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人为创造的,而「消费」只是被培养出来的习惯。这个观念在当今欧美并不罕见,在后世更是早就烂大街了。
但对于连「消费社会」都没见过的巫师,给他们讲「消费主义陷阱」,完全是在降维打击。
辛西娅这番“高见”,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只感觉很有道理,却似懂非懂。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他们就懂了。
她想到以前练习过的一则高考作文命题。
两个卖鞋的商人去非洲考察市场,商人A看到非洲人都不穿鞋,觉得这里没有市场。商人B看到同样景象,却兴奋地说:这里的市场太大了。
蕾拉恍然大悟:“商人A以为非洲人不需要鞋子,却没看到,需求是可以被培养的。”
“赫奇帕奇加十分。”辛西娅笑着说,经过几次集会,她也在有意识和众人拉近关系。
她用魔杖在半空勾画了一幅马洛斯需求图谱,指向被分成五层的金字塔,解释道:“人是一种永远不会满足的动物,在实现基础需求之后,自然就会开始追求上层的东西。”
“所以,对一个衣食住行基本满足的人,你要给他推销「安全感」,比如保险、健康食品、医疗服务、教育机会、职业培训等等。”
“对一个不发愁未来的人,你要给他推销「爱」。快来购买我们的化妆品吧,只有变漂亮才会有人爱你。快来购买我们的钻石吧,男人求婚不送钻石肯定不爱你。你只有买了我们的商品,才能得到它所挂钩的社交价值和情感联系。”
“而对于不缺乏社交的人,就要给他推销「地位和成就」,豪车名表奢侈品……我是说,像火弩箭这种能代表财力,梅林勋章这种能代表成就的东西。”
面对目瞪口呆的众人,她继续说:“麻瓜世界流通的上亿种商品,80%都不是真正的需求,人离了它照样可以活得很好。他们购买的实际上是商品背后的体验。商人将这些体验与商品挂钩,就创造出了商品需求。”
蕾拉不禁质疑道:“麻瓜就生活在这种世界里?所有的体验都被商品绑架?这样真的幸福快乐吗?”
“凡事有利有弊。”辛西娅说。
举个典型例子,如果没有消费主义刺激经济发展,人类不会建成如此全面的工业体系,也就很难发明出核武器。
核弹是个好东西吗?无法定论。但它确实带来了世界和平。
因为有核,美苏才没有互相轰炸。因为有核,东亚才得到了数十年休养生息。因为有核,热战争从此只锁定在局部,不再扩张。
战争从未停歇,只是进入了新形态,但不论如何,人类历史几千年来互相屠杀的战争模式,被核武器终结了。
与这种和平相比,被消费主义剥夺的幸福又算什么?如果消费主义是走向和平的必经之路,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踏上。
一个从零开始的优秀团队,必须学会自我成长。所以辛西娅不吝言语,将这些东西掰开了揉碎了,喂给所有人。
她讲得不算完善,毕竟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她只是学过历史,平常阅读量大,看过一些纪录片和短视频。
不过,足以起到开拓和启发的作用了。
最后她提出问题:如果现在真的有三万六千份补血剂,该怎么卖出去?
众人沉思过后,均有想法。
斯内普:大力宣传伏地魔即将回归的消息,制造恐慌。
灰毒:和欧洲各地魔法医院合作,给医院持续供货,让治疗师吃回扣带货。
蕾拉:推广“家庭医疗补给包”,与“健康”挂钩,呼吁每个巫师家庭“常备几份补血剂”以防万一。
杰登:把补血剂做成饮料和养生品,巧妙包装,让人们相信,没事来两袋对身体有好处……
最大胆的还是奥利弗,他甚至提出可以卖给麻瓜。见过麻瓜医院的他很清楚,补血剂的造血能力在急救方面能起到多么大的作用。
这些建议并不都是好的,三万六千份补血剂也没那么容易卖掉,但他们的思路已经打开。辛西娅很欣慰地看到,这个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在成长。
-
“您的冰激凌好了。”
辛西娅从弗洛林冷饮店老板的手中接过冰激凌,走出对角巷,在伦敦街头随便找了一张长椅。
不一会儿,有人在她旁边坐了下来。
“冬天吃冷饮?”斯内普说。
辛西娅一边将勺子送入口中,一边凝望着面前繁华的伦敦城,看也不看他,“你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敢这么跟我说话。”
“怀特小姐,你不适合走黑魔王的路线。”
“哦?我跟他哪里不一样?”
“显而易见,他不会在一月初坐在麻瓜大街上吃冰激凌。”斯内普幽幽说道。
“那他恐怕错过了生活中很多美好的部分。”
斯内普又说:“他永远也不会思考你思考的问题。”
辛西娅没吭声,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