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时光清浅-锦与萧 > 第17章 北上

第17章 北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在荆州,可曾读过兵法?师从哪位?”太夫人正身坐在太师椅上,直视她。

“你进侯府也有些日子了,想必你也看得出来,我最是容不得打小算盘,扰乱内宅的那些下作行径,刚才一番话,可见你很早已研究过侯府,那就说说吧!”

锦茵心中咯噔一下,想必刚才是言多必失,连忙曲身蹲下,“太夫人明鉴,妾身未曾做过任何有伤侯府之事,父亲在世时,曾跟女儿多次提及老侯爷,也曾跟女儿提及老侯爷丰功伟绩,加上前些日子,听方家表弟多次提及小侯爷的战绩,串连一起,才有妾身刚才的多嘴之言,请太夫人责罚。”

何罪之有?小小年纪女子有这般见地!

夜晚,太夫人坐在院中,看着天上的点点繁星,想到萧家几代都是武官世家,每一代都有男儿战死沙场,换来家族荣耀,封为镇国侯,璟宣小小年纪就世袭这个封号,又任职二品官员,如今,树大招风了。

老侯爷在世时,把各兄弟,子女都外放,不集中在京都,难道还不能消减皇上的猜忌吗?

想听了老侯爷在世时,常说的伴君如伴虎……长叹一声——

吕晁回来禀报,同行之人还有督察院左御史顾义忠。

太夫人一惊,全部被方锦茵算中,事不宜迟,立马让红梅去墨韵堂西院。

锦茵靠在罗汉床榻上,翻开《四域游记》,第一篇,就是讲的在凉州经商的经历……地势绵延, 农牧富饶, 又称"凉州不凉米粮川"。

她透过轩窗,看着院里黑黑一片,有种雷云压头的紧张感……

从几个儿子的任职来看,老侯爷并不想把权力集中在京都,而是分散到各地方,不然以镇国侯府的实力,小侯爷也不会选四品方侍郎的女儿为妻,也不会把自己的独女萧璟晨远嫁徐州,小儿子放到萧璟远到青州任都尉,而老侯爷的几兄弟任职都不高……

看来老侯爷早就认识到军权过大的后果,而这位萧璟宣小侯爷,从小跟着老侯爷上阵杀敌,应该也清楚老侯爷的长远打算,如今面临新帝的猜忌,他应该会知道如何避其锋芒……

秋菊正在一旁打扇,时不时瞧着主子自从宴席回来后,就一直眉头紧蹙,又不好冒然打听。

这时,秋霜在外传,太夫人派红梅过来请方姨娘过洱院一趟。

锦茵一听,立马明白太夫人找她何事了,看来她猜得没错。

快速穿上鞋,屋内伺候的秋菊连忙收拾一下主子的发髻,边打听,“小姐,这么急,府里可是有什么事?”

锦茵看了一眼秋菊,拍拍她的肩膀,“你留在这,秋霜陪我去。”随即走了出去。

一到洱院正堂,锦茵瞧见太夫人正在那里看着一张舆图,绢帛材质,有些老旧,想必跟随太夫人有些年头了。

“此图以山川为基准,按各要地部署军营,老侯爷以前驻扎南楚,归为南楚军,璟宣统管营州,归为北营军,而西北面是凉州一带,归为西凉军,东面环海,目前尚无海上往来……”

“所以,以京都为中心,南北都与萧家有关联,这西凉军?不知与侯府有无关联系?”锦茵走上前,一同看着桌按上的舆图,见太夫人直截了当,说清当下局面。

锦茵也直说自己的看法,“那对手是想削弱?是归属?还是取而代之?”

太夫人转头看向一旁的方锦茵,脑中一阵雷声……

“正如你所说,随房周一同去的,还有一位吴大人,新上任的督察院左御史。”

“督察院左御史……”皇上直属护卫稽查院,等同于大理寺。

“吕晁查到这个吴大人的妻子与北方商队来往频繁,常来往易货;特别是与京都城内官宦女子,你瞧这只,这么好的成色,竟然以低价而沽。”太夫人拿起放在桌面上的一枚红玉戒指,颜色在灯光上显得特别通透。当时萧家姑母上次来送予她,觉得贵重一直不肯收,只到说出实价。

“看来这位顾督察背景不单纯,所说的那只商队也不一般,货物不等值,事出反常。”锦茵回头看向那张舆图,喃喃道。

“明日,我就进宫请旨去青州。”太夫人看向吕总管,吩咐道:“你明儿早就准备好北上的礼品和行装”。

吕总管领命退出正堂。

见锦茵并未有退出的想法,“方姨娘,你可有其它想法?你昨日剖析一翻,再说说明日皇上会有什么旨意?”

锦茵低头思忖一会儿,笃定的看向太夫人,“回太夫人,妾身猜测皇上只会厚赏,不会同意任何人离开京都。”

“何以见得?”太夫人无法想像这么一个小女子,怎么这么大胆揣测天子的想法。

“回太夫人,万事万物之间,讲究一个平衡与牵制,在京都有两位在此,远在北方的小侯爷要真有什么想法,也会有所顾及,所以确保万全,您两位一定会在京都。”

“两位?还有谁?”太夫人立即问道。

“您和萧家姑母,在京都城内小侯爷嫡亲的血脉亲情,刚开始妾身想不明白为何会派表哥大人,现在串连一起,是双方一起牵制,只是这出主意的人,并不一定是当今圣上。”

“为什么是其它人?而不是皇上的想法?”

