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侯雉入大水为蜃
画学生们都过来围观这场前所未有的赌局,图画院一时间热闹了起来。这场赌上了前途和命运的斗台,小黄门、小宫女们都忍不住过来偷看,甚至偷偷下注。对方四个人出战,赵知命一根手指头:“既然你们冲我来的,那就别牵连旁的人,我一人可敌你们四个瘪三。”
“说什么大话?”丁阳讥讽道。
卫庆不知死活的凑上来暗暗问:“什么是瘪三?”
“现在是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吗?肯定不是好话。”丁阳一记爆炒栗子扣头。
愚蠢的模样,引得围观人群里暗暗发笑。
“是啊!说什么大话?是不是没把咱们师兄弟几个放在眼里?”崔白笑着走上来揽住知命肩膀,给了她依靠,那板牙此刻闪着正义的白光。
“子西,你可知这场比试是赌上前途的?”对方来着不善,知命怕连累崔白,低声提醒他。
“有什么关系?大不了回去继承家产,我家还有崔悫呢!不怕!”
希孟、易元吉、吴炳、林椿也站了出来,准备一起同仇敌忾,就连赵宣也挤进来想帮忙。崔悫弱弱的蹭到前来,被崔白瞪了回去,他又弱弱的蹭到人群后面。前途未卜,兄弟二人不能一起意气用事都折进去。
超师、能仁甫等几人也要过来被邓椿理智的按住了:“又不是打群架,我们几个上场足够了,这时候需要有人在旁边支应着。”
“有道理,需要的时候咱们随时上。”
勾处士见情形不妙,偷偷让两路小黄门出发,一路通知夫子,另一路过去禀告了官家。
金铄似早有准备,拿出了契约状,“不是不服气吗?来签契约状,谁输了谁滚蛋。”
这个金铄,平时在图画院跟个幽灵一样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个时候冒头充大,原来是一早就冲着她来的“请君入瓮”。
知命嘲笑的见那所谓的契约,上面只有寥寥几个字:“败者去任,落款无悔。”知命点了头,过去蘸了朱红狠狠印了下去,不蒸馒头争口气。其余参赛几人也都照样画押落定。画押刚落,夫子们急火火的带了童子们及待诏、学正们赶来了。见此剑拔弩张情形,知箭在弦上不能后退。看到这汹汹的斗鸡场面:“愿赌服输,几位可想好了?”
“夫子您来的正好,给我们做个见证。”卫庆眼尖,喊了出来。
郭夫子目光落在那契约上,捋了捋胡子,对身后图画院前辈众人言道,“既然诸位都在,就都一同做个见证吧!”
童子们搬了椅子,诸位高人前辈落座观看。
知命恭恭敬敬对着夫子们行礼言道:“夫子,您有所不知,今日之赌约,本就仓促,我等实在是被逼,情非所愿,还望众位夫子见谅。对方咄咄逼人,跟我签了契约状,输的人自请去任离开图画院。这厢里恳请夫子来定比赛方式。以示公允。”对方打算牵着知命他们鼻子走,她偏不。
夫子沉吟了一会,又几人商议了一番,决定斗台比试,这种比试也不算违背翰林图画院的风气和规矩。北宋翰林图画院录取画家,一般都要经过严格考试,考题多取自诗句,属于命题考试,“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尚为工”。追求把细节的真实与诗意结合在一起的画风;时下文人斗文,武人比武,而民间画匠们之间的比试较量被称为“斗台”。斗台分文斗和武斗,比文是比试诗文歌赋、比武是画画。
具体比试内容为:三局两胜定输赢。首轮与次轮,每局两队各出一人,一对一比试;比试的题目是双方轮流出题,首轮由抓阄胜方出题,次轮才由双方给对方出题目,自己也要画,然后看二人画面较量高低定输赢。前两局四人分别对战,第三场为文斗,一对一比试文采诗词。也就是一说这场比斗,如果每轮出的人不重复的话,需要双方各出5个人,前4个人画画比试,最后1个人作诗。抓阄判定先后,抓阄环节知命输了,由对方先出题。尽管出师不利,微微灰心,众师兄弟仍给知命打气加油。“小老幺不怕,咱们一起共进退。”
第一局一次题目,丁阳对阵崔白,由丁阳率先出题:《蝴蝶梦中家万里》,而后他信心满满的钻进小屋子里开始作画。崔白听罢题目,傲娇的跟知命拍拍胸脯,易元吉让小猴子过去,清脆的拍了崔白一个脑瓜崩再迅速折回来,让他轻点嘚瑟。众人见了纷纷笑起来,缓解了这时候的紧张。
角楼上。
“宫里已经好久没这么热闹喽!梁爱卿,依你看,他们几人谁会赢啊?”
