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操场,宁朝盈按照约定把手机交给两位室友,让她们先带手机跑一圈,自己则坐到一旁看台高高的石阶上。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近些年华都的星空和她小时候记忆里的样子大相径庭。在自然的黑夜中,人造光源喧宾夺主成为唯一的主角。
宁朝盈还记得小时候去小姥姥家,那里说是华都郊区,其实已经和乡镇差不多了。
小姥姥家的屋顶有一片空地,专门用来秋收时晒玉米和花生。夏天时小姥姥会带着她去房顶上乘凉,她是村里的孩子王,白天带着小伙伴在外野够了,晚上总是很早就困。
那时候她不知道什么是成长和分别,总对小姥姥说,她要把每一个朋友带到这里躺着看星星。
小姥姥在一旁笑着帮她摇蒲扇驱赶蚊虫,慈祥地说:“等你长大把爱人带回来,小姥姥给你们做好吃的。”
她不懂什么是爱人,就问小姥姥。
小姥姥说:“就是你妈妈和妈咪的关系,你们对彼此心生喜欢,也做好了携手一生的准备。”
少年的她嚷嚷着说:“那我有很多爱人,隔壁家的姐姐,前门的妹妹……”
她掰着指头一个个仔细数着,渐渐在小姥姥的笑声中睡去,只记得小姥姥最后一句话是“你还小,等你长大就懂了”。
后来,小姥姥家那块地方拆迁,她却拒绝了妈咪在附近再买个小房子的邀请,和姥爷两个人回到了遥远的故乡。
那里离华都不算近,坐飞机要将近两个小时,但那里有一片不大的菜地和明亮的星星。可惜她近几年事情繁多,只能逢年过节回去多住几天。
宁朝盈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无端想到小时候的事情,她抬头看向已经几乎瞧不见的星子,也许是很久没有这么安静地看星星了。
“元冬——”她默默念着这个名字,好不容易被压下去的情绪轻易就掀起惊涛骇浪。
离十五还有好久,天上只有一轮弯弯的新月,远不如操场的灯光亮眼,也比记忆中的皎洁月色逊色许多。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她不是小朋友了,曾经的豪言壮志如今只觉得幼稚无比,也许再过几年她回忆这个夜晚,也会觉得今夜的她在无病呻吟。
“回神啦,小朝盈!”柳秋玉拿着手机在她眼前用力晃了晃,“喏,我看配速可以了,就剩不到八百米,你想在这边走走或者回宿舍都行。我和小语想再跑一圈走一圈,要一起吗?”
“好,我溜达一会把公里数刷到,一起回去吧。”宁朝盈接过手机,“谢啦秋秋。”
“不用客气,那一会操场出口见。”柳秋玉稍微活动了一下身体,便向着在跑道边等她的陶春语冲过去。
宁朝盈起身加入最外圈的散步大军,耳机里播放着音乐软件随机推荐的外语歌。
运动的确有助于转换心情,快走两圈以后,她身上泛起一层薄薄的汗珠,但心里不愉快的那部分好像遇水即溶,也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了。
由于晚饭吃得太早,同另外两人一起走在回去的路上,宁朝盈觉得胃里空空。
她眨了眨眼,嘿嘿一笑,“我亲爱的朋友们,值此良夜,我们何不干点更有意义的事情?”
“嗯哼,比如?”柳秋玉挑眉看她,“宁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宁朝盈配合她演戏,拱手行礼道:“启禀陛下,臣闻校东南方有一街,名曰‘小吃街’,此地游人如织,夜间热闹非凡,陛下何不微服私访,让此地百姓同沐陛下恩德。”
柳秋玉看向陶春语,“爱妃以为如何?”
“凭什么她是大臣我是后妃,我要当权臣懂不懂?”
在陶春语不满的嘟囔声中,柳秋玉拍了拍她的手,“你是皇后行不行,你是朕的枕边人,可比大臣什么的亲密多了。”
“这还差不多,咳咳——”陶春语挺直腰背,“臣妾对此地亦略有耳闻,私以为值得一去。”
没给柳秋玉再开口的时间,宁朝盈抢先道:“准奏,摆驾小吃街!”
“不是,小朝盈,我才是皇帝,我还没同意呢!”
宁朝盈摇头晃脑地说:“我不管,少数服从多数,反正小语同意了捏。”
“那可未必哦,朝盈。”陶春语慢条斯理道,“如果秋秋执意反对,我是不会站在你这边的。”
“好啊,你们两个孤立我是不是?我要报复回来……”说着,三人打闹成一团。
校门口,元冬注视着像连体婴儿般凑在一起的三人,握紧了手中的棕色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