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蕴顿了一下,“道什么歉,那个就不必了……”
祁言抬眉,一脸恍然大悟,“对不起,我是不是不该提这个?我只是担心上次说过要去拜访,一直没有后续,叔叔阿姨会觉得我说话没有可信度,但如果你不想也没关系,什么时候——”
“——没事,”眼看他的语气越说越小心翼翼,李蕴打断了他,“来呗,只是年初一我们还在姥姥家,你要是来,恐怕要见的不只是我爸妈。”
爸,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早晚要面对的,你应该不会怪我吧?
李蕴在心里道歉。
祁言露出舒心的笑:“那不是更好吗?我很开心能认识你的家人。”
“就不怕他们不喜欢你?”
“不怕,我一向很讨长辈喜欢,”祁言十分自信,透露了一点他的想法,“而且我已经在准备给你家人的礼物了,只是不知道除了叔叔阿姨和姥姥姥爷,你还有哪些亲人?”
李蕴张了张嘴巴,她本想告诉祁言没必要那么如临大敌,她家人都非常好相处,但看他这么认真地对待她的家人,心中还是有股淡淡的喜悦,于是她把家里每个人的喜好说了一遍。
离祁言家还有两个路口时,一通电话打断了他们的交谈。
是新剧《野柳》的制片人,说《野柳》已经过审拿到许可证了,接下来就是和签好的播放平台商谈排期的事。
挂了电话,李蕴的心情前所未有的高兴。
“《野柳》过审了,这简直是年前我听见最大的好消息,你懂吗?”
她兴奋地抓住祁言袖子,意识到会影响他开车又松开。
趁红灯刹车停下,祁言拉住她的手捏了捏,“这确实是好消息,明晚我定餐厅,我们去庆祝一下。不过我对《野柳》这个作品了解不多,如果你愿意跟我讲讲就太好了。”
李蕴娓娓道来她兴奋的原因。
吴芳声作为老牌编剧,是国内第一批办编剧工作室的人,剧本创作能力有口皆碑,拿过不知道多少“最佳编剧奖”,出走半生,归来五十岁都不到。
但她早就进入养老状态了,特别是这些年,她工作室培养出不少优秀的编剧,能引起她兴趣的作品少,不是以工作室名义、而是真正本人参与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参加《野柳》的创作,一方面导演是她熟人,是给人面子。
另一方面,导演承诺剧本上任何问题,都全权交给她做主,这大约是所有编剧都渴求的东西,是对编剧专业能力的信任,看见了诚意,吴芳声才答应过来。
她完全能胜任《野柳》的编剧工作,李蕴原本是没有合作可能的,但因为和导演合作过一部电影,且《野柳》最初的故事梗概是她提出的,因此才加入了这个项目。
“不止如此,吴老师基本做过各种类型剧本,上至八十,下至八岁,都有她的观众。”
祁言点头说:“业内吴老师也有很多崇拜者,有机会跟她学习,对提升能力一定很有帮助。”
“我从不怀疑我的能力,即便现在的我还不够成熟。”
李蕴几乎没有犹豫地否认了,说起她的真实意图,她顿了几秒,还是决定如实告知。
“我看中的就是吴老师的名声在外。你知道的,祁言,这个时代没有名声就没有流量、没有热度,没有这些,即便有足够的才华,也没人敢用我,但这不是我活跃在网上的理由。”
“我在某些导演心里,形象并不好,他们认为我故意‘热搜买房’的行为很掉价,想要流量又害怕流量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他们只在乎赚钱,并不在乎艺术,但很可笑的是,我需要他们的认可。”
“对网友来说也是这样,谁想自己的一言一行频繁出现在热搜上,随时接受网友审判呢?一次两次,让我的作品有了话题度,但时间久了,他们心里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李蕴写的东西没什么含金量,不过就是个‘网剧编剧’罢了,剧宣的工具。”
“《野柳》偏向正剧,这曾经是我不擅长的类型,但现在是我转变赛道的起点。我盼望着用这部作品,洗掉观众的错误认知,正视我的劳动成果,也让更多导演知道,还有一个叫李蕴的编剧值得合作,所以……”
所以她是敬佩吴芳声,但更想搭上这辆便车。
祁言一瞬不瞬看着她,忽然笑着牵起她的手:“那我刚刚说错了,这个消息值得我为它开一瓶香槟,祝愿你心想事成。家里有库克和唐培里侬,想喝哪个?”
-
过审后的第二天是2月1日,《野柳》官博迅速连发四条微博,把官方海报、人物海报、概念短片放了上来,宣传正式抬上日程。
昨夜李蕴和祁言开了一瓶唐培里侬,配一份外卖的炸海鲜,虽然没有全部喝完,但香槟比其他酒更醉人,特别是对于李蕴这样不常喝酒的人 。
早晨起来,她脑袋还昏沉着,就拿过手机转发官博,写下期待的文字。
她格外关注这部剧的走向,是参与的主创人员里,第一个转发微博宣传的人。
不过她丝毫不怀疑自己马上会被骂,毕竟上一部剧,她从头到尾没参与宣传,和《野柳》态度如此积极相比,区别对待不是一点。
但她并不担忧,和赵悦闹掰的事人尽皆知,她对《野柳》有信心,只要能正常播出,也算苦尽甘来。
只是意外比想象的美好结局来得要快。
接到胡青然电话的时候,她正在明柏园的一间大会议室里上课。
台上坐着的男导演,正分析他以往的作品,指出近几年创作内容出现轮转的趋势,前五六年观众喜欢的东西,又走到了银幕前。
李蕴掏出震动的手机,第二次挂断后放在桌上,没过一分钟,胡青然又打过来。
她了解胡青然,如果不是要紧事,没道理这么锲而不舍地打电话。
还好她坐得相对靠后,也比较偏,李蕴接起电话,微微猫腰避开演讲人的视线和记录课程的镜头,问胡青然怎么了。
“一两句说不清,你先看一下热搜,找个方便的地方再回我电话。”
她语气有点着急,李蕴心里浮上不妙的感觉,挂掉电话偷偷离开会议室,在安全通道里点开微博,查看热搜。
时隔快半年,李蕴的名字又挂在了热搜前三上,而且后面跟着让她从没想过会和自己有关的字眼。
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