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90年代养小傻子成为茶业富商 > 第40章 第 40 章

第40章 第 4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外面的天还是漆黑一片,梁淮青跟着朱大爷手里的手电筒,照在土路上唯一的光亮,走到了昨天采茶的茶园。

朱大爷先走进茶园,穿过一排排茶树,走到茶树最为茂密的中间位置。

他蹲下来,把手电光从下往上,打在叶片新梢上,问:“看到什么了吗。”

梁淮青蹲在他身侧,抬眼看到了几颗在黑夜中发着亮光,晶莹剔透的水珠,说:“露水。”

“对,大山多雾,天然会形成这些露水,来不停滋润茶树。”

朱大爷把手电光往下打,照在不远处几棵茶树的根部,让他看到山上秋冬自然飘落的枯叶,在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

“这里山地砂石很多,森林茂盛,不用施任何化肥,农药,只用这些落叶做肥,就能使土地非常肥沃。”

“整个茶港都远离城市,山地,水源,空气,没有收到一点污染。”

“这就是为什么大山茶,要远比小山茶好喝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Y市人们的嘴里总说,‘明前茶,贵如金。’而大山明前茶,取新梢初展的芽包更是珍贵无比。的原因。”

朱大爷说着,把手电光重新照回露珠上,他用渐渐年老也不减热爱的目光,看着那些被露水包裹,栩栩如生的细小茸毛,说:“而我多年研究,要想让这些新梢上的茸毛达到最佳。”

“只有在清晨露珠完全消失后开始采摘,并且一天只采这两个小时以内的嫩芽,当天采当天做,才能炒制出你昨天尝到的那个独特香味。”

梁淮青听到这,垂放在膝盖下的双手撑在腿上,他转目看向朱大爷,看到了昏暗光线也阻挡不住,他那双闪着熠熠光辉的眼睛。

他难以读懂,也没兴趣去深究,他毕生的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

只是不理解,既然他花了那么长时间才研究出来,为什么偏偏把这么重要的心血,都告诉了他。

他想来想去,用指尖弹落一滴露珠,盯着眼前上下晃动的叶片,说:“所以,你想让我替你把本地茶种推广出去。”

朱大爷被他一言揭穿,脸上尴尬了一瞬间,怕他不想背负这么突兀而又厚重的期望。

他罕见的没有吵吵嚷嚷,而是语重心长的说:“他们都说我为了这70亩茶园,疯了,脑子有毛病,明明都种了几十年了,却只守着谁都不卖。”

“但你不知道,Y市毛尖在全国内外,至今获得‘万国金奖、全国十大名茶、国家金奖’等六个重大奖项,这些拿去评比参赛的毛尖,全都是由我们本地高山茶种或优质野山茶做出。”

“有了这些名气,我们出产的茶叶更加受到全国内的欢迎,本该是好事,可也有了无数商人开始瞄准这个行业,他们不管大山茶本就产量稀少,一整个明前茶,只能出干茶300斤左右,也不想去耗费人力精力,去等每年普遍要晚于其他茶种采摘的大山茶。”

“他们只把这个名声当个噱头,为了赚钱,拿大白茶和劣等毛尖充当大山茶,去骗外地人,骗不识货的买家,导致很多人就算花了高价,也不买到真品。”

久而久之,造成了这些年毛尖市场日渐萎靡,现在外面很多人都说Y市毛尖,是专门拿来骗外地人的假东西。

每次朱大爷去Y市,听着他守了一辈子的茶树被这么诋毁,生气而又无奈,却没办法去辩解,去维护。

加之政府不断引入外来品种茶,现在市场买家普遍买到手的,知道的,都是高产量大白茶做成的毛尖,而不是旱茶。

本地品种茶,推广不出去,外面的人也不知道什么才是纯正的毛尖茶。

明明那么多座茶山,那么多本地茶种,反而对外成了千金难买的稀缺品。

“这些商人,不仅把毛尖那么多年的好声誉全都毁了,还把Y市毛尖茶市场搅得一团乱,我又怎么会把茶叶卖给他们。”

朱大爷也不怕脏,他盘着腿直接坐到了枯叶和湿泥混杂的地上,看着面前这些和他相处了三四十年的老朋友。

和他做了一辈子的伴了,再往外出产个四五年,完全衰退后,差不多就要重新移植新的茶树,每年芽叶长出又变老,他却没让这些茶树发挥他们该有的用处。

跟着他这么多年,着实委屈它们了。

朱大爷在这个尤其寒冷的冬夜,呼出一口雾气,哀叹着说:“我也就认个字,道理不懂,政策还是促进经济发展,造福社会,我都管不到。”

“我就只知道,这世上不是只有人,才拥有生命,每年拿茶树那么多芽叶去赚钱,却只把它们当成商品,不停地喂化肥农药,搞嫁接,做品种改良……”

“那就是不对!”

但朱大爷愤慨地这话说出来后,他也知道是自己跟不上时代发展了。

从他出师后,继续肩负起他师父、师祖,一代一代往下传承的责任,教授了两个徒弟。却因为他们受不了这个罪和他的严格要求,都不愿意再学,离开了这里。

连他的儿子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在都赚不到钱的这行,选择去外面务工。

到他整天被家里的老婆子骂着痴心妄想,他也渐渐年老,就明白了,他们这些老一辈的文化传统,都在逐渐被时代抛在后面。

可他就算是知道了,这是个只讲究利益与金钱的社会,他还是愿意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这里。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些东西再没人去守,就要彻底消失了。

而他也始终认为,茶树不是人,人的传宗接代断一辈两辈,没了也就没了,往上追溯也不知道谁是谁了,但好的茶种,好的文化却能留几千年。

等到太阳初照,山上的云雾渐散。

朱大爷用一种惆怅悲伤而又复杂的目光,看着不远处重新升起的太阳。

他站起来,不管身后被湿泥浸透的裤子,弯着腰把带来的竹筐递到梁淮青的面前,也没再和他提什么发扬光大的事。

他在前边打头,说:“来,赶紧我教你怎么采新梢,回去你就按我昨天说的那样,做着试试看。”

天一亮,苗大娘起来没看到朱大爷,就知道他是又跑去了茶园。

她去厨屋都把早饭给做好了,还没看到他回来,擦着手正要去叫他回来吃饭,迎面瞧他领着梁淮青,一头扎了炒茶坊,还生怕有人打扰似的,进去就把木门给带了上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