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时,苏绵绵终于在李太妃的神医圣手下养好了身体,除了不能动内力,其它都是个正常人了。
“今日,我喝了这茶,你苏绵绵便是我楚门第三十二代嫡传弟子,我会授你楚门之秘术,待你学成,你须守护楚门的秘密直到下一任弟子出现。”楚太妃说完,便拿出一个木盒,拿出一支镶了一缕如意状白玉的桃木簪子,簪在跪在眼前的苏绵绵发髻上,看着毫不违和的弟子甚是满意:“日后你晨昏定省,定要勤学。”
苏绵绵很是好奇楚门的秘密是什么,宝藏?她三叩到地:“绵绵定当努力勤学,不负师傅所望。”
楚太妃满意地点点头:“今日就开始吧,随我来,蓝护卫在外守着即可。”蓝锦瑟很守规矩,守在门口。
苏绵绵看到楚太妃带自己进了内院,内院摆了石桩,石桩上系着铃铛,她跟着楚太妃身后,随后楚太妃给她一卷竹简,那么古老?一抬头却见楚太妃走着神奇的步伐迅速出了石桩堆,她知道自己又入阵。
可能有心里准备,又是在白天,还是在一个凉爽的天气,苏绵绵并不着急,她打开那个竹简,里面画着奇怪的脚印还写了数,有一到九分别在不同的方位。
苏绵绵渐渐有一种感觉,她看到过这份竹简,定定思量,环顾四周,她开始数石桩数量,不对,和数字对不上,她又跟着那些脚印开始走步,发现这样的步子移动相当快,很快转到了石桩堆的另一边,但还是出不去。
一个时辰过去了,苏绵绵有点着急,因为她想如厕,可也不太好大喊,第一天当徒弟就大喊大叫。她一直盯着这些数字,太阳照着她有点热,太阳?
她抬头一看乾一,兑二,离三……这些字眼忽然出现在脑海中,她看向太阳,再看石桩的影子,站在一个方向用刚才步子走起来,出来了,她看见楚太妃就坐在她眼前的亭子里。
楚太妃相当惊讶,一个时辰?她当年被困了一天一夜,果然适合做传人。
“你用什么判断?”楚太妃问。
“影子,那天在桃林我也用的影子,影子判南北,原来皇宫的院子并不是正坐四方,有偏移。”苏绵绵说:“这套步伐好不错,我不会武功,靠它溜也行。”
“这叫莲花步,你不能动内力,不然在水面也能走动,开出水波极小,似一朵莲花,此谓步步生莲。”楚太妃说道:“到你这儿还真只是保命开溜步子了。”
苏绵绵嬉笑,楚太妃让她到前厅用膳,前厅李太妃和蓝锦瑟还有珍嬷嬷,李太妃的勤嬷嬷已经准备好吃的,苏绵绵见蓝锦瑟就高兴,“阿锦,我一个时辰就走出了第一个阵。” “娘娘自是聪明的。”蓝锦瑟扶她做好,李太妃,楚太妃落座后,珍嬷嬷和勤嬷嬷也在她们旁边坐下。
“你也坐下一起吃,我们这儿没这么多规矩,在这儿就当出了皇宫。”楚太妃说道。
蓝锦瑟看着两位太妃,还有两位嬷嬷,勤嬷嬷对她笑道:“孩子坐吧,这饭还是李太妃做的。”
苏绵绵机灵地快去端了凳子,拉着她的胳膊就让她坐下,说道:“阿锦,以后我那儿也这样,就跟出了皇宫一样。”
蓝锦瑟不禁一笑,这还是她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笑,面容清丽又明亮,“我家阿锦笑得真好看。”
两位太妃却笑她:“我们是太妃,你是贵妃,你怎么能当出了皇宫。”
“我是要出去看看山河湖海的,我要跟阿锦一起去。”两位太妃相视,转向她:“你是贵妃。”
“朱帝差我一个贵人?他要的西域最宠爱的公主,我又不是一去不回,我做好和亲的公主就好了。”苏绵绵用筷子指指一盘虾仁,蓝锦瑟便给她夹。
蓝锦瑟已不怪她的想法,朱帝送来的书从通史到传记又到山海记还有风土习俗议事录,她看书极快,还能提笔整理成她认为有用的手札,边看边说这是真的,这是编的,问她为何知晓,她却说不知道自己为何就是知道,看了这么多定是心痒想去走走的,就连自己也是不远在这宫闱之内。
两位太妃便是当做她孩子气,六人用完膳楚太妃又开始教习,下午苏绵绵有解开了两个阵,楚太妃甚是意外也是惊喜,她庆幸这一门功夫算是有人能继承,也庆幸终究还是找到了人来保护楚门的秘密,本以为在这深宫之中,楚门的秘密终将埋藏于世。
夜晚依旧是六人用过晚膳,苏绵绵和蓝锦瑟才回故园,楚太妃建议以后穿过桃林走,桃林阵法之前阵法被迫,朱帝佯装不知这一事,便称苏贵妃病了,自己代劳将桃林给高调修建了,现在路是路、桃是桃,别致得很,可惜夜晚看不太清。
今日里月亮也亮得不景气,这两季交替免不了是不是要下雨,明天估计又是得下一点。没有月光,桃林的路实际不如皇宫大路好走,没有宫灯。
蓝锦瑟看苏绵绵亦步亦趋的样子便主动我住了她的手,苏绵绵心里喜,自从上次两人说开后,阿锦对她的好很是主动,尤其在无外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