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常善那时候就已是周奉疆的心腹,就曾替周奉疆办过一些事情。
比如,周奉疆曾经命他去向周三娘子隐晦表达过他的意思,让他出面开口去劝周三娘子顺从。
知道这些后的周三娘子简直要被他气死了。
她根本无法接受自己过去十几年来视作亲生兄长的人,杀了她的兄弟叔父们,残杀了她的族亲,现在还道貌岸然地要乱人伦礼法,意欲娶她为妻。
许多事情,当年那个才十几岁的三娘子完全不能理解。
比如,她母亲赵夫人可以心安理得、幸灾乐祸地接受自己的养子去杀自己丈夫的庶子们,但对于三娘子来说,她就不能接受自己的兄长去杀她别的兄长们。
她觉得周奉疆的所作所为,是残忍,是无道,是背信弃义。
在周奉疆杀了那么多周家人夺权之后,她就已经和周奉疆翻了脸,闹得如同仇人一般。
两人见一次面就大吵一次,再到后来,三娘子看见周奉疆过来都是冷脸不说话,全然无视他的存在,任凭心急火燎的赵夫人如何从中调节也无济于事。
倪常善也去劝过几次。
三娘子看着温顺柔软,跟一只无害的兔子一般,从来不发脾气的好性子,但是没想到骨子里却是极刚烈的,周奉疆杀了那么多她的家人,她如何都不会再和他和好如初。
如今两个人还没到冰释前嫌的地步呢,周奉疆又想要拆散她和河间王张道恭,还敢叫人去劝她嫁给他……
三娘子那时的心情有多崩溃,她会多恨这个自己从前的兄长,恐怕也只有她自己心里清楚了。
他周奉疆是要让冀州周家变成天下的笑柄吗?
他是要让她父亲周鼎变成天下人的饭后笑谈吗?
——好端端地收了个养子,结果自己的亲生儿子亲兄弟亲侄儿都被养子杀了一箩筐,自己的亲生女儿、唯一的嫡女还要被这所谓的养子所侮辱?
若是当真如此,周鼎这样的一世枭雄,只怕死后还要被后人再嘲笑八百年也不止。
那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两人在家中闹得不可开交,周奉疆稍微碰她一下,周三娘子动不动就要寻死觅活,赵夫人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而周三娘子心心念念要嫁的男人,可是那位河间王张道恭。
河间王就藩于冀州,眼睁睁目睹着这些变故,他也是心焦阵痛不已,却拿不出丝毫的办法。
毕竟那时整个冀州侯周家都在周奉疆的掌控之下,他不点头,河间王就算拿来大楚皇帝赐婚的圣旨,他都不会放三娘子出嫁的。
三娘子想嫁人,只能嫁给他。
就这么闹了不知多久,终于有一次,赶上周奉疆前往临郡不在冀州家中,三娘子哭着求着让冀州侯府的管事和守卫冀州城门的副将放她出了门,深夜里摸黑坐着花轿匆匆忙忙把自己嫁了出去。
那一年,就藩于冀州的河间王也正好被皇帝召回洛阳,世人都说,大楚皇帝是有意要立河间王为太子了。
于是河间王便连夜带着逃出冀州侯府的周三娘子一路直奔洛阳而去,据说他还信誓旦旦地同三娘子承诺,等他们逃回了洛阳,他会奏明天子,风风光光地为三娘子补办婚仪,若是他回到国都洛阳后真的被立为太子,三娘子就会是他的太子妃。
结果呢,三娘子和河间王还没逃到河内郡,就叫她兄长带人抓了回来。
倪常善听当时跟着周奉疆去抓三娘子的那些人私下说过,当时周奉疆可是一刀直接劈碎了三娘子的花轿,甚至还把河间王张道恭拉下马用镶了铁片的靴子踹了个半死。
周奉疆抢回了三娘子,河间王手中无兵马与他相抗衡,弄丢了自己的新娘子,只能忍气吞声带着那为数不多的仆从夹着尾巴逃回了洛阳。
被抓回冀州侯府的三娘子又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和周奉疆寻死觅活地争吵。
赵夫人夹在其中甚是为难,两头难顾。
一面是自己唯一的亲生女儿,是自己的骨肉,如何能不心疼?
另一面么,又是自己根本惹不起的所谓“养子”。
直到后来三娘子把她自己折腾得从闺阁绣楼的二楼上摔了下来,重伤以致失忆。
等她再醒来时,竟然几乎忘记了自己是谁,过往十六七载的记忆都几乎丢了个干净。
周奉疆试探了她数次,发现她是真的几乎什么都记不得了。
她只记得她自己叫“媜珠”,记得她正准备要嫁人,但是兄长不准她嫁。
连亲爹亲娘和她要嫁的到底是哪个男人都忘记了,自然也忘记了那个早已和她反目成仇的所谓兄长。
周奉疆于是索性顺水推舟,让人告诉她,她姓“赵”,是赵家的女儿,赵夫人的侄女,是他周奉疆的未婚妻,然后就这么把三娘子娶到了手中。
至于原来的“周三娘子”,则是被他编了个染疾的幌子,对外说是“死”了。
世上从此再无周三娘子。
是时,以周奉疆在北地冀州的权位,根本没人敢反抗他的意思。
不论是赵夫人还是赵家,都得老老实实听他的话,按他的吩咐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