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画姚看到报名名单的时候,也是头大得不行,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来县里,那像什么样子。
霍青菱拍了拍额头:“真是没算到这点,这样好了,让师傅们组队,他们去每个村确定最终名单。”
“至于招工事宜,我让红曲去办这事。”
招工这事在大窑县是个大事,百姓们个个都关注了起来,毕竟名额有限,生怕自己没去。
一家人有一个人能去,那都是极其高兴的,若是家中再出个学徒,那就是顶好的事。
三天后。
造纸厂五百四十个工人到位,造纸师傅早就从朝城那边调过来了六个熟手,这六个熟手教别的人分步骤,现在这些人开始教新人。
等每个人上手以后,这六个师傅便回朝城了。
造纸厂这边步入正轨,霍青菱见没问题后,就去匠人所瞧进度了。
没错,霍青菱专门找了个地方给他们上课,其实这就相当于现代的职业技术学校,现在只有制瓷、工匠两门工艺,以后将会加入更多手艺。
林画姚还要管县衙业务,所以校长一职由霍青菱担任。
刘水和王石分别为各自手艺的教导主任,不仅管学生还管老师。
霍青菱这么安排,也是基于二人之前就在一堆师傅中当话事人,现在推举他们当主任其他人就不会不满。
筛选出来的学生共有一百九十六人,有男有女,有大有小,为了更好的授课,将他们分班,每个班就十五、六人的样子。
师傅们刚开始是不乐意将自己手艺教出去的,答应下来或多或少是因为钱的魅力。
但当站到台上讲课,下面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巴巴地瞧着他们的时候,这种无与伦比的自豪是从未感受过的。
这些师傅享受到了当老师的乐趣,每个月不仅有固定工钱拿,还偶尔能接活,这赚得比以前多不说,还轻松了不少,渐渐的大家就没有不满的心思了。
霍青菱从匠人所溜达一圈,见一切如常后露出欣慰的笑。
就在这些稳定展开之后,她一封信召回玉珠。
玉珠风风火火赶回来,兴奋道:“公子,咱们小吃街真的可以正式营业了?”
霍青菱点头:“对,现在大部分百姓在厂子做工,大家有了余钱,加上匠人所开在县里,人流量大,现在是开业最好时机。”
“好,我这就去办。”
田庄那些孩子们,因为小吃街久久没开业,导致无事可干,霍青菱就请了先生过去教他们读书认字。
玉珠过去将开业消息告诉他们的时候,这些孩子高兴得不行,恨不得立刻能干活。
小吃街虽然开业晚,但准备齐全啊,像员工宿舍、食堂、员工服都是弄好了的。
所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玉珠带着孩子们入住宿舍,每人能领到两套工作服、两块肥皂两个盆和两张帕子。
入住宿舍前,玉珠按照霍青菱吩咐的给小货郎们培训:“咱们做吃食的,必须干净、卫生,这句话必须牢记在心底。”
“工作服不要舍不得穿,这上面有官府标记,能保护你们的安全,盆子和帕子都是一个洗脸一个洗脚,肥皂每月可以领两块,你们每个月能领到跑腿费的一半薪水,等你们十六岁之后,将会把剩下一半发给你们。”
这也是避免一些不懂事的孩子被人利用了去。
“好了,排队来领东西。”
玉珠说完后,孩子们排列开始领东西。
长龙吸引了百姓们围观,有人当时在堤坝上工,立刻就想起了,说道:“这些孩子看着可和之前好不一样。”
“你认识?”有人好奇道。
“当时孙大人收留这些孤儿做工,咱们的郡守大人说规矩不可废,不收这些小孩干活。”
“啊?这多可怜啊,无父无母的怎么生活。”
“你别急啊,且听我继续说。”那人对自己被打断而不满,见对方闭嘴后才继续说道:“你猜怎么着,郡守大人豪气,直接说全部收养,后面就没见着这些孩子了,没成想再见一个个的这面色比我家小孩还好。”
有人调侃道:“那说明人家郡守大人照料得好,还有可能时不时吃肉呢,你家孩子一年到头吃得了肉不哦。”
这人急眼了:“我现在可是在厂里上工,家里一月还是能买点肉解解馋的!”
“说起来,咱们得好日子就是从郡守大人来才开始的。”有人感叹道。
这话一出,不少人附和。
“听说这小吃街就是郡守大人开的,告示板上说明天开业,咱们要不干脆去捧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