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不饿,要不做个炒饭给你吃吧。”徐行问陈一清。
陈一清笑着摇头,“我也不想吃,只是问问你们。中午的饭剩了挺多的,要不给罗婶、李惠爷爷他们拿去喂鸡?”
“好。”徐行点头,又对李天一说,“我们过去一下,你再守一会吧。”
“去吧。”李天一在院里来回溜达,朝他们挥手。
陈一清和徐行路上刚好遇到罗婶,而她也是想去问问有没有剩饭的。
双方想到了一块,罗婶说以后她可以去拿剩饭剩菜,再分给其他人家。
陈一清他们一口应下,这也算帮他们省力了。
回到小馆门口,李天一还诧异他们怎么这么快,徐行跟他说了一下,李天一连声说可以。
几人在门口守到七点,徐行往路两边张望两下,说可以关门回去睡觉了。
关好门回到家,徐爷爷正在包饺子,边上还有一大盘包好的包子。
“回来了啊。”徐爷爷抬头看了一下门口的三人,对李天一说,“明天你带点路上吃。”
“好,这饺子,看得我都有点馋了。”李天一走过去洗手,然后坐下一起包。
陈一清也过去包饺子,徐行说他去煮一碗出来,大家一起吃点。
三个人很快就把饺子包完了,徐爷爷把包子饺子装好放冰箱。徐行端了一大碗饺子放桌上,又进厨房调了辣椒醋出来。
徐爷爷笑眯眯坐在旁边看他们吃饺子,徐行说明早他们去源头山看看情况,几人又聊起了杜鹃花。
希望今年的杜鹃花可以开得红艳。
大家抱着这样的愿望,结束了开业第一天。
“吃包子了。”
李天一被门口的说话声叫醒,打着呵欠开了门,陈一清精神饱满,站在门口冲他微笑。
“恢复挺快啊,看你这状态,还能再洗一百个碗。”
“嗯,还不错。包子已经蒸好了,下来吃吧。”
“好,我收拾一下。”
陈一清先下楼了,徐行和徐爷爷在院子里喝粥。
他在碗里放了几个包子,拿过去给他们,自己也站在一边吃着。
等李天一下楼吃好早饭,他们就出发了。
还没到村口,他们就发现两边的路灯上加了小花盆,上面是假杜鹃花。
路两边也新种了很多月季,花开得很好。
再往里,村口多了一个十车位停车场。李天一把车停好,三人下车往村里走。
路边的民居已经改造好了,应该是统一管理的,名字叫寻山居。也有两家农家乐,用的也是含山水的名字。
时间太早,还没开门。陈一清他们在村里转了一下,店都集中在路边,有两个老人看到他们,还问是不是去山里徒步的。
徐行说是,然后老人家就给他们指路,还说晚上可以下山去店里吃饭。
三人点点头,走到源头山脚。
原来的入口扩大了很多,前面的空地改成了广场,上面有一个用竹子搭起来的圆形廊架,廊架下方排了一圈梯子当座椅,看起来像个小舞台。
三人在舞台处停留,坐了一会,都说台子搭得很好,应该会有活动。
站在步道入口前,徐行犹豫着要不要上去看看。
李天一直接大步往里走,说他晚一点回去也没事,就当提前跟他们一起看杜鹃花了。
于是三人上山了。
一路往上的步道都铺好了做旧老石板,走起来很有古道的感觉。
周边的植物也没有很大改造,只是把一些杂草和长得不好的树清理了,视线更开阔。
快走到山顶的时候,他们隐约看见顶上有个大架子,就猜是什么。
“我觉得是天空之境。”陈一清说,“我之前看过挺多的,很像。”
“那应该是吧。”徐行和李天一都认同了。
不过出乎意料,那个大架子并不是天空之境,而是一个混凝土仿木平台,边上还有一个小木屋。
平台下面外侧有一层白绿渐变的纱,正随风飘扬,飘起的间隙里能看到里面有秋千。
三人走过去,撩起轻纱,一排错落的秋千正对层叠青山,风景很好。台子下还有很多灯串,晚上应该很漂亮。
他们又走到台子上面,发现是个烧烤区,有很多烤架和矮凳。
站在台子上,还看到山顶另一边有很多小房子造型的装置。
走近发现是一个一个的休息屋,最多可以两个人对坐在里面,或者一个人躺在里面。没有门,透明板当窗户,像小帐篷。
已经有花苞的杜鹃花丛里还分散放置了很多动物造型的灯,几人都开始期待夜晚的样子了。
“感觉这里还是很不错的啊。”李天一到处拍照,“我觉得我会想和朋友一起来这里,烧烤聊天,躺着放空。”
“我也是,山上很舒服,如果人多的话,真的热闹又有趣。”
“可以给柳青青他们发照片了。”
“柳青青是谁?”
“一对小夫妻,他们来源头山玩,在我门□□胎了,然后就认识了,人很不错的。”
“那挺好啊,趁现在人不多,可以叫他们过来玩。”
“嗯……”
三人在山顶拍照,又在秋千上荡了一会,对杜鹃花的期待值更高了。
下山路上,他们遇到了几个上山的村民,说要去检查灯光。
大家还停下来聊了聊,说是已经把宣传片发在网上了,还挺多人留言说要去看的。
陈一清他们心里也为这个消息感到高兴,源头山的人多,他们的小馆就可能有人光顾。
他们在山上待了挺久,回到小馆的时候已经快两点了。
李天一点了几个菜,然后大家一起吃饭聊天。
吃完饭,李天一进屋跟徐爷爷打了招呼,拿了包子,开车走了。
陈一清和徐行慢慢走回小馆,静等山花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