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142章 补遗红楼梦

第142章 补遗红楼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近通过解读发现,发现当一个好的作家真的是太费脑子了,书中有些地方看似是闲笔,其实是埋下了很重要的信息,继而布局,因着这些信息,导致了以后一系列变故,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有时候看似不重要的小事,却会影响人生的走向。

最近又想到《红楼梦》的一些情节,发现我最初解读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已经尽力思考了,还是被作者“骗”了,所谓的假语村言,从一开始的护官符就是假的,请大家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需要声明一点,就是前面关于宝钗的年龄,我解说有错的地方。

作者在开篇的设定,的确是宝钗十三岁,黛玉六岁,宝玉七八岁,所谓七八岁就是七岁多,不到八岁,而且鉴于后文也提到宝玉比黛玉大一岁,所以宝玉是七岁。

宝钗十三岁,宝玉七岁,宝钗应该是比宝玉大六岁。这个在小说开篇写的很清楚。

但是到了后面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却说宝钗十五岁,正是及笄之年。

那么这中间过了几年呢?前面我算的是三年,其实少算了一年,其中疏忽了那年冬底林如海捎信说重病,于是贾琏带着黛玉去扬州,然后秦可卿在贾琏离家期间死了,我以为这是一年。

但是贾琏这一去扬州,其实去了很久,是到了来年九月林如海才病故,这时正赶上秦可卿葬礼。

所以其实从书初黛玉进贾府,到林如海死和秦可卿葬礼时,这中间过了四年,而不是三年。

书中有一个细节也佐证了这一说法。

书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提到贾蓉十六岁:

【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

后来在秦可卿葬礼上,贾珍为贾蓉买官时,贾蓉的履历上写着:

【江南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年二十岁。】

以上可知,贾蓉名字开篇出现时是十六,到秦可卿葬礼时是二十岁,这也佐证了这中间的确经历了四年的时间。

秦可卿死后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生日,所以如果按照作者最一开始的设定,时间到此已经过了五年,薛宝钗此时应该是十八岁了,可是他却写薛宝钗今年十五岁了,是将笄之年的生日。

这就跟一开始的设定出现了冲突,那么就有两种可能,也许作者一开始的确是设定薛宝钗比宝玉大六岁,但是后来在写书的过程中,到了这回目他想写宝钗这个生日不比寻常,是及笄的生日,所以把宝钗的年龄改小了。

但是作者后来数次修书,稿件也给友人传阅,分散各处,后人整理的时候,把旧稿和新稿整理在一起,才发生了这样的错漏。

也可能一开始那个十三岁是抄书者的笔误。

还有一种可能是,作者写薛蟠十五岁,薛宝钗比薛蟠小两岁,这个两岁是泛指小几岁的意思。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及笄生日,和金玉良缘一样,都是薛家人在造假,虚报了宝钗生日,以暗示让贾宝玉和薛宝钗定亲。毕竟按其他情节,宝钗和袭人、晴雯同庚,她就是应该比宝玉大六岁。

总之如果按宝钗十五岁及笄生日的设定算,中间过了五年是宝钗十五岁生日,那么书中她出场就应该是十岁,比七岁的宝玉大三岁。

宝玉出场七岁,过五年,宝钗生日时,宝玉就快十二岁了,因为宝钗生日是在正月,而宝玉生日是在四月份,所以同年四月份他应该正好十二岁。

宝钗十五岁生日这年,宝玉正当十二岁,同年二月他们搬进大观园,宝玉在园中写了春夏秋冬即事的诗流传于市井,世面上说是荣国府十二三岁的公子所作,说明进大观园第一年宝玉是十二岁不到十三岁,过了春夏秋冬,在大观园过了一年。

在大观园过了一年后,开春三月,还不到宝玉生日,贾宝玉被魇魔法生病,道士救治他时说:

