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月30日,年二十八。
傍午时分,檐下摇椅上坐着林家姥姥,专注地剪着窗花。家里要贴的窗花早已剪好,她手里这幅《老鼠嫁女》是林希央她另剪的,说是要送给若若那个丫头,还有最后几刀就要剪完。林希的声音便从门外远远传了过来。
“姥姥,我回来啦”,旋即,又将声音拔高了几分,“爸爸,你倒是来给我搭把手呀”
林家爸爸听到这一喊叫,慌忙搁下手里的话,快步至门前去迎自家女儿,接过她手里的盆栽,是金桔,寓意吉祥。
买年花是林希打有记忆以来,家里便有的习惯。
年纪尚幼时,家人会在饭间闲谈中商议好今年要买哪种花,讨怎样的吉。那时通常是姥爷负责采购年货,姥爷喜欢带着她,吃食玩乐,一应物品,也总是会问问她的愿望,那是新年里她最开心的时光。花摊上总是赤橙桔绿,她总是在这赤橙桔绿中挑花了眼。小小年纪,总很坚决地要姥爷买她选的花,姥爷也总是由着她。每逢此时,她便很骄傲,觉得自己对家里的事务也有相当的权利。后来,姥爷老了,她读书了,这活儿便落在了爸爸身上。再再后来,她长大了,便理所应当地接过了接力棒。
今年的任务多了一项,去姥姥姥爷的老战友家取春联。这会儿,她正小心地将取到的春联递给姥姥,邀功道,“我很小心拿回来的,一点儿没坏”,看着姥姥展开那春联,便也凑到跟前去,有些失望,“不如爸爸写得好呢”
姥姥轻拍她头,“你这丫头!你王爷爷打了一辈子仗,吃了一辈子苦,到了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痴迷进去的事儿,这是好事儿。春联是祝福,有什么能比得过半生知交的祝福呢”
林希有些理亏,忙抱着姥姥的胳膊讨好,“姥姥教训的是,我知错了”,又接过姥姥手里的春联,“我看看啊,撇开字儿不谈,我王爷爷这幅对子就写得很好嘛,多......”,想了半天,实在想不出从何夸起,余光瞥到凳子上摆着的几页窗花,遂转了话头,“姥姥,你剪好了呀!我姥姥的手艺,那真当得民间艺人”
天花乱坠地夸了一通自家姥姥后,林希拿起那副《老鼠嫁女》的窗花细细欣赏起来,想着杨若看到定会欢喜,便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姥姥不知她为何对着这窗花笑得这般开心,“这丫头,怎么对着个窗花乐成这样,你要喜欢啊,姥姥给你多剪几幅”
“不用,姥姥。我就是想到了若若看到姥姥送给她的窗花,肯定会很开心的”
此时,林家爸爸布置好了金桔盆栽,从屋子里出来,刚好听得这一句,状似无意地冲着自家傻乐的闺女发问,“怎么回来的这样早”
林希理不直气也壮,“回来陪您贴春联贴窗花啊”
“哦~”,林父并不多言,只将杨若的电报递给林希,“上午那会儿邮递员送来的,是小若发来的电报”
林希气焰便矮了下去,又忙不迭地拆开来看,电报内容只四个字,“已到勿念”,简短,但令林希终于放了心。
林希将电报内容读给姥姥,姥姥很受感动,“若若这孩子真是懂事,按时间算来,怕是一下车就去发了电报向我们保平安,好让我们安心呢”
“是啊”,林希将心头甜意压下,应和着姥姥,却又见到自家父亲的眼神,脸微微热了起来,便借口道,“姥姥,我去贴窗花啦”,拿起凳子上的窗花便回了屋。
腊月三十,除夕。
年是年年新,可新年要做的事儿,却大多是已成章程的旧事。贴对联,贴窗花,大扫除,包饺子,走亲戚,祭灶迎神,逛庙会.......想到逛庙会,林希忽而想到去年元宵节,杨若站在西瓜灯旁,递给她一副面具,对她说:
“林姐姐,我还有一句”
“众里寻她千百度”
是了,今年是不一样的。她寻到了她,胜似年年。不晓得她此刻在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