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窗帘上,空气中透着一丝初夏的暖意。夜凌霄站在宿舍阳台上,低头喝着热茶,目光落在远处的银杏树上。窗外的鸟鸣声似乎掩盖不了他内心的专注,他脑海中正构想着比赛展示的优化方向。
宿舍里,白羽辰坐在桌边,一边摆弄着手机,一边目光若有所思地打量着夜凌霄。他注意到夜凌霄眼下的淡淡黑眼圈,不由得皱起眉头。
“霄霄,”白羽辰放下手机,走到阳台上,语气带着些关切,“你昨晚又熬夜了?”
夜凌霄抿了口茶,没有否认:“优化数据分析模型,想着趁灵感还在,赶紧调整。”
白羽辰叹了口气,靠在阳台栏杆上:“你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自己熬垮。模型可以慢慢来,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夜凌霄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温和,却带着些许执拗:“现在时间紧迫,越早优化,后续实验和展示才能更顺利。”
白羽辰无奈地揉了揉眉心:“行吧,你总有你的道理。今天至少别抢着做全部工作,分给我们一些。”他语气放缓,带着一丝调侃,“虽然你是‘霄哥’,也不能一人扛下所有吧。”
听到“霄哥”这个称呼,夜凌霄微微一愣,随后嘴角勾起一丝浅笑:“既然这么说,那今天的材料整理和实验报告交给你了。”
白羽辰一挑眉:“这还差不多。等比赛拿奖,我可得好好犒劳你。”
两人相视一笑,屋内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几分。
实验室里,团队的其他成员已经陆续到齐。李浩打开手提箱,把昨晚整理好的数据一一摆在桌上。“这些是我模拟出的基因与CYP450代谢路径的关联性数据,涉及到三种主要药物。”
张静拿出一卷设计图纸,上面是她画的个性化治疗模型展示框架。“这是基于患者基因分型的药物代谢预测图,用于给评委提供直观印象。”
白羽辰则展示了他制作的项目宣传视频。“大家别小看这个,短短一分钟的影像可以让评委迅速抓住我们项目的核心亮点。”
夜凌霄环顾了一圈,点了点头:“很好。接下来我的部分是对整体实验结果进行整合,并构建一个预测算法模型,作为我们项目的技术核心。”
“霄哥果然是压轴。”李浩笑着说道。
“确实,我还没见过这么全面的项目负责人。”张静调侃道。
白羽辰听着,忍不住笑了:“你们俩别光拍马屁,夸得霄哥都不好意思了。”
夜凌霄低头掩饰住嘴角的笑意,语气却依旧平静:“别耽误时间了,开始工作吧。”
实验室内,白板上的计划表几乎被密密麻麻的任务填满。团队的其他两名成员,张静和李浩,正在一旁调试实验设备。张静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时不时记录下参数,李浩则蹲在仪器旁调整接线,两人配合得有条不紊。
白羽辰把几份打印好的数据报告放在桌上:“这是昨晚整理的数据,大家可以参考。”
张静一边浏览,一边点头:“数据呈现得更清晰了,这样在展示时会更直观。”
李浩挠了挠头,有些疑虑:“但我们还缺乏一套有力的市场调研数据,评委很可能会对此提出质疑。”
白羽辰皱眉思索片刻,看向夜凌霄:“霄霄,你觉得呢?”
夜凌霄低头翻阅着调研资料,沉思片刻,缓缓开口:“确实,基因检测匹配精神类药物的商业化道路还不够清晰。我们需要收集更多患者群体的实际数据支持,尤其是临床疗效验证的部分。”
张静看向夜凌霄,目光中带着些许担忧:“可是时间上来得及吗?调研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
“可以试着结合已有文献的数据,与我们的实验结果交叉验证。”夜凌霄语气冷静,“虽然不是最优解,但能在短期内完善展示的逻辑。”
听到这话,李浩松了一口气:“那我去找几篇相关文献,抓紧时间整理出来。”
张静点头表示认同:“好,我来负责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白羽辰拍拍夜凌霄的肩膀,笑道:“你又拯救了我们的展示结构,果然是‘霄哥’。”
夜凌霄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些无奈:“别太夸张,团队的功劳。”
几个小时后,实验数据采集接近尾声。夜凌霄负责的算法模型已经基本成型,团队的士气也因为高效的进展而高涨。然而,就在这时,设备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
“怎么回事?”张静急忙查看设备。
李浩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实验室的空气温湿度突然偏离标准,这会直接影响到基因样本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