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不要。”晴宝虽然说着不要,但他并没有躲开宁可可的手,只是站在原地生着闷气。
他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宁可可再说话,只能抬头控诉着:“姐姐上山为什么不和我说,趁我睡觉就走了,还不带我去山上!这样是不对的!”
宁可可憋着笑:“可是晴宝太小了,山上还有虫子有野兽,很危险的不能去。”
晴宝不服气地说:“我已经九岁了!还是个男孩子可以上山的!”
看着小家伙明显不打算错过下次上山的样子,宁可可无奈地说:“那晴宝去问问大哥哥和二哥哥,我们投票,人多的一方说了算好不好?”
晴宝低头考虑了一会儿:“姐姐说话算数噢。”
“当然。”
“不许反悔,我们拉钩!”
“好,拉钩。”
屋里的人正在拉钩,只听‘轰!哗啦哗啦’的响声后,外面的两堵院墙就被打通了。
因为平菇的产量越来越多,但是去县城的次数并没有增加,所以余下的平菇宁可可的打算是都晾在院里晒成干,等到了冬天,温度不适合平菇生长了再卖出。
至于别的蘑菇,只有不够卖的情况,哪轮得到晒成干?
而且种到漫山遍野也不实际,一来是怕村民采的时候分不清品种,掺杂了别的长得像的蘑菇吃了中毒。
最重要的一点是生态平衡,对于外来物种的注入,宁可可并不能预知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也不敢大量种植。
这种东西想养活难,等泛滥了想拔除更难。
这也让她动了建蘑菇大棚的心思,只是照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个目标还太远。
但是往近处看,香菇的家庭种植也是时候推出了。
只不过这个地方的椴树枯木太少,若要砍新鲜的木头还不能直接用,还需要想个合理的办法才行。
等尘土飞扬过后,四人开始收拾残局,人多力量大劲小就多跑几趟,很快散落到各处的泥土石块就处理干净了。
打通院子后,土屋都显得亮堂了许多,这也就意味着可以放更多的枯木,养更多和晾更多的蘑菇。
有了!宁可可冒出一个想法:
本来外村也是每次来换木头,现在空地有了也可以用置换木头培育新菌种的借口,让本村合作的农户同时种植香菇和平菇。
【他们会同意吗?】
之前不也实验了吗,两种蘑菇一块儿种,香菇虽然少了些,但总产量并没相差多少,都按五文一斤收回不就好了?
【可是你卖的香菇比平菇贵,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确实是个问题,可加价多了外村的人闹起来怎么办?
【对哦。】
要么就以新蘑菇的尝试种植,每根枯木补贴十文钱?
【才十文。】
十文就是多两斤蘑菇,十文还是普通工的一天工资,哪里少?
【这么一听,好像还可以。】
有了具体实施方案,宁可可同宁许说了想法,剩下的就是经过对方大脑的加工,写出新的书契。
因为有补贴,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半溪村村民的支持,也因为只在半溪村推行整体没有再闹事的。
但是搬桌椅一事,却遇到了麻烦。
原是村长家的黄牛在河边吃草的时候,被蛇给咬了,幸亏不是有毒的蛇,但也一段时间内没法拉车了。
宁可可看着已经长的半大的咋呼呼和呼呼咋,按理说六个月的牛就可以拉车了,这四个多月的牛,一头不行,把两头加一起总可以吧?
此时,还在揪着地上嫩草叶吃的两头小黄牛,并不知道绑在身上的绳子有什么作用,只觉有些不舒服过会儿便也习惯了。
直到板车连了绳子套在后头,它们还当做是新玩具,别的牛往前拉车这俩转头就顶了起来。
【别说,我还是第一次见黄牛推车,跑的还挺快。】
因着要绑板车,宁纵先是解了它们拴在木桩上的绳子,现下只能急忙追了出去,好在赶车的鞭子也借了过来。
“哞——!”
被鞭子分别招呼了一下的两只黄牛登时停了下来,愣在原地扭头看着旁边站着的宁纵。
【傻啦吧唧的大眼牛。】
宁可可跟在后面也跑了过来,揉了会儿它们分脑袋以示安抚又给了一牛一个脑瓜崩:“再贪玩把村长家的板车整坏了,一个星期不能吃鲜草。”
“哞哞!”
宁纵围着板车检查了一番:“没事儿,就是得把绳子截短一些,它们转不了身便只能往前走。”
“大哥,要不再拿了绳子把它们两个之间的距离固定住?不然一个往左一个往右跑更麻烦。”
“嗯,这个办法挺好。”宁纵说着便赶着两只牛往家走。
半时辰后,两只尾巴上绑了红绳的黄牛便拉着一车桌椅,晃晃悠悠地去了镇上。
来回一趟后,精力充沛的黄牛步伐也越来越稳,路走得熟了还会兴奋地跑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