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堂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问学本身。
只见最前排的一位学子身先士卒,拱手答道:
“学生以为,如西汉武帝朝那般威加海内、臣服四方;或如唐代太宗时期海南百川、万邦来朝,是谓兴盛!”
不等看他人反应,秦川就在心底给了个叹息。
“不行,太空泛了,跟史书上的记载没什么两样,完全没有个人见解。韩凛想听的,可不是这等空话。”
第三排一位有着容长脸面的学子,亦发言道:
“学生以为,一国之责乃护佑其子民,使之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幼有所依,老有所养,凡能做到此功绩者,便可称之为强盛。”
“说的的确有道理,人看上去也正直正派,但就是太保守了。守成之臣可成,创立功勋怕是难继。”
徐铭石目光老辣地,扫过学子们的队列,心中暗暗说着。
忽然一个铿锵有力地声音传来,是最后排的一个年轻学子。
只听他说:
“学生以为,国富兵强,将领有卫霍之能,远近无敢来犯之敌,是谓强盛。”
未待众人品评,另一个斯文清雅的声音,紧随其后道:
“学生不才,只想到三点,还请陛下和各位大人指教。”
“第一,国内环境安定,商农安居、人人乐业。”
“第二,朝堂稳定,政治清明,无党同伐异之争。”
“第三,对外邦交有所建树,有睦邻友好之盟友,有举足轻重之地位。”
“这个陆司理,果然非同一般。”
秦淮看着手中的册子,微微点头。
“就拿学生家中举例吧……”
陆司理的话,显然还没有说完。
他继续道:
“父亲自辞去职务后,便带着母亲来到京城,以中州与南夏的货物运输起家。”
“开始时,真算是事事艰辛,常受他人冷眼刁难。可随着这么多年过去,中州自身地位得以提高,在外谋生的商贾旅人都跟着受益,每每引为座上之宾,再不用受他国欺凌羞辱。”
“是啊,国之尊严,关乎百姓,确实不假啊……”
穆王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似有良多感慨。
“学生也想到三点,还望陛下和诸位大人一听。”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队列中间部位发出,是白稼研。
他深吸了口气说:
“无论是丰年还是饥年,不管是闲时或是战时,朝廷都是百姓们的心之所向,此强盛标志其一也”
“民众有足够的能力与存余,来解决自身的部分问题,而不一味依赖朝廷救助,此强盛标志其二也。”
“士农工商、百花齐放,手工业亦蓬勃发展,有完善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体系,此强盛标志其三也。”
白稼研一口气,将心中所想全部说出,语速极快。
听得在座人们,无不心生澎湃之意。
韩冶更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以表示自己对其的认可。
黄磬更是不住地微笑,觉得这个白稼研年纪不大,却已显示出老成持重的风范。
虽然观点还尚显稚嫩与理想化,但若假以时日,好好历练习学,将来自己可谓后继有人。
在其余学子,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韩凛才开口道:
“果然各位学子都别有机杼,朕听着亦有所启发。”
“既然前面说到了中州与他国之关系往来,也提及了农业手工业发展,那下面两问正好与此有关,诸位还要各显才能才好。”
说完,和煦的笑容绽放开去,使人如沐春风。
今日并不是韩凛平素的风格,这一点秦川可说是最为清楚。
刚才第一问的回答,明明高下立判,但他还是给予了所有人鼓励与肯定。
一看,就是不想打击众人积极性。
学艺不精可以继续用功,但若没了向上的劲头就难办了。
“哈哈哈……诸位学子妙语连珠,陛下也是不拘一格关怀人才!精彩,的确是精彩!”
兼审中地位最尊的穆王,跟在韩凛之后发言,算是为此次问学定了调子。
考核虽然重要,却不会以一次发挥,来轻易下断论。
主要目的不是排出孰优孰劣,而是要找到每个人最合适的发展方向。
举全御塾之力,为中州朝堂储备人才。
或许,是被穆王极具感染力的笑声带动。
又或许,是见陛下乃至各位大人都亲和包容。
学子们那从进门时,就挂在脸上的局促不安,终于有了缓解的迹象。
身体不再紧绷僵硬,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