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占了大半摊位,真正用来支锅的地方只有小块,有宁纵负责生火,宁可可只安心摆放起蘑菇。
一旁卖糕点的大娘,看着自己摊位旁边支起的锅,很是疑惑:“小姑娘,你们这是干什么呢?是卖吃的东西?”
宁可可点了点头:“大娘,这种做法叫铁板烧,烤出来的蘑菇很是好吃,待会儿免费给您尝一个。”
她说着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大概放了十个左右的伞盖儿,就拿起长长的筷子,小心拨弄着。
听到这里的宁纵不淡定了:“你先在这待会儿,大哥到别处一趟。”
“好的。”宁可可应下,又和大娘聊起天:“大娘,待会儿这伞盖儿里会蓄满汤水,这一口咬下去脆香脆香的。”
那大娘看了看,问:“这蘑菇我还从没见到过,能吃吗?这么绿别是有毒的呀。”
“大娘放心,这是青头菌可以吃的,为了买家放心,我这卖家自然是第一个吃。”
因为现在赶集的人还比较少,那大娘也搬了个凳子,坐在宁可可旁边:“小姑娘,十几了?大娘认识好些儿郎,你可有相看的意愿?这嫁了人呀,有个相公就不用天天出来卖东西,受这罪了。”
宁可可对这句话,抱有充足的怀疑,心里想着:可是您不也在出摊做生意吗?嫁人又不能保证对方人品。
面上却回答:“大娘,我父母都去世了,只有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得读书,家里用钱也紧,哪还想嫁人的事?先把欠的债还了才行。”
大娘听着她家庭情况,也不敢再多说,这明摆着嫁人后想从夫家拿钱帮衬,谁想当这冤大头?
“对,对,顾家最重要。”
此时,宁可可也在叹气,她这不到100天的寿命,努力攒经验,完成任务争取多活两年,岂不比嫁人重要多了。
说话的时间里,铁锅上的青头菌在炭火的烘烤下,逐渐收缩,随着清汤慢慢聚集,青头菌的香味也散发出来。
旁边的大娘也闻到了:“诶呦,小姑娘,你这蘑菇哪儿找的,怎么这么香?”
宁可可看着烤熟的伞盖儿,挑了一个小点的,用筷子夹起,放在手里吹了吹:“好吃!”
她拿着青头菌靠近唇齿的那一刻,清香的味道已经顺着舌尖渗入味蕾,又划过咽喉到达胸腔。
待一口咬下,汤水拢在口腔,又嚼出脆劲儿的声音,宁可可被这原汁原味的馈赠,彻底征服。
她吃得是开心了,在一旁看着的大娘,实在有些坐不住。
在这香味的诱惑下,哪还管它有毒没毒?这不小姑娘吃了也没什么事嘛。
宁可可看出了她的意思,夹起一个伞盖,放在洗净的地瓜叶上递过去:“大娘,您尝尝?”
那大娘也把蘑菇拿在手里吹了吹,再一下入口,毫不夸张,这绝对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蘑菇:“好吃!小姑娘,你这手艺当真好极了!太好吃了!”
靠近宁可可的摊位,很多人也早闻到了香味,但因着顾虑都想先观望一番,毕竟蘑菇吃不对,可是会死人的!
现在有人吃了,再看看卖糕点的大娘,吃完的表情简,直是把想再来一个的念头写在了脸上。
还是一个卖豆腐的摊主先走了过来:“小姑娘,这蘑菇怎么卖?”
宁可可:“一个三文钱,今天还赠送秸柄试吃,虽说没伞盖香,但是更脆。”
“这么贵!便宜些,两文一个。”
宁可可毫不犹豫地拒绝:“这种青头菌很是少见,我也是找了许久才得到这点,而且它比平菇好吃多了,您吃过一次就知道了。”
“给。”宁可可夹起一个秸柄,递给对方:“您可以先试吃一下,仅限今天免费。”
听着有免费试吃,周围人也放下了花冤枉钱的担心纷纷围过来,很快这一批的十几个秸柄,就都被分了出去:
“真的是脆的,比炸平菇还脆。”
“我怎么感觉还有些甜味,也没见放糖呀。”
“想什么呢,三文钱一个还放糖?”
宁可可见众人反响不错,便大声吆喝:“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看着一个摊位能围那么多人,很多来赶集的也好奇走了过来,再听到这吆喝声,一种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的好奇,瞬间从心底滋生:
“这是什么,绿色的蘑菇?能吃吗?”
“我刚才试吃了,脆口的很,还有一点点甜。”
“刚才小姑娘给我了一个伞盖吃,看到那里面的汤水了吗?那香嘞!”
在卖糕点大娘的夸赞下,宁可可听着周围的讨论,已经把第二批青头菌给烤上了:“三文钱,只需三文钱一个!保证您吃了还想吃!先买先选,看中哪个给您拿哪个!”
试吃过的几个摊主基本都买了,还有就是被大人领来集市的小孩子。
大人买东西有顾虑许多,孩子就只认好不好吃。
镇上的人家,生活富余一点,能给孩子零星买几次零嘴的人家还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