,像模像样地打肥皂、搓头发,偶尔还会互相帮忙冲背。
陆远川站在门外,听着里面哗啦啦的水声和儿子们的说笑声,嘴角不自觉扬起。
卫国年纪小些,还得陆远川亲自帮忙。
小家伙坐在小板凳上,乖乖仰着头让父亲冲洗头发上的泡沫。
“眼睛闭紧。”
陆远川的大手挡在卫国额前,温水顺着孩子的发梢流下。
另一边,苏晚正给安安洗澡。
小姑娘坐在木盆里,手里捏着一只橡皮小鸭子,那是陆远川上次去县城特意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