“皇上与萧家的牵连,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老侯爷把太子推上皇位,小侯爷必定护其皇位,老侯爷在世时,把萧家子女都外放各处任职,想必就是想冲淡萧家在朝堂中的影响,所以皇上应该有几分是信任萧家的,不然不会派刘房周表哥一同北上督察。”

太夫人心中肯定了她的说法,但一切未定论,看明日进宫的情况。

大清早,吕总管安排好了马车,直奔东华门。

两个时辰不到,萧府的马车停在府前,萧太夫人从马车上下来,站在府抬阶前,停了一会,朝左右打量了一下,有总风雨欲来的感觉,一会再转身踏进侯府。

得知太夫人回府,锦茵立即来往洱院,一到次间,瞧见太夫人神色凝重,不敢贸然上前打听,只站在一旁听侯。

太夫人抬头看了一眼锦茵,问道,“方姨娘,你可曾去过其它地方?”

锦茵有点琢磨不透,疑惑地看着太夫人,“回太夫人,妾身前些年一直在荆州,三年前才被接到叔父府中。未曾去过其它地方。”

太夫人打量眼前的弱女子,对在宫中的请求,不免有些怀疑,不知她能否长途跋涉,当下也无它法了,“今儿皇上下了旨,让你携宫里的封赏一同去青州。”

说到这,太夫人仔细观察锦茵的神色,“你可有什么想法?”

“回太夫人,妾身按皇上的旨意行事,。”锦茵小步上前,微曲身受命,面无波澜。

萧太夫人见状,心中有些不忍心,“其实是我提议,让你去青州看望璟远夫妇;我无他法,只能舍得这张老脸,求了一个恩准,让你前往青州,只要北上,吕晁总会想到办法。”

“太夫人,小侯爷南征北战,一定会明面上的动态来分析出问题,只要妾身代表侯府北上青州看望萧二爷的消息传开,小侯爷必定看出一丝微妙,也一定会派人查探京都情况……”

萧太夫人听锦茵说完,心里平静下来,只是一个聪慧的好孩子。

于是,太夫人开始打发下人出去采买药材,布料,明日,便出发北上。接下来,府里仍然和往常一样……她知道,水面上的平静,其实水底已暗潮涌动。

夕阳西下,太阳并没有收敛自己,黄金般依旧铺晒大漠,坚实的城墙上重兵看守,墙外是广袤草原,风吹草地只是不见牛羊,有一些商队正排着队进城,赶在天黑前进城住店……驼铃声响彻整个草原。

墙内,街道店铺林立,灯火通明,嘈杂声,谈笑声……不绝于耳;

其中,一家酒栈里,一位身穿骑装又带着几分儒雅之气的男子,棱角分明的脸庞,双眉如漆,一双寒光粼粼的眼睛,寒得让人不敢靠近,正在若有所思的与另一位男子闲聊着,不紧不慢的喝着酒……

另一位男子则不同,虽同样是一身骑装,却显得格格不入,骑装在他身上显得另类,腰带歪系着,一只手支撑着下把,另一只手用筷子敲着某个节拍,又似乎不对,用筷子又乱笔画几下,又重新敲打节拍……

“表哥,我就听了这么一次,那个曲调怎么就记不起来,欢快又不失稳重,哎,还是你有福呀,你家小妾还真是身藏不露。”

“别小妾,小妾的喊着,她为何进来的,你刘房周还不清楚?”璟宣有些不耐烦了,想早点结束这酒局,喝完手中水酒,便起身去结账。

“喂!你这么早就要回军营?这几天把我累坏了,我还不想这么早回去。”刘房周懒洋洋的靠在椅子上,举着酒盅,软着舌头喊着。

萧璟宣不理会他,直接下楼结账,酒栈小厮把他的汗血宝马牵了过来,他翻身上马,拍了拍马鬃,战马温顺的昂了昂脖子,踏了几步,他转身交代小厮:“里面那位大人若是醉了,劳烦送到北营军营来。”

说完,丢了一袋碎银子,一骑尘土扬起……

到了军营,随身护卫子同急忙迎了过来,眼睛瞄了一下周围,无旁人在侧,低声道:

“侯爷,顾寺卿刚上城墙了,似乎打探什么。”

“来了这么些天了,终于见动静了,先别打草惊蛇。”他近日明面上陪着表弟房周下酒馆上歌楼,暗地里安排了亲信观察这位顾大人……看来是要有所动作了。

“查到什么人了吗?”边问,边往自己的营房走去。

“手下看不太清楚,只看清是商人装扮。”

这段时间,进城采买的商人的确很多,自从与胡戎互通商贸以来,来来往往的商人就渐渐多了起来,所以两边的盘查就越发严格。

“侯爷,盘查的士兵来回禀,说这一个月来往的商队比往日要多一些,而且都是年壮力强的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