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店长招呼顾客之余,一直偷瞥二人,见一个讲得耐心,一个听得认真,欣慰得很。
听姜喻说该吃晚饭了,他抬头看了眼挂钟,感叹道,“竟然快七点了,时间过得真快。是该吃晚饭了,这样,小姜,麻烦你这么久,今晚我请客,就在对面章记面馆,怎么样?”
姜喻犹豫了下没吱声,林珊小声跟了句,“那家面馆很好吃的,爸爸带我吃过。”
姜喻低头看到她期待的眼神,便点点头,“谢谢店长。”
“客气什么,该是我谢谢你。”林店长爽快笑起来,眼镜片上反射出闪亮的灯光,看着是真高兴。
于是关店,走到对面,一人叫了一碗面,聊着林珊的学习情况,很快吃完。
林店长载林珊回家写作业,姜喻则步行回家。
夜空中星光点点,沿路也有点点灯光,路上很多骑着自行车赶路的人,偶尔一辆小汽车疾驰而过,闪过两柱灯光,扑面带起一阵风。
姜喻安静地走着,脑海却在过滤这两天的事情。
从邻居家初三的儿子,到店长家初一的女儿,还有俞安、俞萍,英语水平都一般。
这时候,补习风潮还没刮起来,大多数学生还是依赖学校和老师。会学的自然可以学好,不会学跟不上的,却越来越落后。
有意识的家长会想到给孩子找补习老师,可县城能教英语的人少之又少,需求找不到出口。
而她,凑巧,英语不逊于母语,她可以做。根据两个学生的反馈来看,她做得还不错。
于是,在洗盘子和站柜台之外,姜喻看到了另一个赚钱的机会。
唇角不自觉勾起,姜喻仿佛看到俞安骑着自行车,载着俞萍,飞驰在路灯下。
给姐弟俩买辆自行车上学的念头,终于可以仔细想想了。
抬起手腕看了眼电子表,刚八点,俞萍和俞安还没放学,姜喻脚步一转,调头往一中方向走。
去接姐弟俩放学吧。
在校门口站了十几分钟,门口忽然亮起几盏大灯,将路面照得清清楚楚,接着有保安大叔出来,轰隆隆推开大铁门。
很快,放学铃声响起,安静的校园像湖面投进一颗小石子,荡起一圈圈波纹。
明亮的玻璃窗内,静止的画面也活动起来,埋头学习的少男少女纷纷起身,嘈杂声远远传来。
姜喻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看着率先冲出校园的少年们,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后面还有三三两两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的少女,从昏暗的校园里走出,穿过明亮的灯光。
忽然,嘴角的笑意凝住。
她的目光紧紧跟随一个身材高大的少年,看他从眼前一闪而过,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离得远,那个少年骑车速度又快,其实看不清面目。
但姜喻无端觉得那人眼熟。
朝着他消失的方向看了许久,姜喻心底渐渐升起一股寒气,那个少年,会不会是她的生父,还在读高中的少年姜鹏飞?
穿来这些天,被生计所迫,她没有时间考虑赚钱吃饭之外的事情,俞萍又在眼皮子底下,每天晚上同床共枕,日子安稳得她快忘了最初的目的——她要改变俞萍的命运,阻止姜鹏飞靠近俞萍。
考上大学,自然能改变俞萍一部分命运,如果她最后和姜鹏飞走到一起,未来还是会重蹈覆辙,小姜喻仍会出生。
不行,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再次发生。
大学要考,姜鹏飞也要阻挠。
她眼神森寒地注视着黑暗之外,没有发觉两个人影走出人群,向她靠近。
“姜喻,你过来了,在看什么?”
轻轻柔柔的声音响在耳边,姜喻神魂归位,扯起嘴角笑了笑,“我来接你们回家。”
“你下班早直接回家休息,不用在外面等我们。”
俞萍上前挽住姜喻的手臂,俞安则沉默地站在旁边。
姜喻打起精神,“回家也没事做,拐过来顺路。”
俞萍的目光在她脸上停驻片刻,小心问,“你的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太累了?”
姜喻伸手抹把脸,“我不累,刚才在想什么时候能买辆自行车就好了,你看学生们都骑着自行车上学。”
俞萍嗔道,“不许想。住的地方不远,不需要自行车,走走路还能休息下大脑,对不对,俞安?”
俞安粗粗嗯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