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大唐·珠玑不可夺 > 第23章 玉笛春浪动金罍

第23章 玉笛春浪动金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只见她弯腰拾起船头那半枚金铤,嬉笑着将它朝舱内掷去。

“收了金子,可要唱曲呀。”

金铤穿过竹帘的缝隙滚落在船舱的地上,毕菱隔着摇晃的帘子露出笑意:“她们来解围,你只管唱。”

说罢,她又拍了拍伏缨的肩膀:“记着这份被冤屈的恨,唱出来。”

伏缨平复心绪,试了试弦,而后冲王阅真颔首示意。

琵琶轻拨,玉笛娓娓,伏缨盯着窗外晃动的模糊人影,开口唱道:

“红粉团栾夜未央,檀郎笑倚玉儿旁。

灯前背坐偷梳掠,一握纤柔为点妆。

金猊烟冷银灯暗,枕上难眠怨炉香。

虽非傲雪兴凌霜,何故擒颈会新郎。

玉碎血溅锦缠头,啼破罗窗诉苍苍。

可怜此夜春魂断,徒留梨花满地香。”

不同于方才隔着浪潮人声的渺然之音,此刻女子的歌声犹在耳畔心头,如泣如诉,将满腔怨恨不甘通通告之。

分明是春光大好,江畔桥边处处可见桃杏娇艳,众人却沉浸在末尾那句“徒留梨花满地香”的余韵之中,仿佛看见皑皑如雪的梨花散落一地,哀婉冷冽。

霍玄恭不自觉朝那红船走了两步,他诗艺算不得精通,可听见这诗中字句,竟叫他联想到头一回读《西山夜雪》的情形。

起始平缓、引人沉浸,却忽然用险字露出藏蕴其中的锋刃,逼得人屏息惊心。

却也只显露这一瞬,结尾看似风平浪静、归于沉寂,只是读来叫人怅然于胸。

他虽写不出这样的好诗,却能从中品读出诗人暗藏的不平之怨,甚至为之感同身受,久久不能释怀。

他只在读“诗坛圣手”毕渊的诗时有过此等感怀,今日听完这一曲竟生出相似之感。

可毕渊去年已坠崖离世,自是不可能将近日发生的命案写进诗中。

“敢问娘子,可知作诗之人的姓名?”霍玄恭站在船外拱手问道。

毕菱负手而立,直直望着窗外的人。

察觉到伏缨在偷觑自己,她微微点头,伏缨才扬声答道:“卫柳。”

卫柳,霍玄恭默念。

倒从未听过这名号,想来是长安城中卧虎藏龙,人才辈出。

“瞧瞧,我们一向不问风花雪月的霍兄都主动开了口,可见这曲子有多精妙。”王骥看向韦檀,满脸挑衅,“小世子觉得如何?”

韦檀冷着脸不作答,身后仆从上前赶开拦路的侯旷等人。

靖竹替自家小世子委屈,正窝着一肚子火,自是没有好脸色,挥着袖子口中直道:“去去去——”

小径路窄,推搡之间有个质子落入泥泞软土之中污了鞋袜,又听那仆人似驱赶牲畜一般,恼火不已——

“京兆韦家连奴仆都摆这等威风,看来虐杀妓子之事并非无稽之言!”

韦檀愈发气闷,不过眨眼的工夫,就从“与那妓子在一处”变成了“虐杀”,还摆出一副言之凿凿的不平之态。

“不过一首没头没尾的曲子,就叫人像豺狼嗅见鲜血一般蜂拥而上、嚼起舌根,我拦不住造口业、生是非的人,只不过不愿与之为伍罢了!”韦檀恨恨说道。

毕菱听见却险些笑出声来,若不是冯都知横死,此时陷于流言蜚语的就是陆逢春——保唐寺外赠诗一见钟情,背弃公主投入妓子怀中……可会有人听他辩一句?

公主金尊玉贵至多受些流言困扰,可牵累公主的陆逢春会是什么下场,韦家恐怕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眼见外头推搡对骂起来,毕菱隔着竹帘吩咐船夫:“莫管他们,赶去紫云楼。”

王骥发觉船要划走,慌忙去拦:“你们既来曲江唱这首诗,自然是知晓其中内情。如今既然韦家不认,不妨下船当面指认清楚!”

这莽夫浑人!毕菱在心底骂道,催促船夫速速离去。

船夫心中有数,长篙一点,翩然驶离小桥,向前而去。

穿过狭长水道,就离紫云楼前的内湖不远。

一旦进入湖中,王骥不仅插翅也难追,更是不敢大声喧哗。

果然,王骥一见这小红船经过禁军察验后划入内湖,立时噤声。

他察觉出另有内幕,回头望着侯旷等人仍在同韦檀纠缠争吵,也不打算去提醒,自顾自地朝紫云楼走去。

他们都为此绊住脚,最好再生出乱子,才能让自己这渔翁得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