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马萨乔
时间不紧不慢的来到了考试周。
在六月底跟七月初的整整两周都是小考日,娜娜变得异常忙碌,忙的根本没有胡思乱想的时间,她每天都在赶课程作业跟复习功课中度过。
在考艺术史的当天,上午刚结束了艺术史的笔试,下午在学院的白色长廊中,一群学生正熙熙攘攘大排长龙,聚集在阶梯教室的门边等待口试。
他们中有人抱着复习资料临时抱佛脚,也有人直接席地而坐轻松的跟小伙伴聊天,而绝大多数人正挤兑在门口,焦急的等待着老教授的传唤。
今天的阶梯教室内部很空旷,明亮的室内桌椅摆放的齐整,高耸的拱窗外天空湛蓝,一楼天井处的树木长的浓密,时不时传来一阵蝉鸣鸟叫。
老教授戴着老花眼镜,西装革履神情肃穆,专注的翻看着表格,他的桌面前铺了本厚厚的评分册,端坐在教室第一排,旁边还有一位秘书处的助手,负责帮忙记录和整理,他们正对娜娜进行着艺术史的口试。
"讲一讲Masaccio(马萨乔)吧。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位画家?"老教授拿着钢笔接过娜娜的学生册,程序性的问道。
"他是乔托的继任者,也可以堪称是文艺复兴早期Umanesimo(人文主义)的先行者,他是首位使用了透视法的画家,并在画作中引入了Punto di fugo(消失点)的概念。"娜娜略一思忖,冷静的答道。
"对于他的作品你有什么看法?"老教授抚了抚灰白的胡须,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马萨乔的作品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Santa Trinità》(圣三位一体)。"娜娜提起这幅湿壁画,面上露出一丝悦色,这也是她在早期文艺复兴的作品中最为喜爱的一幅。
"D'avanti。(继续)"老教授边说边默不作声地提起笔。
"这幅作品总共分为三个空间,最底层的是墓室和石棺,中间处于罗马礼拜堂外围的是两位捐赠人,位于礼拜堂内部十字架上是受难的耶稣,圣母玛利亚和圣约翰,上帝处于耶稣身后,顶上的白鸽则代表着圣灵。"娜娜一边在脑中回忆着湿壁画的细节,一边详细的阐述着画面构成。
"马萨乔出色地使用了布鲁内莱斯基的Prospettive(透视法),并表现出了光线中,结实可信的人物形体。"说到这里,娜娜的脑海中浮现出布鲁内莱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橙红色穹顶。
"他利用视错觉将Punto di fugo(消失点)放在了十字架的脚下,在坟墓向教堂外突出的同时,上面的礼拜堂在视觉上后退到了墙面之内,使得画面空间得以延伸。"娜娜知道,这也是15世纪早期,最早利用数学表现空间的艺术家例证。
"Brava。(很好)"老教授难得的露出一丝浅笑,在评分册下书写了分数。
"最后,在壁画底部的石棺之上,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谏言。"娜娜微笑着说道,她知道口试已经结束,但是她还是想补充这句话。
"Si,ti prego。(你说)"老教授抬起头,微微笑道。
"在枯骨之上有一句话,IO FU GA QUEL CHE VOI SETE E ,QUEL CH I SONO VO AC SARETE(我曾是你们之中的一员,也是你们将来的样子)。"娜娜看着老教授和秘书处的老师,神采奕奕的答道。
"Si,esatto(很准确)"秘书处的老师眉眼含笑的称许道。
"Ma,vorrei dire (但我想说)一个历史的巧合,在中国,一座千年前的墓室中,也留下了一句相似的墓志铭。"娜娜非常放松的阐述道,她想跟教授们分享一个东方和西方,在近似的时间节点下,在生死观上惊人的巧合。
头发斑白的老教授显然没想到娜娜会引出新的话题,他有些讶异的放下了钢笔,捋了捋外套摆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
"在马萨乔创作湿壁画的五百年前,在中国的一座古墓的壁画上,有一句含义极为相近的生死谏言。"娜娜缓缓的陈述道。
"在那座墓室的壁画上写道,'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对于时间和人生的领悟,是多么的相似。"娜娜说的时候乌黑的双眸闪着光,十分明亮耀眼。
"Che interessante la storia~(多么有趣的历史)"老教授当即哈哈大笑,他划去了之前填写的分数,重新给娜娜打了高分。
"谢谢你今天的分享,我想这个历史的小巧合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老教授乐呵呵的说道,完全没有了平时课堂上生人勿近的模样。
"当然,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将这份墓志铭的资料发到您的邮箱。"娜娜开心的应道。
"Certo(好的),一定要发一份邮件给我。"老教授热情的站了起身,将评了分数的学生手册还给了娜娜。
娜娜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用双手接下册子,心里暗暗呼出一口气,考试周最难的一科考试终于结束了。
"好了,请你帮我们叫下一位进来。"秘书处老师在一旁记录好娜娜的分数,柔声嘱咐道。
"好的,谢谢教授,谢谢老师~"娜娜连连称谢的离开了阶梯教室,并将下一位考生叫了进去。
刚走出阶梯教室的大门,娜娜就被露琪亚和菲奥娜围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