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近午,骄阳正盛。住宅小区门前缓缓驶过一辆洒水车,经过一辆自行车时收了水柱,又放着兰花草的调子扬长而去。
日光太烈,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蒸干,散发着一股沥青特殊的气味。
穿着蓝白校服的少女坐在自行车后座,一手高举着一把遮阳伞给前面蹬车的姥姥遮阴,另一手拿着一根老冰棍啃得起劲儿。
姥姥轻轻捏下后刹,自行车停在小区门禁前。她拿着微笑黄豆的圆形门禁卡往感应处碰了一下。有些斑驳的旧铁门便缓缓打开。
姥姥一蹬踏板,后座的李今言差点儿没坐稳。
她把冰棍放嘴里叼着,腾出一只手环住了姥姥粗壮的腰肢,撑着伞的那只手调整着角度,堪堪擦着铁门的边上挤了进去。
……
姥姥家离小区门口不远。
李今言先跳下车,等姥姥进地下车库锁车时,听见旁边有人叫她的名字。
“今言啊,这么早就放学啦?”
她回头,看见一旁的樟树荫下有两人坐在石板长椅上乘凉,一个年老些,李今言认识她,是住在隔壁的邻居,方才开口的也是她。另一个中年人就完全脸生了。
李今言走过去点头:“阿婆,今天高二分新班级报道,不上课。”
她看到一边的中年女人,也对着她笑了一下,算是打了招呼。
“我大侄女。”老人简单说了句,摇着蒲扇问,“后面就放暑假了吧?”
“再补一星期课就放假了。”
李今言对于不太熟的人,不擅长没话找话,应答完便没了下文。
中年女人问:“在哪里读书呀?”
李今言:“一中。”
“这么远啊,看你姥姥骑自行车载你,我还以为学校很近嘞。” 中年女人脸上有些惊讶。除了因为一中离这里不算近,开车往返近一个小时。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中是市重点,录取分数线高得离谱,她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这么厉害。
李今言解释:“是我坐公交回来的,姥姥是去公交站接的我。”
老人啧啧两声:“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她自己家离一中可近了,地段很好的。”
又来了,这个话题。李今言其实对于住在那里颇为不屑,她更喜欢在姥姥家。
说着,老人叹了口气,目光看向李今言,眼里满是惋惜:“可怜喏,自己有家不能回。”
“说什么呢!”姥姥停好车,从地下车库出来,冷不丁听见这么一句,气得血压都要上来。
姥姥抬手搂着李今言的肩:“这儿就是她自己家!”
邻居也有些尴尬地笑笑:“我说错话了,别放心上。”
姥姥盯了她一会儿,才带着李今言朝楼里走。
李今言倒是不太在意刚刚发生的事,自顾自地吃着那根快化了的冰棍。
“哟,一根小棒冰吃到现在没吃完呢,”姥姥拍了拍李今言,“在外边吃完了再回家,可不能给加多宝看见,它吃不了,得不停嗷嗷。”
加多宝是李今言妈妈送给她的三岁生日礼物,到现在也陪了李今言十三年了。这条长寿的阿拉斯加帅狗上了年纪后肠胃不好,吃不了冰的。
李今言三两下迅速啃完,跑去扔到了垃圾桶里又飞奔回来。
“姥姥,小姨回来了?”李今言吸了两口楼道里的高汤香味。
姥姥扶着楼梯把手往二楼走:“你怎么知道的,你俩私通款曲了?”
李今言搀着姥姥的手,嘿嘿一笑:“我闻到小姨做的排骨汤的香味了。”
姥姥哭笑不得:“不能是别人家里炖的?不能是你姥爷煲的?”
李今言:“这个带八角的味儿就是小姨做的,跟别的不一样。”
家门刚一打开,李今言便看见了守在门口尾巴有气无力地摇着摇的阿拉斯加。
“加多宝!”李今言鼻子一酸,一个箭步过去,抱起毛发蓬松的大狗转了两圈。
姥姥在边上换鞋,啧啧两声:“劲儿真大,我抱它可费力了。”
李今言放下加多宝,朝屋里喊:“小姨!姥爷!”
姥爷走过来迎接她:“回来了?洗手吃饭。”
小姨薛静从厨房里探出一个头:“有玉米排骨汤。”
“大老远就闻到啦!香死我。”
李今言洗完手在餐桌前坐下,姥爷已经拿小碗给她盛好了汤。
姥爷把碗筷推到李今言面前:“里面的几个糯玉米我都给你挑出来了,你小姨知道你就喜欢吃糯的,特地给你买的,赶紧吃吧。”
“哎哎哎,”姥姥瞪了姥爷一眼,“做饭的人还没坐下呢,谁也不许动筷,可别坏了这条规矩。”
李今言咧嘴笑了两声,起身去帮小姨给加多宝准备吃的。
等所有人都开动,姥姥看李今言啃玉米啃得香,特别好奇,问:“这糯玉米放汤里煮,味道怎么样?”
李今言慷慨得给姥姥夹了一段:“姥姥你也尝尝,特别好吃。”
姥姥一口,评价道:“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