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有人应和,“不想不想,谁那么没脑子!”
“就是,不过一碗粥,谁这么想不开啊!”
接着,有人提出疑问。
“吴老板,谁让你家粥好喝呢,那我们两样都想尝怎么办?”
“那就带两只碗,一样一勺。”
“这么多人,谁吵架了,谁多讨了一回,你们分的清吗?规矩是定下了,别是守不住啊。”
吴煦便喊丫丫,现场介绍并展示她的特长——超绝人脸记忆力。
凡她记过的脸,再认就没有漏下或错认的。
她幼时,便是因这份记忆力被爹娘以为有读书天赋,送到十里学堂识字,盼着她有大造化。
她亦曾为自己的天赋沾沾自喜许久。
哪知,她的这份天赋仅对人脸有效,到了读书背诗文,就不管用了。
童生试失利,她更是彻底失去科举的信心。
是了,哪那么多天赋异禀、沧海遗珠,能落在同一个东山村呐。
后来她做了柳玉瓷的书童,瓷哥儿说她的天赋将来定有大作为,她听着欢喜,却过耳不过心。
反正能跟在柳玉瓷身边做书童,日子已相当好啦。
瓷哥儿聪明,他日高中,她就能跟着鸡犬升天啦!
村里同龄的哥儿姐儿谁不羡慕呢。
眼下丫丫第一次凭天赋被吴煦委以重任,柳玉瓷又在她耳边不断念叨这有多么多么重要,小到一碗粥的公平公正,大到状元铺、木槿社以及一众哥儿、女学生的名声口碑,莫名挺直了胸膛,热血沸腾。
好像,这天赋是还不赖哈,论认脸的本事,谁能比得过丫丫呢!
事情解决,众人打道回府。
林元朗陪着媳妇在此施粥,丫丫、谷子留下协助。
祥生到城门口看一眼,把新定的规矩带给舒哥儿他们。
那头第一天有二毛坐镇,吴煦不怕有人敢在他眼皮底下闹,故此就不亲自过去了。
*
路上,两辆马车经过西市以南的某条街市,分开而行。
柳二苗夫夫携庆庆先回。
吴煦、柳玉瓷、柳玉岩和方宁在一小书铺门口停下。
自城中几大书铺联合针对状元铺起,他们一应纸笔书籍就不在那些铺子买了。
更庆幸当初为隐蔽,木槿社报纸刊印是选了几间小书铺暗中合作,再请报童在街上散卖,或由万沅沅等走动内宅关系或赠或卖的。
后来,报社名声鹊起,各家书铺都有进货,却无人知晓源头合作商在哪。
眼前西市这间不起眼的小书铺,便为其一。
他们今日来此,名为买书,实则另有要事。
吴煦和柳玉瓷甫一进门便被掌柜的引到后院,而柳玉岩、方宁仍在前面挑选笔墨。
后院,掌柜的听吴煦所言之事,面露犹疑。
先时他俩虽已同掌柜的提过两回,但毕竟是要跟大书铺打擂台,掌柜不免仍有些顾虑。
吴煦、柳玉瓷今日过来,就是给他喂定心丸的。
“掌柜的,你放心,事情我已同月哥哥,就是林大老板家的哥儿商定了。届时东市新开的爱心书铺,会以木槿社的名义,料他们不敢明目张胆使绊子。”
“是啊,届时你们只需站在暗处,给我们提供文房四宝和普通的书籍便可,藏本孤本我们另有来路。既能分一杯羹,又有京都木槿社做靠山,难道掌柜的连争上一争的魄力都无?”
掌柜的捏紧拳头。
这些年,他家铺子年年被压着难出头,更从东市搬离,退避到西市以南这间小地方,在那些大书铺底下苟延喘息。
当初若不是接了木槿社的活,只怕老早关门歇业了。
如今有机会打翻身仗,他如何不想呢?要真不想,初次接触就拒了。
无非是怕他们背后的势力。
柳玉瓷知其忌惮,道:“掌柜的,强龙不压地头蛇没错,京都城中赵大人也绝非顶顶了不得的大官,可木槿社的名声,不夸张的说,这么些年下来,在天下读书人心里都占点分量,他们多少要顾忌一二。”
且他们准备开在东市的爱心书铺,每日可供书生免费看书抄书,必将赢得全城书生追捧。
一个举人名头不够,几十上百的举人秀才,不怕他们不投鼠忌器。
掌柜终下定决心参与,三人再详谈具体事宜。
及至日落西山,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