“官家折煞奴才了,奴才哪儿懂啊?”
“没事,你放开了说,朕赦你无罪。”
“官家天威,老奴斗胆知道赵知命、邓椿、崔悫、赵宣、杨世贤均都是保荐上来的。想来都是大家风范浸润的,旗鼓相当,奴才实在看不出。”
赵佶挑眉:“哦?邓椿是官侍郎邓雍家的孩子,他倒是跟知命走的近,到底是年轻啊!不过,德基不是不跟其他人来往吗?怎么这会儿也跟着掺和进来了?”
“官家,奴才不知,奴才就是个愚的,写写字还勉强能看,绘事一门实在看不懂这些,说的不对,怕是污了官家的耳朵,奴才只知道官家金口玉言才是天理。”
“你个狡猾的腌臜,谁都不得罪。问了也白问。”赵佶笑着骂了梁师成一句。
半个时辰之后,两张作品呈出来。待各自阵队的小童们将两边的画分别支到架子上任众人评判的时候,夫子们也开始斟酌着品鉴。人群里那些看热闹的宫女内侍们,在外围形成一个包围圈,此时这个包围圈不再圆润,个个都伸了脖子,似乎都按捺着想往前看仔细些。
第一局崔白的画面上描绘了苏武思汉,只见月色朦胧,草木荒凉,天边无涯无尽,暗含去家万里、杜鹃啼血之意。而丁阳画的是庄周梦蝶,显然崔白的画意境更胜一筹。开局不错,崔白也果然不是吹牛皮的。虽结果呼之欲出,大家也基本了然,但根据斗台规则,先不予公布。
第一场二次仍是对方出题,卫庆对阵王希孟,卫庆的题目是:“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这句诗出自王安石《咏石榴花》,全文为:“
今朝五月正清和,
榴花诗句入禅那。
浓绿万枝红一点,
动人春色不须多。”
以诗入画,之前的海量练习让王希孟也有底气。众目睽睽之下,王希孟入了自己的小隔间,坐下闭了闭眼睛开始思索,大约半刻钟后,他睁开眼睛开始沉下丹田,勾线赋色……
窗户是开着的,窗外门外都聚集了好多人,现场实时收看斗台场面。与此同时,那边卫庆也在卯着劲儿画着,隔三差五的向这边瞄过来。王希孟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有看戏的,有担心的,也有不置可否的;他抬眸看向窗外的师兄弟们,大家一脸急切和盼望的眼光望着这里。
但其实王希孟心里也不是特别有信心能赢,平时图画院众人面子上还是比较和谐的,今天突然反目,王希孟也有点吃惊,不知剑拔弩张为哪般?只是他不忍看同窗好友知命被造黄谣,自己为维护知命同样被人诋毁,就连知命的生母也连带着被拉出来羞辱,真真气不过。还有崔白,他十分欣赏的这位同门也都一起赌上了前途和命运,自己为何不能有勇气站出来?这样想着就给自己加油打鸡血继续努力画,反倒充满了力量和斗志。
天气微微冷,知命让秾芳过去给王希孟添了斗篷和靠垫,他感激的笑笑就接着画。
酉时,白日落幕,画院掌灯!光线有点暗了下来,也合该到了饭口。围观的众人不但没走,反而越聚越多。
大约半个时辰后,对面响起拍手声和喝彩声,王希孟这边也落笔结束。他淡定的将画面吹了吹干,由童子们进门来,将那画捧着送出去给夫子们评阅。
第二场一次知命对阵金铄,轮到知命给对方出题,她实在怕自己连累众师兄弟,所以第二场坚持自己上阵。她立定身子摸着暖呼呼的斗篷,抬起头来气定神闲的给了对方题目:“蛙声十里出山泉。”
好家伙!这个题目就像个雷落在了地上,对方明显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本有点小骚动的人群此刻也开始交头接耳的闲话起来;用画面表现颜色或者身高、体貌、年龄、身份都不是问题,但是声音、味道、距离这些抽象的东西,当真不好表现。
对方收到题目,呆了一会,愣是用费了好几张纸。
知命这边也不着急,看着案头那柱代表时间的燃香燃到快一半了,知命才拿起笔,在纸上挥挥洒洒作画。大一美术史课堂里,她看过齐白石和老舍打赌的画作,有些许印象。这次她不用细笔勾勒的工笔画,选了张半生熟的绢本和狼毫笔,开始挥毫。画面相对简单,只用焦墨画了两壁山涧,中间是稍淡的淡墨勾勒出湍急的急流,远方用石青点了几个山头,水中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画毕依然闲庭信步的吹了吹未干的墨迹。秾芳和翠萼上来,替小童们将画呈了上去。两边的作品都画好了,夫子们开始点评品鉴。
