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拖着病体求女主别死 > 第23章 召见

第23章 召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是一个面容和蔼的中年男子,可皇帝与生俱来的不怒自威倒是丝毫没有消减掉。

本来按理而言,见到皇帝,是个人都该行一个三拜九叩的大礼的。

但是林祈安几人又不是本国的子民,用江湖上的一些礼节规矩一样可以,当然这只是风兮摇几人的看法,皇帝本人就不知道会不会多想了。

林祈安打算着,其他人要是跪拜她就跟着,但其他人只是拱手鞠躬而已,便也就跟着做了。

江榭辞本身的身份就无需向任何人行礼,点过一下头便是他最高的礼节了。

但林祈安知道却不代表其他人也知道,皇帝身边的太监当场就发作起来:“呔,你怎的这般无理,陛下不让你们跪便罢了,你居然连个全礼都没有,真是大胆!”那太监尖锐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

“诶,”皇帝伸手制止,宽容道,“无妨,江湖志士,不拘此礼,朕也当一礼相待,自不会计较。”他面含微笑,似乎是好脾气的长者。

风兮摇面色沉着,向他拱手致歉。

太监是他的人,代表谁的意思也不言而喻,但他偏要出来佯装大度,当一回好人,几人也不能戳穿。

黄帝继而开始询问风兮摇几人旅途上的见闻,瞿尚便为他娓娓道来,其中偶尔提及两件趣事,便惹得对方开怀大笑。

“说起来,朕还是从张太守那里知晓你们的。听闻你们杀妖斩怪的事迹,朕听后也是心绪难平,不由得想起年少意气风发的时候了。”话落,他又不禁哀声一叹。

林祈安眉间一动,回想起那张太守是何许人也了。她低着头向上瞥了一眼江榭辞,不料正桥对上对方投过来的视线。

林祈安和他不言不语地对视一会儿,又忍不住错开。

她木着脸暗想,江榭辞和这位张太守的渊源可比他们都深。毕竟这位太守的女儿,正是对江榭辞一见钟情,还吵着要嫁给他,后边又被飞出去的树吓得半死的那一位。

皇帝目光缓缓扫视了一遍底下挺直站立的几人,眸中光芒微闪,感慨似的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要是朕非为天子,也真愿如你们一般。”

瞿尚虽然平时看着不着调,可眼下这种场合也只有他能同之斡旋。皇帝看似很平常的一语,答不好也很麻烦。

他面带微笑,一脸诚恳地说:“陛下谬赞了,我等也不过是仗着几分微薄之力行些能举之事而已,但陛下心系的是黎民百姓,所谋的是天下大福,我们尤不可比。”

黄帝闻言哈哈大笑,头上的冕旒也随之而晃动起伏。

可转眼间,皇帝又是一声轻叹:“朕天赋不佳,不得如你们这般求仙问道,福寿绵长。但朕当真想多为子民谋些福祉,各位方士见多识广,不知可有法子?”

说着,皇帝的身子微微向前倾斜,语气恳切起来。

林祈安垂下眸子,心中这才恍然大悟,她就说他们哪里有那么大的名气,能博得皇帝盛邀。

原来皇帝是急于寻求长生道啊。修真界的修士大多清高自持,很少参与人间凡事,又怎么会愿意帮人找这些有悖伦理的长生之法呢?况且,帝王长生,对天下未必是好事。

想必皇帝是看中了他们这些略有薄名的散修,既无宗门庇护,又不用担心别有用心,自然要好拿捏得多。

瞿尚唇边的笑意微微一滞,随即又面色为难地道:“陛下,我们走的路程实在不多,世界许多新奇也见得不足,还未曾听过这些长生之法,或许再游历些时日,能有所收获,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眼中的热切淡去了,微微往后撤身,面上划过几分失落。

但很快,他语气再次恳切起来,殷殷望着众人道:“既如此,各位好不容易来到我国,朕应尽东道主之责,好好款待各位一番,不如就暂住在皇宫,以待中秋佳宴过后再走如何?”

看来这是打算先套住人再收买了。

瞿尚思索片刻,打算折中一下,便讪笑道:“不瞒陛下,我们几人长期游荡各处,比起皇宫,更喜欢市井之地。我们性子散漫,冲撞贵人反不好。陛下若真有意倒不如为我们寻处安静宅子,我们也好感受一番贵国的风土人情。”

“果然是少年不羁,那朕就依你,如何啊?”皇帝朗声笑道。

瞿尚微弯身子,跟着赔笑应和。

几人敲定了赴中元秋宴之事,又应答了皇帝帮他寻些奇珍异宝,探些长生秘药后,便告退离开。

出了皇宫后,瞿尚长舒一口气:“和这些位高权重的人打交道,真是费神。”

“如此看来,我们只有中秋之后才能走了。”林祈安微微有些郁闷。自己想待和别人强留到底是不同的。

风兮摇抚过她的肩,轻声安慰道道:“也不碍事,多玩些时日也是可以的。”

林祈安点头,如今只有这样了,还在京城新鲜事不少,也不算乏味。

几人在京城道上走走停停,恰好路过一家茶馆,瞿尚便提议进去坐一坐。

既然无事,其他人也欣然同意。

这家茶馆规模极大,外面是阁楼模样,进去后就是四面环合的圆形结构,分上下二楼,中间是台阶略高的圆状舞台,面舞台方视野无挡,是观赏表演的绝佳之地。

长长的墙壁上挂满了题诗板,上边大多是一些诗兴大发的文人墨客的妙手偶得之作。

虽说是茶馆,可里面吃喝玩乐却无一不有。

林祈安等人来的时候,那说书人正好讲过一轮,气氛正是极热闹后的那种片刻的安静。

说书先生上台来,身后跟着一个体态绰约的女子,她白洁修长的脖子微微低垂,怀抱着一把琵琶,模样婉约宁静。

说书先生叹了口气,高声说道:“各位客人,这位姑娘家中出了些变故,老父生病在床,急于看病。我们老板心善,也愿意给这姑娘一个生计。各位要是觉得她弹得好了,不妨打赏一些,也算帮衬帮衬。”

说完,他略带同情之色地看了眼那女子,大概是低声嘱咐了一些什么,那女子连点了几下头。

言罢,说书人冲着看台坐着的客人拱手作揖后,便退下去了。

女子朝着众人微微欠身,而后走到事先备好的凳椅上坐下。她额前的发丝垂落在脸颊两侧,轻抬素手,拨了几下弦,弦声清透空明,却也只是调音。

紧接着又是珠落玉盘般的清脆。她语调婉转,声音悠扬,让一众人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新月上眉稍,恰似我鬓霜。明月三千里,征人万里归……”

歌声、琵琶声声声相应,配合得天衣无缝,谱得一曲难忘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