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青觉得奇怪,追问道,“高兴你哭什么”
前几天因在店里听到人议论林希的话太过难听,她便和人吵了起来,闹得不可开交。杨若生怕季青将这事告诉林希,平白惹得林希担忧,便支吾道,“聊起小静的事儿了,有点难受”
季青便是叹了口气,“可惜了小静那么伶俐的孩子,怎么就干出这样的糊涂事,你周叔周姨也跟着抬不起头,心肝似得拉扯大的姑娘......”
杨若见妈妈还要唠叨下去,有些不耐烦,“怎么就抬不起头了,别人要说闲话,让他们说去。就因为别人几句混账话,现在家也不让小静回了”
林希听这话头不对,忙出来打圆场,“若若,你别太担心了。周叔周姨是一时气不过来,过些日子想通了就好了。父母子女之间哪有什么过不去的恩怨啊,季阿姨,您说是不是”
季青也知道杨若和周静自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同一般,怕是听了闲言碎语难受呢。再说自己对周静那丫头也是千疼百爱的,便也安慰道,“是啊,当爹妈的哪有不疼闺女的。日子久了,什么事都过去了”,说着,又打发她出门散散心,“大过年的,你林姐姐刚刚回来,你又提这不如意的事,等你林姐姐吃过了,带她出去看看庙会,高高兴兴的”
杨若也觉自己对妈妈情绪有些激动了,听了这话,便乖巧应了。等林希吃过饭,两人便一起去了庙会。
林希回来后,杨若便觉得时间过得快了起来,转眼便到了元宵节。原本两人是要去看灯会的,偏巧林希生了病,杨若便不要她出门了。林希知道杨若素来是爱热闹的,便催她和季青去灯会。
此刻,林希便自己躺在床上发着烧,窗外吵吵嚷嚷的,全是过节的热闹,心下便生了几分荒凉。正伤感时,听得开门的声音,放东西的声音,接着便见杨若进了卧室,便问,“你怎么回来了”,语气里带着微不可查的委屈。
但杨若察觉到了,她将手放着林希的枕头下暖着,笑道,“刚非赶我走,这会儿后悔了吧”
林希便有些不好意思,哼唧道,“谁后悔了”
杨若看她难得这样娇气,心便软成了一团,也舍不得继续玩笑她,觉得手暖得差不多,才向林希头上探去,“还是有点烧”,随后便又絮叨起来,“我是出去买了些汤圆和面条,你生着病,我想着你也吃不下别的什么,就去买了面条,顺便买了点汤圆,毕竟过节,应应景,你象征性吃两个”,说着,又倒了杯热水进来,“多喝些热水,药也给你放旁边了,你躺着,我去煮面条”
林希看着她为自己忙来忙去,明明还是个小姑娘,照顾起自己来却是有模有样,心里温暖极了。
不一会儿,杨若便将面和汤圆端了来。
林希本是病中,不怎么吃得下东西,但杨若做的面条似乎格外香,她觉得自己胃口都开了起来,竟将一碗面吃完了。吃了饭,精神好了许多。
杨若看她吃得下,也放下了心,笑道,“还记得去年元宵节,我还在你楼下傻站着,今年就登堂入室了”
林希便也笑,“可见你是个油嘴滑舌的,哄了我”
杨若故作委屈,“什么油嘴滑舌,我分明是精诚所至”,说着,想起什么,“你等我一下”
不一会儿,见她拿着去年那盏西瓜灯回来了。林希便道,“原来是去书房翻这个了”
“过节嘛,咱们出不去,在家里也得看个灯”,说着,又从背后拿出面具戴上,眨着眼问林希,“好看嘛”
彼时站在西瓜灯下望着她的女孩与眼前的女孩重重叠在一处,那时,她对她说,“众里寻她千百度”。
杨若见林希只怔怔地望着她,又问,“好看嘛”
窗外绽起来烟花,斑驳绚烂,林希只望着杨若,目中别无他物,柔情缱绻,“好看~”
杨若凑到林希身边,将头轻轻搭在林希肩上,望着窗外的烟花,轻轻道,“元宵节快乐”
林希微微歪了头,将头搭在杨若头上,也轻轻回道,“元宵节快乐”
这世间的情到深处好似也说不了什么旁的了,只一句元宵节快乐便很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