【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宝玉正好是十三岁。

关于时间线的错漏,我已经把前文做了修改。

那么为什么作者要写宝钗这个及笄的生日呢?其实书中写了好几个人的生日,这些生日透露出很重要的信息。

古人过生日与现代人不同,是有讲究的。

在古代女孩子及笄的生日很重要,等于是成人礼,在过这个生日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给女孩子定亲了。

这时如果有了婆家,就会绾发,但是如果没有婆家,到二十岁也得绾发了。

女孩从十五岁开始,定亲就提上了日程。

宝钗在这之前已经跟贾宝玉当面提起过金玉良缘,其实就是希望在及笄之年可以定亲。

所以及笄礼是一个女孩成年最重要的仪式,古人有过整生日的习惯,有的地方有习俗,女孩和男孩在成人前只过十岁的整生日,其他生日是不用过的。

所以在薛宝钗过生日前,王熙凤曾就费用的问题,和贾琏商量:

【凤姐道:“大生日料理,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在那里。如今他这生日,大又不是,小又不是,所以和你商量。”

贾琏听了,低头想了半日道:“你今儿糊涂了。现有比例,那林妹妹就是例。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

凤姐听了,冷笑道:“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我原也这么想定了。但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

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想来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

贾琏道:“既如此,比林妹妹的多增些。”

凤姐道:“我也这们想着,所以讨你的口气。】

薛宝钗过生日,本来应该薛家自己操办,王熙凤之所以要为薛宝钗过生日,是老太太说要替薛宝钗作生日。

贾母之所以忽然提起这事,肯定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向贾母透的口风,提到薛宝钗及笄了,暗中其实是想给薛宝钗和贾宝玉定亲。

这就让一百个心眼的王熙凤都犯了难。

贾母显然属意黛玉,并且十分看不上薛家,薛家是商贾之家,和贾家门第就不相配,还有个出了人命案的薛蟠。

更何况本来一个媳妇的亲戚,在古代就等于外戚,不仅常年住在贾府,还打她最疼爱的孙子的主意,贾母这样的贵妇人,即使不满,也不过和颜悦色的借机敲打她们。

所以贾母说是要替薛宝钗过及笄的生日,但是只给了王熙凤二十两银子,才有了王熙凤后面的打趣。

【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凤姐凑趣笑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这个够酒的?够戏的?”】

这二十两银子什么意思呢?就是打发穷亲戚的意思。

书中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因为家里没饭吃,没法子来找王夫人讨点钱花,刘姥姥也不是王家正经亲戚,不过同姓,连过宗,早年老一辈一起做过官,有些交情。

结果王夫人不见,让周瑞家的传话,叫王熙凤看着办。

【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她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她。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

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刘姥姥红了脸开口讨饭,又有王夫人的面子在,既然她推给王熙凤,让她看着办,王熙凤便打发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还强调又是刘姥姥头一次开口,也就是暗示别有第二次了,这二十两银子还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裳的。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王熙凤后又说让刘姥姥拿这二十两银子给孩子做件冬衣,然后王熙凤就说天晚了,也不留你了,把刘姥姥打发走了。

所以贾母拿出这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过生日,与前文王熙凤拿二十两银子打发刘姥姥相照应,都是王家的穷亲戚,打发要饭的。

王熙凤是王夫人侄女,自然要顾王夫人的面子,之前已经和贾琏商量过了,她何等机智,听了贾母的话,便巧言打趣,借机不动声色的自己给添上银两,全了王家和薛宝钗的面子,又不得罪贾母。否则以贾母的二十两银子,根本不够后面请唱戏的排面。

而且文中提到:【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

也就是说薛宝钗来贾府五年了,都没过过生日,直到及笄之年这么重要的日子,贾府才给她过第一个生日,可见薛家对薛宝钗也很苛刻。

对比林黛玉这年是十一岁,贾琏的话中透露按林妹妹的例,也就是说林黛玉小小年纪,每年过生日。

因为从来没给宝钗办过生日宴,没有往例,处在王夫人、薛姨妈和贾母之间,王熙凤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才周全,于是才和贾琏商量。

