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明年再看。”
***
面试约在周六上午十点。
这一天阳光明媚,暖洋洋照在身上。道路两旁树叶落了满地,曾加喻骑着单车飞驰。言情小说里幻想的自行车后座是不可能的,在A大没有自己的自行车寸步难行。
费一番功夫,曾加喻进了小区,停下来找路。
这里单栋成户,被精心规划过的绿荫、湖水、设施隔开。从外面只能窥见迎客松的一角,里头更觉古典园林的风貌。
远处的一栋栋房子仿佛一个又一个珠宝盒子,好看又华贵。
早餐是一个肉包和一杯豆浆,曾加喻隐隐感到饥饿。眼前的风景很难对上韦研画的地图,导航弯弯绕绕,显示步行还要20分钟。
曾加喻不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后背浮起一层薄汗,在一辆垃圾车经过时,拦下车问路。
“这儿是A区,你得去B区啊。”司机是一个中年女人,操一口京腔。
京城人指路喜欢说东南西北而不是前后左右,刚来难以适应,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对方向敏感。比如此时的曾加喻,听得云里雾里。靠双腿走过去,不知道还要花多长时间。
曾加喻问:“阿姨能不能捎我一程,我付车费!”
女人面露难色。
“拜托了!”
那人叹气:“你上来吧,不用付钱。”
车很高,里面交杂一股皮革和汗味,不好闻。曾加喻算着时间。只见东绕西绕,开了快五分钟才到目的地。
车屁股撤离现场,曾加喻瞧见一个高个鸭舌帽少年。
只见那少年气势汹汹冲过来,皱着眉:“你从那辆车下来?”
“这里太大了,我不认识路,所以顺搭了一程。”
“这样很没有安全意识!”语气严肃。
曾加喻原想说那是司机阿姨,但见韦硕小脸一板几分有趣,便假作乖巧受训。
不远处,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鼓着一双八卦的大眼睛,八成是家教对象,陈明明。
曾加喻赶紧朝陈明明打了个求救的眼神。
小正太吐鬼脸。
曾加喻夸张道:“好可爱的两位弟弟!”
韦硕横她,知道她在转移话题,奈何他吃这一套。摘下帽子,利落的短寸发,充满少年感的俊俏。能看出来是个好苗子,抽条条后肯定差不了。
韦硕在小孩儿面前一本正经,“你是明明的家教老师?”
“暂时还不是。”曾加喻朝韦硕身后的陈明明招手,“你好啊陈明明,我叫曾加喻,你可以叫我加喻姐姐。”
陈明明露出一嘴牙套,“加喻姐姐好。”
“韦硕,明明,快来吃水果捞!十点半了,咱们和家教老师约的是十点还是十点半来着?”
来者是一位姿态温婉的女性,嘴角有着温柔的笑纹,见了曾加喻,很快反应过来,“是曾加喻同学吗?”
“是的,阿姨您好。”
***
陈明明虽然才读小学六年级,摊在桌上的试卷却是奥数题。
曾加喻研究了一下,不愧是以鸡娃著称的京城小学生。做当然会做,难点在于,怎么以陈明明理解的方式跟他讲解。
“其实我不需要家教,这些课都很容易。”
“家教老师不一定是要教会你做难题,也可以提供一些新思路呀。比如这道数学题,我就有更简单的办法。”
“你骗人,我们老师说了我这是最简单的。”
“哦?不然我们打个赌?”
“我妈说,不许赌博。”
小家伙有点难缠,难不倒从小靠辅导功课挣第一桶金的曾加喻。
曾加喻读初中时发现了生财之道。这样的方法,比她打扫一次卫生得十块钱要快得多,也容易得多。
那是她第一次体会到书里说的,有效的社会分工利于社会进步。
钱不过是一般等价物,而她曾加喻要做的,就是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促进交换,提升生活质量。
一开始只是帮人做作业,曾加喻会模仿同学的笔迹,一学一个准,虽说做不到完全一致,但七成是有的。写一次家庭作业就能拿到十块钱,语文数学一个星期,她就从同桌那挣来一百块钱。
那时候一百块是很大一笔钱,曾加喻的母亲一个月累死累活,也不过一千出头。
久而久之,生意逐渐覆盖周围,有时候哪个同学晚上要出去玩啊什么的,都会提前把作业本扔给她。曾加喻的零花钱有了着落。
加上曾加喻基本稳坐年级前三的宝座,学费减免,县里有什么奖学金、贫困补助都优先考虑她。
一学期下来,曾加喻没花什么钱,反倒给自己和家人买下几套新衣服。
因此,别看现在的曾加喻年芳十九,已有七年工作经验(……)
到点了窗外下起雨,韦硕说让司机顺道送她回学校,曾加喻摆手。
韦硕:“您看看这雨,这路,走到门口就得湿透了。”
密闭的车内,无言。
中途,韦硕降下半扇窗户。京城晚风凛冽,霸道地席卷。他感到些许清明,急忙关上了窗。
韦硕记得,曾加喻今天穿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