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的外孙女,贾母对黛玉的爱护毋庸置疑。可涉及到宝玉未来的妻子,别的暂且不论,单是生儿育女这一项,黛玉就有些悬。虽说姨娘生也行,可许多人家还是看重嫡庶。就如贾府,嫡出和庶出的待遇差距一目了然。
除开这些,身为妻子,相夫教子不只是一句口号,更多的要落实在日常行动中。而黛玉自己尚且需要人照顾呢,哪能顾及到旁人?便是针线活,贾母这些年疼她,也一直让她少做。成亲之后,许多事便不能假手于人,她的身子可能受得了?总不能为了安排好黛玉,却耽误了宝玉。
贾家达成统一意见,挑挑拣拣后眼光聚集到宝钗身上。这充分说明贾母还真是按照当初在清虚观告诉张老神仙的那样,给宝玉求亲不看重家世背景,只看相貌和性情。薛家在贾家住了这么久,知根知底,总比外头谁提的张家小姐强。
王喜凤不知贾府的女性长辈们已经将她分斤拨两扒了个透彻,只因家里又开始闹腾。
自从薛蟠厌了家里的母老虎,成日不见人影。夏金桂找不到人撒气,便跟自己的丫鬟宝蟾较上了劲。宝蟾在夏家耳濡目染,又陪着夏金桂出嫁,心里八百个心眼子,又熟悉她家小姐的尿性,夏金桂竟是拿不下她。
两个人三番两次闹出大动静,薛母每每想去调解都被王喜凤劝下。
“妈妈何必去趟浑水?嫂子要是听劝,就不会闹的这样。再气出个好歹,哥哥又不在,可叫我如何是好?”
夏金桂本就想将事情往大了闹,给薛家没脸,再膈应膈应护住了香菱的小姑子。她本已将“香菱”改名叫“秋菱”,就是为了膈应这滑不留手不好辖制的小姑子,药却下的急了些,人家直接釜底抽薪将人要走,名字又改回“香菱”,反倒成了她被打脸。
薛家母女不曾上钩,夏金桂跟宝蟾斗了几日,没观众捧场便显得无趣起来,也就消停了。
儿女婚事都是由父母作主,了不起谈妥了告知一声。宝钗和宝玉的事长辈们之间有了默契,但并没有张扬。毕竟,薛家借住在贾府,抬头不见低头见,再传出什么不好听的来。只是王喜凤得了薛母的吩咐,无事不要出门,这妥妥的待嫁状态啊!
薛母还没从女儿终身有望的喜悦中回神,便让小厮一句话锤入地狱。却是薛蟠又惹上了任命官司,如今已被衙门扣押。再欲问详情,回来求救的小厮已然等待不及,请薛母立即拿个章程出来,人命不容轻忽,天子脚下形势也复杂,不若尽早打点,以免夜长梦多。
薛家还有谁能办事?数来数去也只有薛蝌。薛蝌得了薛母的话,立即收拾行装出门。平日里看谁都不顺眼恨不得上天的夏金桂也傻眼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怨了这个怪那个。薛母也六神无主,根本没闲心安慰她。
这种涉及到人命官司的大事,薛家还是要向贾家求助。可前提是他们得先弄清楚来龙去脉,贾家总不能连这些琐事都要参与。
有薛蝌在外头奔波找人托情,薛家又筹措了许多银子拜托贾政在官面上疏通关节,几经周折才断为误杀。而相对于故意杀人,误杀的罪名轻很多,里头可运作的空间就大了。薛蟠在狱中得了准信,便也不再如先前那般惊慌。
薛母得了薛蝌的信,也将心头大石暂且放下。能留得一命,已是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大把塞银子的造化。贾家眼见着也没了往日的风光,再没有一封信就能摆平一桩人命官司的声势。曾经在贾府十分活跃的贾雨村如今也渐渐疏远。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可不就是现如今的真实写照?
薛家为了将薛蟠运作出狱,现有的银子都调了个干净不说,连铺子都做了抵押,只求银子能让薛蟠尽快出狱。
然而,薛家拿的不是主角开挂大团圆剧本,此案不知是否有其他人作祟,原本处理相当周密的案卷被驳回,薛蟠依旧是杀人罪,妥妥的要偿命。
薛母接到消息就一个倒仰,夏金桂誓不与杀人犯为夫妻,趁着家中忙乱,收拾东西就溜回娘家了。王喜凤也的确无暇顾及这位嫂子的一举一动。但凡不添乱,就已经是烧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