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尹话毕,也不管萧凛是何态度,立即转身欲离去时,重重的扔下一句话,“我劝将军还是不要再查下去了,否则平白无故惹了一身腥。”
萧凛虽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从京兆府尹方才的言辞中可知,京兆府是不打算接下这个案子,同时还会继续派人对李大娘下手。看来这位“权贵”是大有来头了,但是他并不会就此袖手旁观,只是萧家在京都根基尚浅并没有什么势力,若要找人办理这桩案子,还需重新筹谋。
如今只能自己先暗中调查,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了……
泰宁十二年四月十二日,新科举子们的官职已由吏部全部安排妥当,新任官吏们需在两个月内到地赴任,为表帝王恩宠和重视,特举办琼林宴,用以勉励天下学子和对即将上任官员们的激励。
陆清竹早早和一众举子早早便来到宴会举办地,今日对他们来说是个绝对的大日子,这意味着他们从今天开始便正式踏入官场,众人皆怀着豪情壮志,期待着大施拳脚一展抱负。
可最后又有几人能在这官场沉浮中不改初心从一而终犹未可知。
宴会本是名利场,大家都是同年,日后又在一朝为官,自然免不了结交攀谈,也算是为将来的发展拓宽人脉,而年纪轻轻便拿下状元的陆清竹更是成为众人结交的重点。
陆清竹虽然不反感结交朋友,但这样的热情也有些令人招架不住。
于是他拉着关云琅寻了一个清净的地方等待着开宴时间的到来。
有着云琅在他的耳边叽叽喳喳,陆清竹也不觉得时间过得慢,随着一声传唤,太后和皇帝终于如约而至,与此同时,参与宴会的还有几位负责此次科考的考官。
宴会的开始是由太后讲话,大致是对众人的夸赞和勉励,最后又说了几点期望。
接下是吏部官员宣读此次官员的任地和官职。
此次科考中,一甲前三和部分二乙被留在京都任职,其余诸人皆被派去地方任职,任期三年,每三年逢一次校考,朝廷会根据校考成绩考虑陟罚。令陆清竹有些意外的是关云琅身为兖州刺史之子,又在二乙靠前,高低也该在京中谋个官职,没想到却被吏部安排去了北方一个叫昌黎县的地方做县令。
彼时太后和皇帝一一讲话完后离去了,剩下的时间便由着底下的举子们欣赏歌舞、交流攀谈。
陆清竹和关云琅坐在角落,看着对方漫不经心的面前的果盘,拿着一颗葡萄慢慢的剥,陆清竹忍不住蹙眉。
“你早知此事?”
“嗯。这是我自己要求的,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关云琅将剥好的葡萄扔进嘴里,“你也知道,仅凭我一个二甲进士在京都最多也是给个不起眼的小职位,况且京都水深,多少人庸庸碌碌即便失了本心也难爬的上去。”
“所以你选择去地方任职,既能实打实的为百姓做些事,又能挣得一份功绩?”
“知我者清竹也。”关云琅揽住好友的肩,语气轻快,“我已经调查过了,昌黎县虽在北方,但距离京都也不算太远,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只是此地常有匪患作乱,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我这一去,肯定是要为百姓解决这一难题……”
“照你这么说如果能解决匪患的问题,那便可以打通贸易线路,发展通商,再往北就是游牧地区,那里牛羊马匹甚多,南方又有大量的茶叶丝绸,若你能与其他县联合一致,那不仅是对昌黎县,对整个大裕来说都是大笔的财富!”
关云琅得到了肯定,更是欣喜万分,好像见到了昌黎县集市上热闹的叫卖声、街上来来往往穿着各样的服装的人运送着大量的货物、百姓脸上洋溢着对幸福的笑容和对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