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时间差不多,把帘子上的面团倒在桌子上,由于刚从锅里拿出来,太烫手,苏荔只能用手指先慢慢的熟悉温度,最后才大力地揉搓成表面光滑的面团。
苏荔为保证青团大小的一致,只能像包饺子一样。先分成等分的剂子,再擀皮。拿起一张面皮放在手心,红豆馅放在面皮的正中间,再把面皮收口捏住,团成球。
青绿色的小团子一个接着一个摆放在蒸屉上,一共做出两个蒸屉的量。
她弯腰看了火候,在快要熄灭的火里又添上柴,然后把蒸屉放在锅上,等待蒸熟就可以。
苏荔最后已经困得睁不开眼睛,强撑着做完最后的收尾,然后直奔房间而去。
苏家的房屋是典型的三间式布局,中间为中室。苏守真和林雁住在中室的左侧,苏荔则居住在右侧。厨房是在苏父苏母的隔壁单独的一个屋子。
而谢谨所要居住的库房,是在厨房拐角处的位置。
所以苏荔从厨房离开关上门的声音,谢谨在房间里全部听得一清二楚。
谢谨从吃完饭回到房间就一直躺在床上,听着隔壁厨房传来的细微声响,直到刚才苏荔离开后,彻底回归平静。
谢谨回想着白日里发生的一切,一幕幕在脑海中闪回。
县令府、常管家、县丞府。
他皱起眉头,没有理出任何头绪。最重要的是,那些人去哪里了?
突然,谢谨的呼吸有微妙的停顿。
现在他的脑海里闪回的片段赫然是苏荔,意识到这一点后,谢谨猛地把眼睛闭上,强行让自己陷入睡眠,不再去想。
仿佛这样就可以逃离,不知是不是日有所思所导致,这一晚的谢谨越想逃离越是适得其反。
在院子另一边的苏荔浑然不知谢谨的境况,反而是睡得沉的一晚。
第二日苏荔走到厨房门口时,正巧谢谨也打开房门,苏荔听到声音下意识转头,对上谢谨的眼神。谢谨却像见了鬼一般,飞也似地避开,弄得苏荔一头雾水。
在苏荔刚想询问发生什么事的时候,谢谨已经恢复往日的样子,神色自然地走上前来。苏荔以为是起太早没睡醒导致的起床气,没想太多。
苏荔看见林雁已经在厨房里准备早饭,“阿娘,你不用起这么早的。早饭我也可以做。”
“就算不做早饭,阿娘这个点也睡不着。”
苏荔知道林雁是想让自己多睡一会才这么说的。
苏荔取出八个青团放在盘子中,剩余的是今天要卖的。
“阿娘你看,这是女儿昨晚做的,叫青团。”苏荔献宝似的将盘子举起,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求表扬的小朋友一样。
“这就是用屋子后面的菜做出来的吗?”林雁好奇地看着挤在一起的绿团子。
“对,就是做出来的不多。我们早上吃一些,阿爹等他醒来再吃。”
“不用,你都拿去卖吧。”林雁哪里肯吃,只想着苏荔费力做出来,最好都拿去卖掉,才不枉费她的辛苦。
“这个不一样,这是用阿娘亲自种的菜,女儿亲手做的,独一份的。”苏荔的一句话简直将林雁哄得心花怒放,于是同意苏荔的提议。
只是让苏荔和谢谨先吃,她等着和苏父一起吃。
“怎么样?”苏荔时刻关注谢谨的反应,上一次做青团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她还是有点担心水平会不会下降。
可是谢谨是不会主动给她反应的,最多是冲她点个头。
“尚可。”在苏荔的万分期待中,谢谨终于开口。
好吧,说了两个字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在安静地氛围中结束早饭,两个人开始新一天的前往县城的跋涉。
苏荔在路上不禁在想,每天真是有一种西天取经的既视感,只不过他们两个充其量就是个小白马,还要每天回家吃草补充体力的那种。
终于到达城中,在昨天的地方找到李云。
苏荔照例拿出一个青团递给青儿,“今天的是青团。”
“谢谢姐姐。”青儿现在和苏荔已经很熟悉,非常自觉地坐在小凳子上吃起来。
“李姐放心,今天的青团不是很甜。”苏荔将手里的另一个递给李云,并对她解释道。
“妹妹说什么呢,这多亏你,青儿才能经常吃到这些。”李云是能感觉到,苏荔很喜欢青儿。
苏荔看到谢谨还没走,有些意外,“你今日没事吗?”
“嗯嗯,昨天办的差不多。”谢谨其实是想知道常管家和苏荔的关系如何,昨日看见是苏荔主动叫住的常管家,两人之前应该是认识的。
本来直接问也是无碍,只不过苏荔刚问过他是否知晓县令府遭遇窃贼的事,现在他再向她打听常管家,多少有些自投罗网。
所以他计划采用蹲守的方式,等着常管家来买青团,这样也能知道他们的交际如何。再者,他天天去迎春居也会引起怀疑,谁知道这迎春居周围会不会有眼线。
毕竟对方现在身处暗处,他不得不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