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月微微一笑:“四叔尽管说。”
邵铭青叹了口气:“但二哥他活了半辈子,却哪样也没有,弟弟想求大哥大嫂能不能帮帮二哥。”
钱月挑眉,赵氏给了邵铭青什么好处,能让他给邵铭杰求好处?
自己虽说不管家,但也不是睁眼瞎,邵铭杰和邵铭青的关系还不如代哥和仲哥呢。
钱月疑惑问道:“那四叔觉得该如何帮呢。”
邵铭青铿锵有力道:“做官!唯有让二哥读书知礼,懂得读书之苦,百姓之难,二哥才会有所改变。”
“啊?”钱月目瞪口呆。
邵铭青很是认真说道:“大嫂,大哥有一荫监名额,不知能不能给二哥,让他去国子监读书,这样出来了也能有个官身。”
钱月见邵铭青说得跟真的一般,她沉默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邵铭杰那样,成日只会跟酒与女人睡觉,动不动就打人的主,去国子监?
但有一说一,没准去了国子监,他能懂些分寸,万一有人看不惯他,把他揍老实了呢。
邵铭青就知道是个人听了都要变成哑巴,可突然响起钱月的声音:
“好,没问题,事情就这么定了,四叔受了委屈还为二叔考虑,大哥大嫂若是不帮这个忙,岂不是连弟弟也不如?”
邵铭青愣住了,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不用写信告诉邵铭玉一声吗?
“大哥那”
钱月摆手:“无妨。”
邵铭青将剩下的话吞了回去,他要对邵铭玉和钱氏的关系重新审视了,看钱氏的样子,做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邵铭青回去后,便将结果告诉了邵宾,邵宾自然十分高兴,这下子,他的两个儿子就都是官身了。
邵铭青提出茹姐的事,邵宾道:
“这是自然也要尽快办,你能近身在太子身边,才是最重要的。”
父亲至少知道轻重缓急,邵铭青也就放心了,再通知肖棕一声,和王大人家就能商量着婚事了。
大房。
扈妈妈一脸不解的看着钱月,还是问了出来“大太太,二老爷是通过大老爷去的国子监,万一他在国子监惹了祸事,岂不是连累了大老爷?”
钱月轻哼一声:“国子监可不是家里,那里面官生民生混杂,规矩极言,他顶天也惹不了什么祸事,能不能坚持下来还另说,况且老爷他只有这一个名额不用在自己儿子身上,给了弟弟,传出去也对老爷名声有益。”
扈妈妈恍然大悟,不愧是大太太看得明白,她虽在宫中待了多年,可只懂些男人女人间的事,这外面的事是一头雾水。
钱月这几日打算外出去邵家下面的铺子里查看一番,主要是选个合适的掌柜,虽说在年根下时,邵审带她见过这些掌柜,她也看了他们的性格。
性格有时代表的是人品,不一定是能力,所以钱月打算亲自去巡看一番。
和邵审交代好后,直接走便行,就是伦哥现在太粘人,钱月想了想带伦哥一起去也好,让他见见世面。
这出去一次恐怕最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跟仲哥和仁哥也要交代清楚,还好这两个孩子大了,不用她操心。
择了个好日子,钱月轻装简行就此出发。
……
钱月走后没几日,赵氏带着茹姐上了王菡家的门。
门口的小厮领着赵氏和茹姐来到后院,赵氏一路都在看着王家的布局和布置,对比下来,竟是不如邵家,赵氏的腰杆便硬了些。
虽然翰林大人只是正五品官,但那可是天子近臣,管得是皇家典籍,翰林院的人都是给皇上皇子讲经的,邵铭玉就算是个二品尚书在翰林面前也要矮一些。
赵氏自然会气势不足,她进了后院堂内,丫鬟进去通知郑太太,赵氏挨着凳子一角坐下,茹姐站到她身后。
郑氏没一会便满脸笑意的出来了,她目光放到茹姐身上,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
赵氏站起来道:“郑太太。”然后给茹姐使了个眼色。
茹姐战战兢兢说:“郑太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