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上莫名下了那样一道旨意之前,贾元春确实是偏向她母亲王夫人的。
从血缘方面来说,林家姑娘和薛家姑娘对贾元春倒都是一般的亲近。
可是薛家姑到底还有个母亲和哥哥在,不像林家,只剩下一个孤女。
若是以后宝玉有什么麻烦,还能多个帮衬的。
可是前不久皇上竟然厚赏了林家妹妹,这就不得不让贾元春重视起来了。
如今再想起老太太的话,贾元春心里的偏向又转移了。
按着老太太的想法,林家妹妹与宝玉自小一同长大,两人相处一直是极其融洽的。
两个孩子性情相投,林妹妹回扬州的时日,宝玉整日里魂不守舍的,可见二人感情的深厚。
林妹妹虽然也是同宝玉一样不通庶务,可若是能让莘凝跟着一起配给宝玉当姨娘,那可就两相都稳妥了。
虽然没见过那个叫莘凝的小丫头,可贾元春看过那丫头的绣工,那幅寿仙娘娘的绣像如今还挂着太后的寝殿里呢。
这样一个手艺出众,相貌上佳,性情又好的丫头,一早就不该放出去的。
只是当初形势所逼,又有林姑父的亲手书信,贾母这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把人给放出了府。
现下有了这个想法,宝玉又向来是个好颜色的,能给宝玉做姨娘,也算亏了这丫头。
那丫头为人处事向来周全,有她替小夫妻两个管理诸事倒也不错。
贾元春到底还是最疼这个幼弟的,若是能娶了林家妹妹,身旁还有美妾作伴,自然也是两全其美的。
虽不知皇上为何突然重赏了林家,可也能看出皇上是顾念旧情之人。
宝玉若是娶了林妹妹,日后再多多用功考取个功名,加上林姑父留下的声望,宝玉何愁不能仕途通顺啊?
打定了主意之后,贾元春决定后日便去皇上那儿探探口风。
若是皇上暂时没有想为林妹妹指婚的意思,她便请旨替林妹妹和宝玉赐婚。
至于把那个丫头赐给宝玉做姨娘的事,由她派人传个话去也便罢了。
左不过是个寻常女子,家中也只有一个哥哥,能有皇妃下旨赐婚,也算是给她们脸面了。
养尊处优多年的贾元春,此时早已忘了身为女子的不易。
自认为是给了旁人天大的好处,却从未想过这些所谓的好,是不是那人想要的。
就像贾家当初把她送进宫时,也从来没有问过她的意见。
不过一曲歌舞的时间,贾元春便暗自定下了两个女子的一生。
而正被人惦记着的莘凝,还一无所知的在赏乐呢。
宴会结束后,皇上皇后先行离去。
其余人也三三两两地结伴离场,唯有莘凝被身后的宫女领着往皇后的坤宁宫去了。
到了坤宁宫,莘凝在殿内等候,须臾,换了一身常服的皇后便到了。
“皇后娘娘千岁金安!”
“免礼。”
换上常服的皇后,卸下了妆容后,看着倒是比之前显得气场更为逼人了。
怎么说呢,皇后不化妆的的时候,五官艳丽,气场强大,看着倒比穿吉服的时候更加严肃了。
再加上殿内烛光摇曳,晚风吹进殿内,带来一阵连凉意,莘凝莫名打了个寒颤。
打量了莘凝几眼,皇后张口便称赞着:“看你不过才十来岁的年纪,谁能看出竟有那样的好手艺,果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面对皇后的称赞,莘凝面上十分谦虚,“皇后娘娘谬赞了,只是一些微末技艺罢了。”
“这就是你太过谦虚了,这样出神入化的绣技,本宫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不对,应该是第二次见到了。”
皇后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莘凝一时也没能转过弯来。
送给皇后的这个可是莘凝独家、原创的双面异色牡丹绣!难不成竟这么倒霉的和宫中的绣品‘撞衫’了?
怪不得皇后会把她给叫过来呢,原来竟是为了兴师问罪不成?莫不是她送的这个牡丹绣,是和皇后娘娘死对头家的极为相似,这才惹了皇后不高兴了?
就算是撞款了也不至于把人叫进宫里来骂一顿吧?皇后看着也不像是如此小气的人啊?
可见这些皇家也不是好巴结的,莘凝不过是想接着皇家的威望宣传一番新式纺纱机和飞梭,谁成想送给东西还送出罪过来了!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了许多,莘凝急忙站起身解释着:“不知皇后娘娘此言何意?日前献给娘娘您的双面牡丹绣确实是民女首次完成,绝不会有第二个的!”
看出莘凝脸上的不解不似作假,皇后这才放缓了语气,温声安慰道:“本宫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看到这幅牡丹绣,想起在母后处看过的一幅寿仙娘娘的绣像,那种神韵,与这牡丹绣倒是别无二致呢!”
一听这话,莘凝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