至此,前两轮比试结束,按照之前约定的斗台规则,如果这两轮里能分出高低,就可以停止后续的比赛。不用五局三胜,三局两胜即可定乾坤。
第一局第一轮:丁阳对阵崔白,《蝴蝶梦中家万里》
第一局第二轮:卫庆对阵王希孟,《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第二局第一轮:知命对阵金铄,《蛙声十里出山泉》
《蝴蝶梦中家万里》这局已经判定崔白毫无悬念胜出,喜得那小崔悫原地开心的跳脚。
而第二个题目开始,夫子们逐渐审慎。大家都明白,虽然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但如果一边倒的倾向于赵知命阵营这一方,恐怕落人口实,但这些画卷又都清清楚楚,做不得伪。赵知命一方明显更胜一筹。只有佯装仔细计较,才显得评判公允。
丁阳第二局里,画的是案几上有一个花瓶,一只石榴花被插在花瓶里。这在后世被称为清供,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清供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亦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婚喜清供,成人清供等。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有朋自远方来,送了水果,盆栽,主人便找相配的果盘花案来“供奉”。以石榴花做主体物,清供春天,立意颇为新颖。
转头看王希孟这个画面,里面既没有画石榴花,也没有植物。只在隐隐约约的楼房和青翠欲滴的杨柳的相互映衬中,画了一个妇人凭栏站立、独自望春之倩影,口上那一抹胭脂色更是妩媚多情。这一抹唇色就是动人的春色。围观的人群里已经有人开始赞叹:“露桃烟杏逐年新,回首东风迹已陈。顷刻开花公莫爱,四时俱好是长春。这是王安石诗意啊!”
“不然不然,依我看,这是借了苏东坡的诗意“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这王希孟虽然只画了一点红却预示着无边的春天。含蓄就是‘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希孟,可还撑得住?”长久伏案作画也是对身体素质的巨大考验。
希孟微微笑:柔娘。
正是那女子的名字,心有灵犀,稳了。知命微笑不语。
第二局第一轮知命的作品中,只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蝌蚪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见到摇头摆尾活灵活现的蝌蚪游荡在溪水的源头,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可以从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蛙妈妈还在大声鸣叫,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人群不知何时冲破那包围圈,拥挤过来看画的人已经开始赞不绝口:“真是画中有画,画外还有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声情并茂,惜墨如金。”
夫子们也交口称赞知命独辟蹊径,立意巧而意境深,画龙点睛,以一当十。夫子们简单交流了一下决定赵知命组获胜,绘画中立意是灵魂,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哪知对方不知羞,赖着要比第三场。丁阳走过来,附于知命耳边悄声说:“赵知命,你是女子身份被保荐上来,你觉得我要是捅破你的身份,你还如何在这翰林图画院混下去?”
