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滴答着过去,锦溪在酷热的夏日始终干巴巴的,似乎那笼笼雨水都在前面梅姑娘手里落完了。
李宓在盛夏里,看着落地窗外面那道墙上野花儿开到了繁盛,盛极必过,她又看着它们渐渐蔫耷耷下来。
她从来没有去打理这面墙,野花就应该天生天养。
对她来说,这个酷暑没什么变化,除了自己为了方便买了辆小电瓶车,除了隔壁伴着更多的杂音,带着那么一点点的不平静。
小赵他们再怎么小心,还是会弄出点噪音,电钻的尖锐声、工人嘈杂的说话声、还有进进出出各种物料运输的声音。
李奶奶好脾气,有时候实在被吵到了,就和李宓说到哪户人家串门儿。李宓倒也希望她能多出去走走。
小赵年轻轻,人倒机灵,常过来送这送那。
李宓看着隔壁搭起两层小楼,并没有像村口那一带的新楼,那种恨不得一直往上造的气派。
等到小楼外立面都造好了,开始软装的时候,李宓和李奶奶有次正经过门口,小赵还邀请她们俩过去看看。
天还有点热,老人家走不远,被小赵这么一说,李奶奶兴致上来了,拉着李宓去了隔壁。
这边的格局和李奶奶家还是有所不同,面积会更大些。
李奶奶还和李宓他们说着陈年旧事,“我和老头子是外来户,听人说,这陈家以前在镇上就是大户,后来变天了,留了这里一点点。其实早些时候,我们家,还有后头旁边的路再过去些,都是他们陈家的。”
李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从前,从陈家扯到别家,再到以前的镇上如何如何。
老太太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李宓则看着眼前的房子。
这房子设计得很符合她的胃口,新中式的模样,精致小巧,门右边有花园,池塘、流水、花木都齐了,花园对着的是个巨大落地窗,李宓以为那个是会客厅,小赵说那里是书房。
李宓有点小惊讶,这个没见过面的“陈总”倒是个雅人。
如果是她,她也会布置成书房。
在这个可以一步一景的小天地里,一个人静静看书,该是如何的松弛与惬意。
和记忆中那座浮夸的欧式大别墅比,品味真是高下立判。李宓略低头,把一抹讽刺藏起。
出于礼貌,即使人没住进来,李宓也没带着李奶奶继续往里走,那边小赵耐心地和李奶奶聊着天。
她转过身望向门口的时候,注意到了自己院子里那堵墙的另一面。
这堵旧墙,很突兀的立在那里,下面是残存的枝蔓、斑驳的痕迹,上头是爬过墙头的花簇。
这里的格局重心,主体房子和花园都偏右,重点在那边,显得这边的墙孤零零的。
前面铺了些草坪,有些部分细沙碎石铺地,再加上一些叠放有致的石组,偶尔点缀些苔藓。小赵他们还是有点水平的,把旧墙,甚至于墙上死去的藤蔓,都成了这微缩景观的一部分。
小赵注意到李宓盯着那边看,笑道:“这墙不能动,地面可以动,花了我们老师不少的功夫呢!”
李宓回头笑笑,“你老师和你都是能人。”
小赵很少看到李宓这样笑,感觉是冰融化了,里面深藏着的花儿露了头。
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咋被夸的这么不好意思呢。
“囡囡啊!我饿了,我们去吃饭吧!”李奶奶冷不丁说了句。
李宓无奈,她又犯病了,记不住来这里前刚吃完饭准备出去散步。
她不再想其他心思,和小赵道别,哄起老太太来。
汪淼淼也在这个时候,松了把劲儿。
这楼一天没造好,她都要盯着,时刻给领导汇报。
等大致差不多了,小赵来的频率也比之前少了。
汪淼淼坐在院子里。
“这鬼天气,终于凉快一点了。”
李宓递过来盘吃的,“中午多包了点,你当下午茶吃。”
盘子里叠放着一个个油亮亮的素包,豆腐皮包裹着馅料,冬笋、豆腐干、肉丁,上下两面被炸得金黄。
她还贴心的在角落放了点自己做的辣椒酱。
汪淼淼不客气的把素包蘸着辣椒酱,满满咬了一大口。
“这下午茶太奢侈了……”她抹了抹嘴,下巴朝隔壁一扬,“你看小赵走的时候都比之前圆润了?”
李宓没说话,也给眼馋往这里看的李奶奶夹了个。
“隔壁差不多了,再放放通通风,我估摸着,这顶头老大年底前还是要住进来的。”
李宓也夹了个。“住肯定是要住的,就是大老板都很忙,不太会常住。”
见李宓难得搭话,自己不用唱独角戏,汪淼淼兴致上来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之前不是说就回来了吗?一开始还经常来看进度,后头,听我们书记说,陈总跑国外去了,说有个项目出了问题啥的。”
李宓对这些并不感兴趣,没接她话茬。
汪淼淼习惯了,自说自话,“难道这是传说中的人退心不退?”
李宓。。。
咯咯,传来敲门声。
他们在家的话,门一般都是虚掩着,这样敲门的通常都是不太熟悉的人。
两人往门口看去,是新来的社区民警褚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