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的经历总是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挑战和故事。这次出差虽然本可以享受卧铺的舒适,但由于一直抢不到票,最终只能选择硬座。从北京到丹阳,虽然有高铁直达,但我的旅程是从涿州开始,大约在下午两三点钟出发到北京。这样的行程,虽然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心的规划和准备。这也是能为了多陪孩子一段时间。
特别是从涿州到石家庄北,需要在下午5:30出发,然后再从石家庄北转乘至南京,最后到达丹阳。这一路上,时间长达十个小时,虽然辛苦,但对我来说还算可以接受。回想大学时代,为了到达学校,我曾站立24个小时,那时的火车比现在慢得多。如今,虽然交通工具已大为改善,但旅途中的不便和等待仍是难以避免的。
在这次旅程中,我经历了一个转车的小插曲,这也是一种值得分享的经验。当我的列车到达南京晚点时,我本以为会错过下一趟到丹阳的车,结果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转车技巧。在出站时,从出站通道,特意查看,找到了我需要转乘的那趟火车,并且不管站台上的提示,赶紧上车并询问列车员如何补票。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即使车站的规定看似严格,但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还是有机会解决问题的。
这次出差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候,面对规则和制度的束缚,需要我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仅是关于旅行的技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灵活应对,勇于探索,往往能在看似无解的情况下找到出路。
到达丹阳后,公司的政策是不允许打车,只能乘坐公交车到公司,这是一种节约成本的措施。尽管从成本和时间效率上考虑,打车明显更为经济合理。例如,一个研发岗位的人工成本两个小时的成本差不多就得200块钱,而打车的成本才20块钱,网络打车的话也就是十多块钱。但公司的规定是为了整体成本考虑,这也是公司管理中常见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