“实不相瞒,保荐我的人名义上是赵令松,实际是官家,我父亲是官家多年好友兼兄弟赵令穰。我进图画院是官家默许的,你觉得当初入宫时候的负责画学生们层层检查审核身份的那些人都是吃素的?如果你当众让官家难堪,捅破我是女子这件事,一连串的人都要跟着遭殃,他们会放过你?你觉得是官家更生气还是我更生气?”知命嘻嘻的笑着,根本不上当。
丁阳脸都绿了,退了回去。
金铄在院子里叫嚣:“赵知命,本朝女诗人易安居士有词《一剪梅》,给你一炷香时间,你要是能写出这个词牌同样对仗的词,我就认输。”
人群里爆发了倒彩和质疑声,明明对方已经输了,还要抵赖着比第三场,当真厚脸皮。这下连夫子都看不下去了,鄙夷之色外露。赵知命自在人群中间走了出来,如勇士一般,撸起她的袖子,露出莲藕一样细嫩的小胳膊,指着对方大声喝道:“不用一炷香,你们几个都给我听仔细了。”
郝七走过来,低声耳语说:“知命,别斗气,咱们已经赢了,对方只是在强行拉你下场,别中计。”
“师兄,放心!”知命点点头。
“诶!你不会是准备要用筛石灰那些诗吧?”郝七想起了去接陈仓石鼓的时候,赵知命那些惊人大作,吓得抓住知命的袖子,作势要去捂她的嘴,急得都快开始跺脚脚了。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
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悦事共谁论?
花下销魂,
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来吧!开启超强记忆模式!!!!小时候姥姥也不喜欢哄孩子玩,每逢寒暑假到姥姥家,她就拿出家里的藏书,给庄柯和弟弟读,久而久之,书上的诗词她们姐弟俩都能记得很多。这首唐寅的词婉约绮丽,清圆流转,自然明畅的吟诵中表达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这首诗的难点在于格式行文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非细细思量审慎考究不能行文;而方才知命因气愤略微颤抖的口吻,更像是她替那痴心女子讲出心里话般赋予了这篇词生动的感染力。
“好!”一声喝彩伴随掌声从斜上方小楼上传来,众人皆抬头往上看去,只见徽宗欣然微笑的鼓掌,身边还站了一堆侍卫随从等,众人回过神来纷纷跪地对着官家磕头。不知官家何时到场的,只怪比赛太紧张,谁都没注意徽宗何时带了人过来观战?来了多久?人群里开始对着徽宗陆续的磕头行礼,徽宗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夫子们行过礼,左右互望,都觉得应该请示官家,毕竟他才是真正的翰林图画院院长(甩手掌柜)。
“我等专注于斗台,失礼于官家,还请责罚,另此次斗台虽仓促,但作品尚可,还请官家明示。”事到如今,夫子很识相的捅到皇帝的专业上,给了赵佶下嘴的机会;另外,图画院人情关系负责,最终定下来的事由官家嘴里来说,不得罪人。当然皆大欢喜。赵佶悠悠的说:“李昉等编纂的《太平广记》中记载,唐人平曾所写的白马诗中有‘雪中放出空寻迹,月中牵来只见鞍’。诗人写白马却只写雪与月光,引人思索回味。绘事一门亦如此。依朕看,这斗台颇是有趣,虽是临时起意,但也试出了朕的这些臣子们的真本领,不失为一桩坏事,结果倒也不用过于苛板。画的好的嘉奖,画的差强人意的,回去多努力便是了。但这里面有几个人漠视图画院同门之谊,藐视图画院之规,终是不妥,卫庆、丁阳、金铄三人褫夺一切既有封赏、俸直。责令立刻离开图画院。其余人嘉奖的事,你们按律来办吧!”
赵佶高兴之余,从小楼俯视终生的感觉颇为得意,看万人敬仰。
知命低头抿嘴,没敢抬望眼,这个叔叔好生宽容,得罪人的事,他作为皇帝来办,奖励的事,由夫子们来办,能得学生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