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的路上飘起了毛毛雨,到家后两人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宁纵便开始做饭。
宁可可一边扫院子一边想:既然已经决定出摊,那起码要了解一下当地的环境,蘑菇的种类,特别是被称为杂菇、草菇的都是哪些。
若是没有适合铁板烧的蘑菇,那自己就得现种了。
吃饭的时候,宁可可问:“大哥,你明天去山里不,带上我行不,我就跟在你后头,不会乱跑的,绝对听话。”
宁纵没成想她还在惦记这事,想了想进山的环境,有些犹豫想拒绝。
宁可可见状只能使出杀手锏:“大哥,大哥你最好了,就带我去嘛,好不好?”
宁纵对上那祈求的大眼睛,哪还说得出半个不字:“诶呀,行行行,我明天也得去把陷阱重新布置,但是先说好,路很难走。”
宁可可得到准许,连忙答应:“好耶!大哥最好了!路再难走,我也不怕苦,大哥走之前记得喊我一声,不准自己跑了。”
“成,不会跑。”宁纵被她这不信任的样儿,整的既无奈又无奈:自己什么时候说过谎竟让她这么不相信自己?
仅用一块布帘当门的伙房里,丝毫闻不到饭菜的香气,但兄妹俩吃得很开心。
第二天,宁纵坚持天亮了再出发才更安全。
好容易盼到太阳露出头,宁可可嗖地站起,背上竹筐,拉着宁纵就出了门。
她的竹筐只有两个皮球大小,还是空着什么都没有,从小路走入了大树遮挡的林中,就开始低头找寻。
宁纵看着旁边东瞅西望的人,背后的小筐摆来摆去还挺像样,不禁提醒:“好好走路,别磕着。”
宁可可抬头:“大哥,你见过挺直腰杆,眼睛看前的采菇人吗。”
“什么人?”
“采蘑菇的人。”
宁纵:“这是山外围,能吃的蘑菇天不亮就被采光了,哪还能留到现在?”
宁可可听罢有些遗憾:“好吧。”
半晌后又暗自嘟囔:天不亮都有人来,那你还不早带我出来。
但是她不能说出来,因为自己也知道,天不亮确实有很多危险,也不怪蘑菇贵,古代没手电筒野兽还多,若非真的穷苦,想也不会有人冒生命危险,在天暗灰灰的时候进山。
她把后背的小竹筐,挪到前面抱着:“大哥,陷阱也在外围吗?”
“嗯,就在最靠近山中的外围,这会儿肉柴价低,大点的猎物到秋冬再捕,只抓些兔子野鸡什么的外围就够了,再往里就算困住,不是每天都去也剩不下什么。”
宁纵正说着,本还想再介绍些别的,旁边就没了身影。
“嘿!”
宁可可快步跑到一棵松树下,用小木棍将周边的杂草拨开。
一窝有大有小的蘑菇就露出来了:这种学名叫黄粘盖牛肝菌,也常被喊做粘松团。
“大哥你看,这有一堆呢!”
宁纵走到宁可可身边,弯腰看了下:“这是吐菇,吃了会呕吐腹泻不能要。”
宁可可愣了下:呕吐?腹泻?那不就是没处理好嘛。
这种蘑菇只要出土,就极容易招虫,但做法对了就香得很,特别是搭配着韭菜一炒更是绝。
她想了想,便开始忽悠:“大哥,我以前看过一本专门记录蘑菇的书,里面写着可以吃。只要把这层粘粘的皮撕下来,然后在太阳下晒些时间,再用盐水泡泡就可以吃了。”
“真的?”宁纵有些懵,这周围几个村,可都没听谁说过这样的吃法。
宁可可故意:“哼,不信算了,我自己吃。”
“信,怎么不信!”宁纵连忙蹲下:“来,大哥都给你装进筐里,这种蘑菇咱们村没人吃没人摘,能把两个筐都装满。”
宁可可听了这话,又看了看他背后的那个大背篓,说实话,她不信...
两人走到第一处陷阱周围,宁纵让宁可可站在原地不要动。
她观察着周围,就算这山里早间有雾,也很难达到平菇生长的需水量。
这样的话,就得选个人少的地方种植了,毕竟成天来看着也不现实,若被别人发现采了去,两手空空拿什么盖新房?
这般想着,宁可可又看向不远处的宁纵问:“大哥,这外围的一片儿都有人来转悠吗?”
“不会的,我会在陷阱周围做标记,村里的人看到了就会绕开。而且这么多年了,都有固定的地方制陷阱,很危险,不会有人靠近。”
这样啊,听到这里宁可可嘴角都要笑飞到耳朵后,毕竟家里的门还要用来当门用,可禁不住几次祸害。
她待在原地,看了看四周,发现这里有许多枯树桩:
福袋,以我为中心的,向四周十米范围的这些枯树上种平菇。
【菌种已适量种下。】
不远处的宁纵拍了拍手上的土:“笑什么呢?”
心情大好的宁可可,指着旁边的干枝枯树:“大哥,我看过的那本书里写了,平菇就喜欢长在枯木上,特别是这种杨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