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羡番外
临羡在女帝腹中时,就备受女帝与皇夫的期待,在出生时,女帝虽有失望,但也欣然接受了自家孩子是个男孩。
一开始临羡还没有取名,只取了个乳名,单名一个“羡”字,以为得此麟儿,羡煞旁人,女帝与皇夫常常唤他“羡儿”。
一开始临羡还是有一个愉快的童年,父母溺爱,宫人呵护。女帝把他当继承人开始培养,各种技能技艺都请夫子传授于他,治国之道,兵法之学。
直到那一件事的发生,一切都变了。
南方水患,百姓受苦,女帝陛下忧心不已,与大臣们忙得焦头烂额。一天,女帝处理政务,疲惫得想出门散散心,她走到御花园,便看到临羡站在一棵树前面,盯着远处。
女帝悄无声息地走了上去,想看看她的孩子在干什么,这么出神。
走近一看,竟是两只狸奴为争夺一条鱼而打架,它们撕咬对方,一招一式间,都下了死手,直至最后双方遍体鳞伤,也不肯休战。
而一旁的临羡单手拎着一个小篮子,冷眼看着这一切,篮子里面装了几条鱼儿。很显然,地上那只就是临羡丢给它们的。
目的很显然……
女帝有点不敢置信,勉强维持一个假笑,对着临羡温和地问道:“羡儿,你在干什么呀?”
而临羡一点也不惊讶于女帝悄无声息的出现,听到女帝的问话,他笑盈盈地跟女帝说:“母皇,我在逗狸奴呀,您不觉得它们厮杀起来的样子很有乐趣吗?”
烈日当空,昭明帝只觉得身入冰窖,遍体生寒。
她看着临羡那么一个小小的孩童,一个宛如天使的孩童,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双眸,如今眼里尽是冷酷无比,而他却扬着明媚的笑容,跟她介绍这个“乐趣”。
昭明帝敛起笑意,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后,试探地问道:“羡儿,如今南方水患,你觉得百姓们可不可怜呀?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她心想可能只是一时的走岔路了,然而她的孩子的回答却让她心中一寒。
临羡睁着他那双无辜天真的黑眸,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会可怜呢?天灾如此,死了就死了吧,这是他们的命不是吗?而且他们死了,资源却多起来了,可以把资源给到其他活着的百姓了。”
女帝彻底心寒,冷下脸,质声问道:“谁教你这么说的,平常朕让你学的仁德明治都去哪里了?为什么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呢?”
临羡看着他母皇的突然变脸,他脸上尽是疑惑不解,但却丝毫没有任何愧意。
女帝失望地看着他,愤而甩袖离去,只留下一句,“从今日起,你便面壁思过,好好学一学那明德仁政。”
之后,女帝严厉惩治了那些离经叛道的夫子们,然而这些歪理已经在临羡的心里根深蒂固了。
在一次,女帝问他君以什么为先,尚在孩童时期的临羡答曰:君以杀伐为主,巧弄权术,乘时乘势,善御万物,不择手段,以雷霆之势收失地,统诸国。
女帝闭了闭眼,对着他说:“君应以民为先,民可载舟,亦可覆舟。”
二人对峙,不肯各退一步。
从一开始,两个人的观念就不合。
自此,女帝对这位年幼的小太子失望,给他取名“临羡”,取自临渊羡鱼。
临渊羡鱼,喻为仅有空想而无实际行动。
这不是对临羡的讥讽,而是对自己,昭明帝恨自己虽有远大抱负,却无力行动,无力改变。
昭明帝一生爱民如子,直至痴狂,看到临羡如此,便有些疯魔了,越发痛恨自己为什么生的不是公主,公主可以理解她的苦心,她的政念,将不能做的,被妨碍的事继续完成下去。
如今的临羡连爱人的能力都没有,何谈能延续她的政策。
临羡的性格越发阴冷孤僻,昭明帝给他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日子,他知道他没有任何的怜悯心与同情心,甚至没有爱人的能力,他不觉得自己适合做一个君王,那些百姓的死活与他无关。
但看着自己母亲的疯魔,父亲的忧心与无奈。他的内心很挣扎,他想顺应母亲的愿望,改变自己,哪怕自己不开心。但又不甘心,不想做提线木偶,两种思绪相互缠绕,相互折磨,迷茫着,痛苦着。
每天都能听到母亲对他的埋怨,怨恨他不是个公主,他竟也有点痛恨自己的存在。
他以为他的一生都要这么昏暗下去,直至他遇到了她。
御花园里,昭明帝被大臣们气到,又在买醉,一壶壶酒就往嘴里灌,对着御花园里的花吐槽大臣的顽固,迂腐。
其中,一支牡丹花好似听到怨倦了,花茎抖了抖,便在临羡诧异的眼神下,幻化为人形。
只见一个女子,身着红色华服,恣意张扬的脸上,浮现出无奈的神情,对着女帝说:“哎呀哎呀,你这些话,我都听无数遍了,少喝点,酒味都熏到我了!”