书中第六十回,贾宝玉过生日,正好赶上朝中老太妃薨了,贾母和王夫人都不在府里,所以不如往年热闹,但是包括王子腾等人也都送来贺礼,热闹了一天以后,晚上怡红院里的丫鬟攒钱给贾宝玉过生日。

【袭人笑道:“你放心,我和晴雯、麝月、秋纹四个人,每人五钱银子,共是二两;

芳宫、碧痕、小燕,四儿四个人,每人三钱银子,她们告假的不算,共是三两二钱银子,早已交给了柳嫂子,预备四十碟果子。

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

八个丫鬟给宝玉晚上凑个小宴,还出了五两二钱银子。

第三十八回,薛宝钗假借史湘云办诗社的名义,实则是因为自家得了螃蟹,不想荒废了,正想借此宴请贾府的人,她这次宴会又是花了二十多两银子:

【周瑞家的道:“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

平儿道:“那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子.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

刘姥姥道:“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薛宝钗哄骗了史湘云,以她的名义请贾母吃螃蟹,却只出了二十多银子,只有贾府有名有姓的能吃两个,其他人有的能沾点,有的摸不着,十分抠搜。

作者又一次借二十两银子讽刺薛家小户人家,只有同为王家的亲戚的刘姥姥看在眼里说多。

因为薛宝钗让史湘云发出的邀请,贾母本来兴致勃勃来参加自家外孙女的宴会,结果到了才知道是薛宝钗出钱,自然觉得失了自家的体面,难道我史家人没钱请客,还需要你薛家掏钱吗?

正好这时刘姥姥来了,周瑞家的去告诉凤姐刘姥姥来了时,可巧凤姐正在贾母身边,被贾母听到了。

【周瑞家的笑道:”二奶奶在老太太的跟前呢。我原是悄悄的告诉二奶奶,‘刘姥姥要家去呢,怕晚了赶不出城去。’

二奶奶说:‘大远的,难为他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这可不是投上二奶奶的缘了!

这也罢了,偏生老太太又听见了,问刘姥姥是谁。】

王熙凤本来想像上次一样,留刘姥姥住一夜,明天就打发她走,结果贾母把刘姥姥留下来,两宴大观园。

真以为贾母为了个乡下老太太,会大张旗鼓的大摆两次宴席,最后把自己都累病了吗?

其实用意不仅展现自家的体面,另外也是故意让王夫人的亲戚刘姥姥做女篾片,借取笑刘姥姥,讥讽同为王家亲戚的薛家。

所以从一开始贾母的丫鬟鸳鸯就和王熙凤商量好了。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

凤姐儿却知是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鸳鸯如此硬气,便是早得了贾母的示下了,所以也不怕得罪王夫人,全局都在鸳鸯指挥下进行,所以第四十回叫【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好处,也愿意配合鸳鸯和王熙凤,故意装傻充愣供人取笑。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

薛姨妈早就不自在,所以也不来吃饭,吃过饭才来应酬一下。

府中丫鬟都会意,鸳鸯要撮弄刘姥姥,其实鸳鸯就代表贾母,贾母还假意一团和气的样子。

【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

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一时又见鸳鸯来了,要带着刘姥姥各处去逛,众人也都赶着取笑。】

后来刘姥姥喝醉了,误入宝玉的房间里,冲着镜子里的自己叫亲家,还在宝玉床上睡了一觉。

【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

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

便是以刘姥姥代薛家,暗指其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叫亲家,自说自话,痴心妄想。

刘姥姥不管亲戚多远,是奔王夫人来的,想来贾府打秋风的要钱的,这就等于拿王夫人家亲戚取笑。

而同样作为王夫人亲戚,一直住在贾府不走,还想嫁给贾宝玉,心思缜密的薛宝钗怎么能不会意呢?所以整场描写刘姥姥出丑时,众人皆笑的不可自抑,唯独没写薛宝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