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以林家的权势地位,想要入行分一杯羹,当然是可以的。
那些商队自然不会得罪林家这种一流的权贵家族,赚钱嘛,当然是把朋友经营的多多的,敌人少少的,能拉拢进更多势力,也就更有保障,抗风险能力更强。
每支商队出海的人数虽然有限,但他们背后的资本多啊,如此即便遇到海南,折损了一两次,还能快速拉拢起队伍,继续赚钱。
而且他们自己也不会少赚,无非多加一两艘船罢了。
但林若溪的目标不同了,她要的是良种。
商队走习惯的路线,能带回来的稀罕物,大乾已经有了,好东西百姓肯定已经种植,不要小看群众的智慧。
没有推广起来,除了地域限制,其实还是现在的种子不够精良不够好,不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产出优质的果实。
而这就涉及到前两种的研究方向,不多做赘述。
良种所在地是那些商队不去,或者说去的少的地界,尤其远离南海海域,往更远的地方航行。
这增加了风险,减少了收益,海商们肯定不干。
要不是林家确实有钱又有权,她也不敢肖想这个,即便她大致知道哪些地方有什么农作物,依旧不敢妄想。
后世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嘛,随着地球全球化,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生活习俗不说完全改变,那也......完全不同了。
站在古人的角度,后世简直是痴心妄想,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变化?
毕竟他们回顾历史,几千年都是这样,不出意外,后面依旧如此。
可世界彷佛来了个大拐弯,走向一条完全无法预料的道路。
以至于全球变了个彻底,以林若溪那浅薄的地理知识,去指导现在的航海,简直不把人命当命看。
所以她只能靠出钱,让船队无后顾之忧的去开拓,去尝试,去小心翼翼试探。
总之,这是一个更烧钱,还可能血本无归的事。
做完三个计划,林若溪觉得林家完全遭不住,她只是找寻人生价值,没必要搞得林家破产。
所以她让林如清三选一,让他决定最后的方向。
可林如清看完,却直接找到六皇子。
几天后,他们一起回到山庄,避开外面的风风雨雨,拉着林若溪一起研究三个计划的可行性报告。
他们找懂行的人了解,一点点深入调查,计算成功的概率。
随着深入研究,不光林如清和六皇子,就连林若溪都对着那些内容发呆。
总之一句话,很困难,纯粹烧钱的活。
林若溪轻咳一声,“目前林家能用来支持的闲钱大概两三百万,这只是前期投入,后面每年可以空出三四十万,即便如清娶妻生子,多出几份花销,这部分也能辟出来,所以我们还是选一个吧。”
林如清严肃的点点头,“花销确实太大了,未免事情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还是选其一吧。”
六皇子却目光逐渐变得幽深,“从这里,我看到了王朝的未来,当粮食富足了,一切将彻底改变,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盛世,有别于以往任何王朝所谓的盛世。”
林若溪一震,没想到六皇子眼光如此长远。
她是看到了未来世界,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更知道要想从一个顽固,守旧的农业国,过度到那个样子,首先就要让粮食不缺。
当整个王朝都不缺粮食了,不再为食物而殚精竭力,深谋远虑,无论是士人还是百姓就该把目光放在其他地方了。
那时,当西方新鲜的事务出现,华夏这块土地上聪慧异常的种族,会更快的研究透,进而反向碾压。
她所在的世界历史上并非没有有识之士,可一个庞大的帝国,首先要考虑的是稳定,是吃饱穿暖的问题。
这是刻在华夏子民基因里的东西,是他们经历无数苦难后,累积下来的经验。
如果不想这个世界和他们一样,靠外力打破,以极度残忍的方式把原有的一切碾压稀碎,就必须解决他们深埋在骨子里的,粮食安全问题。
当吃饱穿暖不再是问题,等着吧,华夏子民能创造出奇迹,他们才是最有创造力也最有智慧的种族。
只不过这一切,在粮食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只能被苦苦压抑着。
一切为了粮食安全服务,所以统治才保守又顽固,不断循环往复。
谁让东亚的先决条件,注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民族多灾多难呢。
他们注定与粮食安全长期斗争,而这也是统治者永远关注的焦点。
林若溪没想到,六皇子仅凭一份简单的计划,就看到了如此长远的未来!
果然,眼光,见识,他们从来都不缺,缺的是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