女帝却摆摆手,“小牡丹,你说我该怎么办啊?如果我以后逝去了,那些大臣们不得把控朝政,那那些女官们不得被他们挤兑死。”
女帝双眼通红,一想到那个场景,她就想哭,她好不容易让那些女子们有了立足之地。
那位女子听后,认真地对昭明帝道:“放心吧,如果真有那个时候,我替你收拾他们,遭天谴就遭天谴了。”
临羡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看着那个女子的那明亮的双眸顾盼生辉,可真令人心向往之。
自那以后,临羡天天躲在这个地方,看那个红衣明媚的女子。
她经常与女帝斗诗斗酒,经常给女帝献言献策,与女帝成了至交好友。
有一天,她对着女帝说:“不要因为别人的期望,成为你生命的枷锁,你要为你自己而活,生如远舟,命运应当由自己掌控。”
昭明帝听到的:不用管那些大臣!要努力拼出一条路来,创造一个盛世,百姓富足的盛世。
临羡听到的:我要为自己而活,不以别人的期许而违背本心,改变自己,应随心而动。
不过后面某人为了得到他姐姐的青睐,而假装改变自己……
在见到那个女子的第一眼,临羡就知道他喜欢上了那个姐姐,一开始无关男女之情,而后才越陷越深。
他知道了那个姐姐叫做雾华,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是个好名字。
年幼的孩童,经常听到母亲跟雾华抱怨他,但雾华总是会很认真地劝说,让昭明帝改变自己那个揠苗助长的想法,太子尚且年幼。
她说每个人都是完整的一个人,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你不能因为你是他母亲,就强行把自己的想法灌注到他身上,逼他做出改变。你不止是一个好君王,你也应是一个好母亲。
“那他以后即位了……”昭明帝问。
而雾华却乍然一笑,“难道即位的一定就要是你的孩子吗?自古尧舜禹都是以贤明者即位,无关血统,为何今日就不可以了呢?
你先耐心地培养他,如果他实在不想走这条路,你可以从宗室里,从任何一个地方选出你想要的那个人呀。”
昭明帝恍然大悟,“是呀,我被这些条文律令捆住了,从未想过这条路。”
自那天以后,昭明帝就没有逼临羡那么狠了,经常会询问他的意见和想法,不只是一味地让他按着她的想法来,经常对临羡嘘寒问暖,耐心地跟临羡解释什么是君,什么是臣。
临羡的性格也没有那么阴暗了,至少在昭明帝她们面前越来越开朗,而十年过去,临羡已经成为昭明帝眼中很优秀的太子了。
一天,临羡告别昭明帝,说自己想出去走走,看看百姓真正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美名其曰体恤民情,昭明帝不疑有他,欣然同意。
实际上,临羡是去找雾华,雾华早在前些年就不见了,他很是着急,后来他趁昭明帝醉酒后,才打听得知雾华去闯荡江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