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北魏-太和轶事 > 第3章 平城宫词(二)

第3章 平城宫词(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甚至连阿吉也来劝:“不然,就同太后低头吧?陛下不去,娘子可以帮这个忙。”

阿吉的想法简单,太后毕竟是自家人,哪有长辈看着晚辈困顿的道理。

韶华却不赞成:“如今要是低头,官人才什么都没了。”

“那该如何呢?”

韶华想了一想。

当晚拓跋宏躺在她膝上的时候,她便对他说了她的想法。

拓跋宏先是有些讶异,也有几分惊喜。

他原也不是不信任她,只是想着她能与他共进退便已很好,万没想过她能为他做到如此。

他一下有些感动,热切的拥住她。埋在她怀里闷闷的说:“没有你,我该怎么办?”

她先让常氏女听到自己与阿吉的一番对话,留出空子让她们传信。

随即举了饮宴,请诸贵女进宫来游乐。

太后听闻此,以为她是想学她召见阿姊一般召见诸贵的家眷,行游说。

谁知她真的只是亦饮亦歌,还请来了高娘子嫁于拓跋燮的阿妹,诸娘子的亲眷,并自家的阿妹,还有皇帝的六弟七弟,玩至漏夜才毕。

四娘是为她伴嫁的姊妹,她自入宫以来便身子不爽利,因此不大参加集会。

此番因听了传闻,这才来赴宴,其实是为了来见阿姊。

她自然也要规劝:“姑母可能是希望你做什么。”

“或许你去求情,或服软,太后会出手相助的。”

此时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韶华的眼睛却盯在拓跋宏为她置办的花园上。

中庭皆种芸草,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

《礼记·月令》说“仲冬之月芸始生”。

先贤观察到它在头一年秋尽枯萎后,转眼在仲冬时节又发芽。

此时东风尚未吹,百草尚未萌,它先百草而生,此乃正阳之气。

不知不觉,她嫁于他已三年有余。

她仍记得他初次带她前往觉山寺时与她说过的话。(注4)

那石窟上原有壁画,他心中已择定洛阳作他逐鹿中原,定鼎天下的都城。

在满天繁星之中,那壁画也似闪着光。

他说:“大魏立国至今已历七代帝王,从草原广袤到庙堂之高,平城宫的每一块琉璃瓦都来之不易。

从阴山到平城,从平城到洛阳,再从洛阳到建康。

这是一段又一段漫长的路,也是一段又一段漫长的岁月。

历经至此,是因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朽。”

他要延续这样的不朽,创造一个新的辉煌。

韶华看见了不远处随风飘扬的黑色旌旗,那旌旗上绣着拓跋鲜卑的龙纹,旗杖上又以黑龙相盘绕。(注5)

这是王的象征。

她突然有点明白他的理想与抱负。

少年帝王的热血和宏愿,和少年帝王英姿勃发的血肉一样散发着令人着迷的气息。

她未必能说出来,但她心中感受到了,身体也同样感受到了。

觉山寺中,禅风阵阵。

她穿了一套南朝的衣裙,念一首桃夭。

拓跋宏文识颇高,五经不在话下,私下也爱些小诗。

韶华调了一根弦,略唱两句,“这诗颇有雅趣。”

拓跋宏不遗余力的将她扑倒,含一口她的唇,“不,这诗是教人怎么做个好丈夫。”

南来的衣饰确实比北朝衣物来的妩媚动人的多。薄纱在他手中似纸,很快,她就像一块被剥开的新鲜米糕。

徜徉在绯色,鹅黄和暮山紫的薄纱之间,像是沉醉在湖中小船之上。一时猛烈,也只觉得是船跟着水波在摇。

她知四妹是好意,但她不能去求情。

输了便是输了,下跪也不会让敌人放过你。同她少时耀武扬威,制马逞凶所得到的经验一般。

但眼下,他们还没有输。那就行诡道,迷惑别人,左道争取。

她看了看天色,嘱阿吉将四妹送回。

等到夜食时分拓跋宏归来,她知道事情已经办妥了。

并不是什么很高明的招数,只是太后被一贯而来准确的线报所迷惑,这才把视线放在了她的身上。

不惜舍了同李冲的相约,让拓跋宏得以私下一见这位国之重臣。

李冲世家出身,虽也以色侍人,但绝非佞臣。

世家盛行原是东晋时的旧事,在大魏的地位也只是平平。

李冲有野心,有手段,也心知要做一个有用之人。

不只是为了家国天下,也是为了自己和与自己出身一样的人。

这是他的优点,自然也是弱点。

人有弱点就可以被突破。

有了利益就有了可谈的余地。

太后总有一天会老去,权力势必要移交到天子的手中。

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不久后,李冲献策三长制,用以解决钧田无法实施的问题。

当日大朝会,太后临朝。

不知李冲用了什么法子,在群臣激烈讨论,提出反对时,太后出面支持了他。

拓跋宏却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