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一桩!”
两个人拿好回锅饼,走回了学校食堂,掀开帘子踏入的时候,都回想起上一次深夜在食堂见面时的情景。
许朝晞笑着回忆:“那会儿我还冤枉了你。”
陈晏和也回想起那句“讨厌见到你”和“因为你嘲笑我”,说:“我当时拼命回忆,怎么也不觉得自己嘲笑过谁。”
两人找了个空位坐下,陈晏和把手上的打包盒放下时,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关东煮,许朝晞只买了一份。
他把这份关东煮推向了许朝晞。
没想到,许朝晞一边拆开一边又推回了他俩的中间:“买的时候已经没剩什么菜了,干脆就都买了煮一份,不浪费打包盒,我们分着吃吃吧。”
然后,她将一个勺子递给陈晏和:“你不介意吧?要是介意的话,也可以你先吃。”
在许朝晞这样一个眼里只有美食的人看来,这件事和一起去吃烤肉、一起去吃火锅、一起去吃铁锅炖没有什么区别。
区别就是把“一起去吃”后面的名词换成了“关东煮”而已。
但在陈晏和眼里,这哪里是介意不介意的问题,这分明是我们已经是可以吃同一份关东煮的关系了吗的问题呀!
但转念又一想,她都不介意,他有什么好介意的。
所以他佯装镇定,面上不显纠结:“不介意。”
然后拿起属于自己的回锅饼,咬上一口后,陈晏和不得不承认,许朝晞真的很会吃。
足料的馅儿沾满浓郁的花生酱汁,再由筋道的饼皮包裹入口,醇香但不腻,十足具有满足感,唯一的缺点确实如她所说,稍微有点噎。
他瞟了一眼面前的关东煮,许朝晞还没有动勺子。
许是想到刚才“要是你介意你先吃”的话,他有些不好意思先动手,眼神只时不时地悄悄瞄上许朝晞一下。
许朝晞还沉浸在回锅饼的美味里,她小口小口地咬着,黄瓜条在嘴里嘎吱嘎吱清脆作响,唇边还沾上了一点花生酱汁。
她吃起饭来真的很香,咕噜咕噜的,让人食欲大开。
但是,他现在真的很噎。
可能是眼神闪现的频率越发提高,目光中的渴求感过于强烈,许朝晞终于注意到了陈晏和的样子,她指了指关东煮:“你是不是想吃关东煮?”
陈晏和点点头,又马上摆摆手,随即做出了“请”的动作。
他是想说,想,但你先请。
许朝晞显然误会了。
她虽然觉得有一点奇怪,但许朝晞这个人,理解包容度很高,很多时候会自然而然设身处地为他人看似奇怪的行为猜想出一些迫不得已请求。
她觉得陈晏和也许是出于一些不方便的原因,所以自己无法动手,但他又实在想吃面前的这份关东煮,所以向自己寻求帮助。
你看,点头——想吃。
摆摆手——但自己不方便。
“请”的动作——请你帮帮忙。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坐在对面视刻关注她的陈晏和看到女孩终于端起关东煮,拿起勺子的时候,他露出了“终于等到”目光。
然而,欣慰喜悦的情绪持续不到两秒钟,女孩的手用勺子舀起一口清汤,行进的轨迹却没有像预期那样,而是朝着决然相反的方向,缓缓递至他的嘴边。
与此同时,她还十分体贴入微地说:“你小心一点,可能烫。”
在这一刻,感觉自己被“巨婴化”的陈晏和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她怎么就喂我了,但还好,她没有在嘴边吹吹再递过来。
庆幸完后,他又不得不面对自己此时的两难局面。
喝——有些难为情。
不喝——有些伤人心。
在难为情和伤人心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难为情。
眼睛索性一闭,一口把面前的勺子上的汤吞入口中,力道之大,许朝晞的勺子都脱了手。
她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陈晏和喝汤时视死如归的神情,联想到之前对话中,陈晏和提及没有怎么吃过小吃街的场景,一丝同情浮上心头:陈晏和也太可怜了,来安大一年半多了,还没喝过好喝的汤。可怜见的,差点儿连勺子都喝下去了,看把孩子馋的。
于是,她的声线越发温柔:“慢慢喝,不着急,都给你喝,下次想喝咱们还可以再来喝,以后也还有好多好吃的,我都带你吃啊!慢慢的。”
一边把咬住的勺子拿出来的陈晏和,则在对方悲悯的目光里有点迷失自我:坐在她对面的,是一名安大英语系在读的大二学生,不是什么露宿街头饥肠辘辘的走失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