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民国穿越]远上寒山 > 第73章 采薇

第73章 采薇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杜聿明接着说道:“国共两党的要人都送来了挽联、挽诗。其中许多我已经记不清了,唯独有一首五言绝句记得很清楚。”

阮静秋同样记得这首诗,于是恰到好处地念起头一句:“‘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杜聿明应声:“对、对,是这一首。”又有些恍惚似的念叨:“采薇、采薇……”

两月后即是他五十二岁的生日,阮静秋给他做了一双新鞋,一只脚的鞋垫比另一只稍厚一寸,内里用了结实的料子,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跛脚的问题。鞋子做好,她又怕他穿着不习惯,于是又按他原有的尺寸单做了一只加厚的鞋垫,可垫在旧鞋里,与新鞋换着穿。杜聿明穿着新鞋走了几步,脚下稳当很多,范汉杰正巧从他对面过来,见他竟然不跛脚了,十分惊奇地说:“老杜今日起不光‘坐得端’,亦能‘行得正’了!”

附近围观的众人有的笑说他这番评价很是中肯,有的则说杜聿明尽管跛脚也一向“行得正”。阮静秋在一旁补充道:“在我看来,‘心正’的人自然‘道路正’,‘道路正’了,自然就‘行得正’了。”

大家又纷纷表示赞同,说这是只有新政府的医生才会考虑的事情。老杜以往呼风唤雨,身边从不缺专家名医,可他们乐意给他做各式各样花里胡哨的昂贵手杖,却没人肯比照他的鞋码,给他简简单单地做一双鞋垫。在众人的起哄兼吹捧之下,杜聿明反倒不怎样舍得穿这双新鞋,更不舍得将新鞋垫垫在旧鞋里,别看他劳动起来不含糊,但举凡是要下地干活或沾泥沾灰的,他都仍穿那双旧鞋去,而把新鞋很宝贝地收在床下。时间一日一日地走,大家渐渐习惯了他平稳走路的姿态,直到某一日,他穿着那只没有垫鞋垫的旧鞋走进教室之后,先是疑惑地从鞋里抽出了一根“鞋带”,继而又顺着那根“鞋带”提溜出了一只老鼠的尸体。众人哄堂大笑一番,又把消息传到医务室去,将医生和护士们也笑翻在地。在医务人员的防疫要求之下,这双被老鼠光顾过的旧鞋不得不黯然退场,从此那双新鞋就每天被他穿在了脚上。

新年转眼将至。前阵子,杜聿明辗转打听到阮静秋的喜好,于是托郑洞国捎来了一些果干果脯类的零嘴想送给她表示感谢。说来也怪,在上海那段时间,总是她在厨房忙进忙出关照他的口味,家中无论是做陕北的菜色还是当地的家常,她一概捧场、从不挑食,因此他并不知道她有什么具体的喜好。他捧着一小袋油纸包裹的杏干、李饼,先到医务室去询问,护士们说她出去了,他又在院里来回走了一圈,才终于有个人告诉他,大约半个多钟头前瞧见她去了大棚里。

时候将近中午,正午时分不适宜浇花浇菜,且又是饭点,学员们极少在这个时间往大棚去。他没想许多,绕过层层叠叠的花盆往里走,直到听见一些很轻的说话声,才如梦初醒一般,猛然止住脚步。但这个距离已足够他看清楚花架下并肩坐着的一对身影:只见阮静秋先是转过头,眉飞色舞地讲了几句趣事,一旁的廖耀湘则没有说话,而是偏头枕在了她的肩上。她对此习以为常似的,一下下很轻柔地抚着他的背脊和肩膀,又将自己的脑袋向他歪过去,和他头挨头、亲密无间地靠在一起。

他们俩背对着他,谁也没有发觉他的到来。杜聿明找不到上前打扰的任何理由,只有放轻脚步,慢慢沿来路走出大棚,并将包裹着零嘴的油纸包塞回口袋。他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或不快,但他忽然想起了邱清泉曾说过的那句话:“……恐怕你当下越是说得很坚决,将来越是容易后悔。……光亭,我不希望看你日后也过得不顺心、不快活。”

他想,这话说得并不全对,可也没有说错。

从大棚走出不远,邱行湘恰巧从胡同出来。他是杜廖二人共同的组长,饭点不见这两人露面,他自然认为组长有义务把自己的组员找回并按在饭桌前。他问杜聿明:“老廖去哪啦?”又望向对面的大棚:“他在不在大棚里?”

杜聿明摇摇头:“我才从大棚出来,他不在里面。”又微微笑道:“兴许是嫌胡同里吵闹,又躲去哪个清净地用功了。不用等他,他总要回来吃饭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