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汴京美食经营录 > 第1章 第 1 章

第1章 第 1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说她,虞蘅自个也很想豪横一把,然而算算身上盘缠,还是算了。

二人走进一家普通邸舍③,只要了一间中等客房。

那掌柜看她们外来人士,还热情推荐她们去到附近瓦子逛逛。

瓦子于本朝人民来说,是个消遣的好去处。即便不花几个钱,也能看一场杂耍竞技,里头还兼卖些吃的玩的,设有坐席,随吃随走随坐,通宵营业。

虞蘅前辈子是个能熬的,假期从来没两点以前睡过觉,也被这汴京夜生活给吸引了,便带着阿盼出门散心。

今日下马威已给了,想来明日应当会爽快给她开门,只是说不得还要如何打机锋、被挑剔……族里既去了信,不登门是不行的……想到这些,虞蘅便已经开始烦了,正出神着,肩头忽被人撞了一下,一群孩童互相挽手急匆匆朝前跑去,接着一道烟火呼啸着在头顶炸开,亮彻夜空。

虞蘅抬眼,才发现已经到了瓦子街口,内里锣响喧天,人声嘈杂,灯火满街。

岂止是里边,瓦子外围是路岐人的地盘,“锵”地一声,杂耍影戏、说书口技,随时都有好戏开场。

道路还旁摆着不少琳琅满目的小摊,贩儿叫卖声不绝于耳,向过路人推销着自家东西。

阿盼到底年纪小,转眼就忘了刚刚的烦忧,拉着她在人流中凑热闹,嘴里兴奋说个不停:“蘅娘子,蘅娘子,那人怎的跑天上去了!这莫不就是传奇里的轻功?”

虞蘅顺着她话抬头,几米高空上,街道两面的酒肆仅靠一根绳索牵连着,杂技人要从这头走到那头上菜,再返回来才算走完。

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完全靠苦工技艺,比后世走钢索还高难度。

期间杂技人几次差点踩空,底下的人就跟着“啊啊”地叫,比吃了川饭④还上火烧心。

待安安稳稳结束之后,赏钱堪比潮水。

阿盼才从有惊无险中收回神思,一会儿看见相扑,又义愤填膺起来:“那么大块头欺负个弱女子!”

结果下一瞬那瘦瘦小小的选手反将对手给扳倒了,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喝彩,选手面前的铜板堆得有小山那么高。

阿盼瞧瞧那堆钱,再瞧瞧虞蘅,悄悄捏了捏自己的大臂。

虞蘅佯装没看见,不过一会儿,她就又被唱杂剧的给吸引了去。

这样的热闹,在汴京从不算稀奇事,日日夜夜都有。

再次从人群中挤出来时,两人手上都多出来三四样零嘴点心。

阿盼嘴里含着酸杏干,吃得啧啧有味,不免感慨:“难怪我阿爷去了一趟州府便总念叨说是泼天的富贵,等我老了,也要与孙子女吹嘘今日见识过的盛景。”

“这才哪到哪?咱们要在汴京常住,比这更热闹的都有。”虞蘅笑道。

“可您要是嫁到韩家去,哪还能这样自在?”

阿盼虽然年纪不大,但在那牙婆船上结识了几个小姊妹,她们当中有的人已经被卖过一遭了,是从贵人府里出来的,平日有时候会给她们讲贵人的规矩。

阿盼快人快语,虞蘅也没嫌过她什么,此时也就直说了。

这话就像一兜子冷风,将虞蘅初入汴京见识过繁华迤逦后有些发热的头脑给扑得冷静了些。

冷静地躺在邸舍干净无味但有些硬的床上,虞蘅成功失眠了,失眠就容易多想,而不知道前世看了哪个专家研究表明,夜里的想法总是格外天马行空。

汴京繁华热闹,不比前朝长安宏伟,但毋庸置疑,拥有烟火气的它很适合市井生活。

本朝没了宵禁,又将坊市合一,大大解放了老百姓的活动时间跟范围,商贾经营也自由了许多,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复又开张。只要肯交税,街旁、桥头、巷弄,都能做生意。

