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皆心满意足填饱肚子后,挨个进入,开始学习。
上午这位来自首都大学的教授,主要讲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中,逐年兴起的口述史。口述史这一专业说法引进我国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很早以前,类口述史这样的行为就已经在我过各族中被熟练应用了。在非遗这个领域里,口述史的重要性逐渐加重。优势展露的同时,劣势也逐步突显。
不知是教授本身讲的太好,还是因为邓凡芯对其内容存在强烈好奇,她一边听着做笔记,一边低声感叹着:“原来笔记本里写的口口相传约定于口述史,就是这么来的,但这种定义也还是不客观。”
“师姐,你说一个人的口述非遗内容的真实性有多少?还是说他说什么就一定是什么?还有还有会不会存在一个少数民族里一直都有专门负责口述的人?”
“学渣”叶芷上线,笑的有些尴尬:“那么多少数民族你研究的过来吗?不如挑一个,深入研究,然后定稿硕士论文?”
听完,邓凡芯转头看向她,过了一会儿开口:“好主意!”
“……”
上午讲座结束后,参加讲座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凭票进入C大食堂用餐。
聚精会神听了整整三小时内容的邓凡芯,早已饥肠辘辘。
午餐采用的自助形式,和自家学校一样,挂着不得浪费的标语。
两人端着餐盘左看右看,在几乎坐满人的区域,发现两个空位。
待她们走近一看,旁边两人正是瞿林和郝云。
郝云一见是她们,立刻笑着,拍拍身旁座位:“师妹快坐,没人。”
叶芷应声坐在郝云身边,邓凡芯尴尬的笑了笑,坐在瞿冰山身旁。
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这冰山的寒冷度没最开始时高了?
与瞿林冷冽寒人性格完全相反的郝云,成了餐桌上活跃气氛的小能手。
“邓师妹,上午听完有什么感想吗?好玩吗?”
正在将面前小山丘似的食物有条不紊放入嘴中的邓凡芯,频频点头,并快速将口中食物咀嚼咽下:“感觉挺有意思的,看史书、翻旧资料什么的都是一板一眼的文字,有些甚至还可能出现被人为修改过的可能。但是口述史这个方式,就是直接和‘活历史’交流,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互动性挺强,比较喜欢。”
听完,郝云意味深长的瞄了眼瞿林,却是对邓凡芯说:“感兴趣就好~不过你说的这个口述史存在的弊端还是需要注意的,就像你说的文字能被人修改,那口口相传的内容是否也存在被前人修改过的可能呢?”
“有道理。”邓凡芯频频点头,甚至拿出手机,准备记下,避免自己忘记。
瞿林毫不客气拿走她的手机,言简意赅:“专心吃饭。”
邓凡芯伸手想抢,奈何这人直接将手机放入裤兜,并拉上拉链,语气稍微柔和了点:“快吃饭。”
“好吧。”
用餐结束后,距离下午两点半的讲座还有将近两个小时。
她们原计划是打算在学校附近找一家咖啡厅凑合一下,郝云听完后,极力邀请她们两人去他们两人的办公室。
“我们虽然现在处于攻读博士的阶段,但也已经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份子了,每周除了上课、科研,就是给研一研二的同学上课,办公室自然是必须有的。”
郝云说完,领着两位师妹出了电梯,朝教学楼的办公区域走去。
“是个废弃仓库改出来的办公室,可能比较小。”
一旁的瞿林偶尔插一句,作补充解释。
郝云打开走廊尽头最后一间办公室,笑着侧身,邀请女士进入。
“别看小,至少还是稍微隔出了两个小房间。”
办公室整体呈长方形,能明显看出中间突兀的墙与房间四周的颜色不一致。
“学校也是费心了。”
郝云摆摆手,嘚瑟到:“不费心不费心,主要还是研究生院担心这尊大佛不舒服,毕业就跳槽。”
瞿林冷冷看了他一眼,越说越嘚瑟的郝云才识趣的闭嘴,顺便做了个“拉上拉链”的手势。
两位男生动作麻利的将放在门背后的折叠躺椅拿出,展开,放在办公室空旷的地方。
瞿林从一个资料柜下方拿出两条毛毯,递给邓凡芯和叶芷,说:“没有新的,将就用一下,以免着凉。”
“好的,谢谢师兄!”
既然是受邀而来,邓凡芯和叶芷也不客气,躺好,盖上被子,就开始小憩。
郝云戴上遮光眼罩,双腿交叠放在桌上,靠在椅背上,开始休息。
瞿林坐着,靠着办公桌,单手支撑着面颊,看着安静睡去且毫无防备的邓凡芯,脑中响起她之前说过的话。
“如果这个研究方向没有意义的话,那师兄你,以及那么多学者们为什么还执迷其中,无法自拔呢?”
意义吗?
可能早就忘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