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华回到厨房拆开崔娘子送的点心,她有些好奇唐朝人会送什么样的点心。“这不是我做的豆沙糕吗?”张华华哭笑不得。
“小娘子,你仔细看,这应该不是你做的。”福伯观察比较细致,“这绿豆糕模具的花纹微微有些差别。”
“还真是,”张华华捏起一个豆沙糕仔细看,她做的豆沙糕模具花纹比这个大一些。
捏起一个咬了一口,“味道比我做的甜一些。”
“这儿写着字呢。”福伯眼尖的看到包裹上印了一个红戳,“灵-沙-臛。”
张华华也从另一个油纸包上看到了红戳,上面写着:透-花-糍。
还是人家会起名!张华华拿起一个灵沙臛咬了一口,豆沙绵密喧软味道比她做的要好一些。张华华吸了口气,把这个灵沙臛干掉。
笃笃笃,大门又响了起来。
“这次肯定是阿兄。”张华华把铲子交给福伯。
打开大门,门口是隔壁的邻居戚氏,她手里提着一袋点心。
呃……,张华华将人迎进来。
“快过年了,我女儿给我们送了很多糕点,我们两个年纪大了吃不了那么多,分给邻里们尝尝。”戚氏将糕点递给她。
“戚大娘,我下午做了些饼食,正想给您送些尝尝呢,正巧您过来了,刚出锅的还热着呢。”
张华华连忙拦住往回走的戚氏,亲自去厨房切了两个刚出锅的葱油饼,这葱油饼香气霸道,不怪它引过来那么多邻居。
将戚大娘送出门后,张华华让福伯切两张饼给李长庚送过去。别再让邻居过来敲门了。
观察戚氏送的糕点,油纸包印着小字:“曼-陀-样-夹-饼。公-厅-炉。”拆开包裹,有五六个椭圆形的烤饼,掰下一块,里面竟然有馅料。
她吃的这个是糖馅的,味道相当不错。
把剩下的葱油饼烙完。张华华来到前厅,郭三郎面前的盘子已经空了。
张华华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在他转身时,投喂了他一块曼陀样夹饼,“尝尝,戚氏送来的。”
郭三郎薄唇咬着一块饼,目光谴责的看着张华华。腾出一只手来,撕下一块。
这曼陀样夹饼外酥里嫩,透着一股面制品的焦香,内里却异常喧软蓬松,咬至内陷,一股流沙般的甜涌出,混着焦香的饼皮、柔软的内里给人带来一股幸福的感觉,“好久没吃过了,这是公厅炉烤制的曼陀样夹饼。”
“公厅炉是什么?”张华华好奇的问。
“就是官家食堂里的大烤炉,这种烤炉拷出来的饼,外焦里嫩,火候很好。”
“民间没有这种炉子吗?”
郭三郎想了想,“满香楼这样的大酒楼可能有吧。”
“你阿兄还没回来吗?”郭三郎记得张华华平时卖货很快,一个时辰左右就会回来一趟。现在都快两个时辰了。
他这么一说,张华华也觉得奇怪,糖葫芦现在就算销量一般,也没那么难卖呀。“我出去找找他。”
郭三郎穿好衣裳“我跟你一起去吧。”
二人出门,绕着西市找了一圈都没见着张伯华。
张华华有些急了,“分头找吧,你找一圈,然后回家看看他有没有回去。我回娘家看看,他有没有回去。”
郭三郎看了看天色,“天色不早了,还是一起先回家一趟,再去岳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