而且,自从那位同为穿越者的前辈扇动蝴蝶翅膀时,这个“宋”朝的走向就开始跟史书上南辕北辙了。

于朝,国朝并没有重文抑武,反而一鼓作气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世人乃不知徽钦二宗,更无论靖康之变。于民,风气上沿袭了前朝的开放,就算如今她们两个年轻女子这么晚在瓦子内闲逛,也没有太多人注意。

虞蘅骨子里的商人血统又在蠢蠢欲动了。

上辈子,她本科毕业后当牛做马两年,裸辞接手爸妈经营了半辈子的餐馆,还没来得及做大做强,阴差阳错穿越了。这辈子生在苏商之家,打小便耳濡目染家中长辈是如何谈笑间将所有不利局面轻松化解的,虽然有玛丽苏外加自卖自夸嫌疑,但多少有些心得。

起了这念头之后,虞蘅翻了个身,心态稳了。

次日再寻到韩宅,心境已经全然不一样了。

既要她“知难而退”,当然要退得干净。不能“心照不宣”,更不能是“口头托词”,免得“死灰复燃”。

再者,当初自家富贵,结亲是他们求着,如今反悔了——她这一路上的路费花销、昨天精神损失,也得合计合计不是?

虞蘅眼睛弯起,再面对那毫不避讳打量的仆妇,甜甜地自报了家门。

那仆妇将眼一斜,侧身把人迎了进去,嘴上还不停絮叨:“蘅娘子怎的才来,夫人等了许久,这会正午憩着……您且在偏房坐着等会儿吧。”

语气、态度皆算不上恭敬。

虞蘅垂目:“劳表姨挂念,又怎好再打扰?我便在偏厅等表姨醒来,再去拜会。”

见她规矩礼节妥当,并无错漏,这仆妇心里的轻鄙才稍稍去了些。

韩宅占地不多,两进的院子,进了正门,绕过影壁,前头乃韩嗣丰与长子韩祯书房,栽着几杆瘦竹,过仪门,内院有一间正房并两间偏房,与东西厢房连着抄手游廊,带个巴掌大的小院,四角种些花花草草。

宅中下人不多,一路行来只见零星两个洒扫婆子,虞蘅被带至正房偏厅稍坐,好一会儿有婢子端来茶点,虞蘅只咬了小半口便被腻住了槽牙,借茶的苦涩总算将甜味压下去后,便安静坐在位上等待钱氏醒来。

姨甥见面,难免说起几年前虞蘅父母意外身故之事。

钱氏拉着她手宽慰,自己却红了眼圈:“我只有你母亲一个姊妹,如今先我而去,怎么不伤心!”

虞蘅凑近,闻见一股子姜辣味。

目光落在那绣帕上,温声宽解了钱氏几句。

门口传来脚步声,一弱冠青年阔步走了进来。虞蘅抬眼,对上一张眉目清秀的脸,穿士子白襕,很是温润。

想来这小白脸就是她那前途光明的太学生表兄了。

钱氏擦干泪,给二人互相介绍,“祯儿,这是你蘅妹妹。”

虞蘅起身见礼。

韩祯眼中掠过一瞬的惊艳,起初听闻那个破落商户表妹要来的不悦已被冲淡了大半。

心思千回百转,面上又是作揖回礼,又笑道:“阿蘅在家有什么不惯的,尽管说,莫把我们当外人。”

钱氏也道:“做兄长的是该让着妹妹,日后别叫我知道你欺负阿蘅。”

又拉着虞蘅手含嗔带笑:“这孩子仗着几分才气,性子全被他爹惯坏了。”

钱氏真是个体面人。

虞蘅一笑,撒着娇应了:“姨母真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