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儿跟在公主后面悠悠渡着步子,若有所思道:“公主,咱们在启东呆这么久了,什么时候回去啊?”
“快了。”萧夕和轻轻将手中的鱼食撒了下去,招来了许多鱼儿。
叶儿点了点头,余光就看到了姚长元走了过来,赶紧小声说:“公主,姚大人来了!”
萧夕和看了过去,注意到了她手上的东西。
姚长元行礼将东西递了上去:“启东事图,工程已经差不多了。”
萧夕和颔首:“舅舅也催我们回去了!”
姚长元了然,是时候动身了。
六月五日,离中州两月余的宁安长公主,顺利归都。
“国子监学士姚长元,启东战乱擒敌首,战功赫赫,且与宁安长公主护驾有功,特擢姚长元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臣领旨谢恩。”姚长元跪拜在地接下了圣旨
“启东此番能安然无恙,离北铁骑也功不可没,皇叔提议封离北统军云池为离北王,诸位大人觉得如何?”萧珵君看着下面的大臣们慢慢开了口。
果然,没过一会,一个接一个都开始附和了起来,晋王的提议,他们向来都是遵从的。
“那对于启东的嘉奖,诸位大人,怎么想的呢?”
“臣觉得,顾流青统军不利,惨遭战乱,说是有人背叛,可到现在呈上的文件都没有说明到底是谁,明显就是有意懈怠。”
“臣不这么觉得!”方思源站了出来说:“启东战乱,本就是一窝粥,百姓民不聊生,那么久的账,怎么能全呢?”
“若不是顾流青统军不利,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小人之心,何患无穷,刘大人敢说自己户部治理的一点纰漏都没有吗!?”
“你!”那刘大人被方思源气的顿住了嘴。
“纰漏人人都有,可这启东如此之大的战乱,只是小小的纰漏吗!?还请陛下明查!”
“还请陛下明查!”萧珵君开始泛起了难,他有些恐慌的看向了宣平侯,宣平侯摇了摇头示意他无防。
“归根到底,臣还是觉得顾流青作为一个小小的统军,威望太小了。”姚长元开了口。
“顾家世代守护启东,其劳苦功高,不可掩埋,诸位不觉得,此战疑点重重吗?为什么偏偏是长公主殿下去到启东,燕国就联合起了突厥...”
此言一出,在坐的大臣们都冷静了许多,他其中复杂,可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
“此战还得从长在议。”
“至少顾流青他确实无罪。”
“臣也觉得,启东出了叛徒,顾流青无罪!”
萧珵君点了点头,想起了姚长元的话,又问他:“姚大人在启东这么久了,怎么看呢?”
姚长元走了出来:“顾流青虽有不治之罪,但是这么多年坚守启东,劳苦功高,况且,此战,顾统军长子顾承唤已经殉国了,臣觉得,不可寒老将之心。”
萧珵君点了点头,看到底下没人说话,就问向了一旁的晋王:“皇叔觉得呢?”
晋王笑了笑:“不知陛下想怎样赏赐启东呢?”
萧珵君也笑了,像是询问道:“既然皇叔觉得离北战功赫赫,要封云池为王,朕想,便一道封了启东如何?”
“陛下觉得,顾流青担得起吗?”晋王反问。
“对于启东即是嘉奖,也是勉励,皇叔觉得呢?”
方思源可是顾不得这些了,赶紧跪下奉承道:“陛下英明。”
在下朝的最后一刻,姚长元与晋王对视上了。
晋王失笑,他竟然在这不知天高地厚的黄口小儿眼睛里看到了蔑视,真是有意思。
方思源看了眼晋王,小声对着身边的姚长元说:“这回,可得给他气的。”
萧珵君光是坐在大殿内等的已经是心急如焚了,现下下了朝,就赶忙往承乾宫赶,直到有内监传公主已经进了宫,萧珵君才满脸高兴的赶紧冲了回去。
“阿姐!”萧珵君一进来就见到了姐姐,急冲了过去喊道。
萧夕和笑着看向他,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珵君这么大了怎么还是莽莽撞撞的。
“阿姐,你没事吧!?有没有受伤!?”萧珵君拉着阿姐关切的看来看去:“阿姐回来的晚,昨天晚上我都恨不得冲出宫!于公公非是不让!可急死我了。”
于公公在一旁连忙陪笑道:“公主不在,陛下急的简直要乱了套,现在公主回来了,可要好好管教了。”
萧夕和闻言笑了笑,对着萧珵君安抚道:“姚大人在,我很安全。”
“阿姐都瘦了!”萧珵君一脸心疼,早知道他就不让阿姐去了。
“好啦,没事。”萧夕和看着他可怜兮兮的样子拉着他坐了下来:“殿上怎么样了?”
“我听姚大人的话,已经说了,晋王好像没有反对,过几日我就把诏书发下去,阿姐不用担心,珵君也会学着保护阿姐的!”
看着萧珵君一脸认真的模样,萧夕和笑了,她发现她离开的这段时间,珵君也变得懂事了许多,好像周围的事物都在变了,他们都在快速成长了。
“姚大人真是厉害,立了这么大的功,能帮我不少了!”萧珵君感叹道。
萧夕和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过几日,姚大人就会在朝堂上引见苏先生了,陛下要好好珍重。”
“珵君知道。”萧珵君点了点头“只是苏先生真的愿意吗?”他也是知道父辈一些事情的。
萧夕和心中其实也有顾虑,但是她相信姚长元:“礼贤下士,尊师重长,苏先生应该也是仁义的。”
他应了一声,有些不安的喝了口茶,又与萧夕和聊起了家常。
姚长元刚下马车,就看见刚从里面走出来的谭九轩,她蹙了蹙眉头。
二人相互见了礼,姚长元才问:“谭小将军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