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尤拦下路过她的秋白,伸手接过她手中的药碗,在鼻子下嗅了嗅,眼底满是诧异。
她疾步走到桌边,往茶盏里倒出一小口,抬手抿了抿,随后眼睛一亮,看向屋内满是不解的众人。
“王爷,这药并无问题。”
司攸宁抬眸看她。
阿尤是她特意为谢庭舟寻来的医女,医术比宫内的御医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药不但没有问题,还放了补气健体的奇药。”阿尤又接着解释道。
她刚刚尝过了,这风寒药理掺了一种近乎绝传的神药,大补丸。
别瞧大补丸听起来像是江湖神棍卖的假药,但它是名副其实的温补良药。
阿尤有幸见过一次这药,那是她小时候随着师父在无极山庄做府医。
山庄的老夫人突发急症病入膏肓,药石无医,师父诊断她最多只能再熬一日。
庄主远在离山庄二百里之外崇州,即便快马加鞭送信,怕是也不能赶回见上最后一面。
情急之下庄主夫人招贴,重金聘请全城名医,但多数大夫都与阿尤师傅下了一样的诊断。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之际,有一游医揭了告示。
阿尤当日只有十岁,但对那日的场景不曾忘却。
那游医是一个身材高挑的女子,穿着一身玄色道袍,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身后还跟着与她打扮相同的奶娃娃。
除了装扮,让阿尤一直久记不忘的是,她开口说的那句话:“延一日是百金,若是能延上三日可是三百金?”
众医者一致认定只能活一日的人,这人一开口却能翻上三倍。
而且还真让她的做到了,用的便是大补丸。
一颗药丸三百金,也延了老夫人三日寿命。
事后,阿尤师傅反复研究了那泡过大补丸的汤渣,除了一些常见的温补药材之外,唯独还有一种奇特的香味,不知是何种药物所致。
阿犹闻过那味道,甜甜的,与牛乳的味道相似却又更像果香。
这件事是阿尤师傅到死都解不开的结,也让阿尤记忆深刻。
要不是司攸宁与阿尤相识多年,深知她的脾性,司攸宁便直接断定她说的就是个招摇撞骗的三流江湖故事。
“这药还经了何人之手?”司攸宁对秋白问道。
这么多年,想暗地杀她的人不少,救她的可不多见。
王府开药、抓药、煎药的事看似无序无意,但每一件都在秋白的监控之下。
要想知道原本的害人的药如何变成救人的奇药,半点不费力。
“前日新进府的一个小丫鬟。”秋白不用想便回道。
王府,伙房。
望着手里的清粥小菜,狄柒有一种被骗的无力。
说好的卯时起床,结果寅时就要起来干活。
说好的肉包子,也变成了清粥小菜。
王府的套路太深了,她想回山上。
一口气喝掉整整五碗粥,狄柒愤愤然起身,准备寻个机会翻墙溜走。
这王府再也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了。
“诶!那个谁!”
狄柒刚走出伙房,就碰到迎面走来的黄厨娘和半夏。
“我看这个手脚还挺利索,就她了。”半夏往她这边走了两步,与黄厨娘说道。
“这丫头叫小柒,是前日刚进府的,手脚勤快着呢。”黄厨娘笑容满面地与半夏说道,“前日里我瞧着这丫头的吃相,就知道是个有福气的。”
还没等狄柒弄明白怎么回事,黄厨娘将她往半夏的身边推了推,嘱咐道:“往后跟着半夏姑娘在王爷面前做事,可是要更仔细稳重,晓得不?”
从第一眼见着狄柒,黄厨娘就觉这丫头看着亲切,所以对她能被半夏挑着去东院做事自是高兴的。
王府分东西两院,东院是主院,新进府的小丫鬟多数都是在西院干满了两年才会差到东院去。
狄柒运气好,正好赶上东院临时差了个帮手的丫鬟,又一眼被王爷的贴身侍女相中。
在一众小丫鬟们的羡慕眼光中,狄柒糊里糊涂地跟着半夏出了伙房,回屋子卷着铺盖来到了东后院的丫鬟房。
半夏一边与狄柒介绍着东院的房屋道路,一边嘱咐道,“东西院的规矩不同,作息时间跟着主子的时间来……”
半夏说了大半天,狄柒明白过来了,东院比西院黑多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月银也从一两涨到五两。”
狄柒心里刚蹦出来的脏话瞬间消散无踪。
一月五两,一年六十两。
要不留在王府当丫鬟吧。
呸呸呸!
她之所以改了主意留在王府,是方才听半夏说,她们的工作还要负责打扫楚王的书房。
才不是因为工钱给得高。
能光明正大地进到楚王的书房,她的五百两是不是又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