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金氏钗黛—解红楼金书 > 第142章 补遗红楼梦

第142章 补遗红楼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自家亲戚被贾府上下取笑,王夫人脸上自然不好看,但以取悦贾母的名义,王夫人自然不好发作,也只能配合,所以刘姥姥这次走的时候,王夫人态度与上次截然不同,很大方的给了她一百两银子,并且告诉她以后别再求亲靠友,也就等于说你以后可别再来了。

【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又过了些时日,第四十四回凤姐过生日,贾母又出了新建议:

【贾母笑道:“我想往年不拘谁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生分的似的。今儿我出个新法子,又不生分,又可取笑。”】

贾母又想取笑了。

【王夫人忙道:“老太太怎么想着好,就是怎么样行。”

贾母笑道:“我想着,咱们也学那小家子大家凑分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你道好顽不好顽?”

王夫人笑道:“这个很好,但不知怎么凑法?”

贾母先道:“我出二十两。”】

学着小户人家,贾母又是出二十两,还是用这二十两银子的梗,讽刺王家是小户人家。

但是和对待薛宝钗不同,对王熙凤贾母虽然只出了二十两银子,却要求他人也出银子,可不是像对薛宝钗一样,只给二十两银子办生日宴的态度。

【薛姨妈笑道:“我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了。”

邢夫人王夫人道:“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

尤氏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

赖大之母因又问道:“少奶奶们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了。”】

连赖大之母都知道礼数,出礼应该矮着贾母一等,薛姨妈直接随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一段对话,又间接讽刺了薛家没教养,这二十两的梗是过不去了。

最后为王熙凤过生日一共凑了一百五十两银子。

【说着,早已合算了,共凑了一百五十两有余。】

对比薛宝钗过生日,贾母只给二十两让王熙凤给薛宝钗办及笄生日,可知对薛宝钗的轻慢。

书中薛蟠也过了次生日,薛蟠在过生日前,得了些新鲜蔬果,借此请贾宝玉吃饭,通知他自己要过生日了。

薛蟠是骗了宝玉贾政找他,硬拉了宝玉去的,席间只有几个无名小卒参加。

【一面说,一面来至他书房里。只见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并唱曲儿的都在这里。】

贾宝玉也没有贺礼。

【宝玉道:“我可有什么可送的?若论银钱吃的穿的东西,究竟还不是我的,惟有我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才算是我的。”】

中间来了冯紫英,算是个有身份的,还没有入席,推说家中有事走了,答应日后请客。

过后冯紫英请客,贾宝玉来的时候,薛蟠已经在久候了

【一径到了冯紫英家门口,有人报与了冯紫英,出来迎接进去。只见薛蟠早已在那里久候,】

席间几个人故意拿薛蟠取笑,薛蟠也如刘姥姥般乐于做了个男篾片。

贾宝玉提议说酒令,【薛蟠未等说完,先站起来拦道:“我不来,别算我。这竟是捉弄我呢!”】

最后薛蟠还是被捉弄了。

贾琏叫薛蟠薛大傻子,可见贾府中人如何看待薛家。

又过了几天,到了薛蟠生日那天,薛家摆生日宴,请了唱戏的,贾府中也没人去。

对比薛宝钗及笄生日,还是让贾府出钱给过的第一个生日。

哥哥生日,别人不参加,薛宝钗本来应该在自家看戏,给自己哥哥过生日,结果看了一半戏,她就跑来贾母处了,正碰上宝玉跟黛玉也来了。

薛宝钗这急迫的态度,让贾宝玉很尴尬。

于是贾宝玉见了她,便没话找话解释自己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没去给薛蟠庆生,也没送礼,实则是因为和黛玉闹别扭没心情,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他根本看不上薛家,古时等级制度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黛玉和宝玉一起进来的时候,【此时宝钗正在这里。那林黛玉只一言不发,挨着贾母坐下。

宝玉没甚说的,便向宝钗笑道:“大哥哥好日子,偏生我又不好了,没别的礼送,连个头也不得磕去。大哥哥不知我病,倒像我懒,推故不去的。倘或明儿恼了,姐姐替我分辨分辨。”

宝钗笑道:“这也多事。你便要去也不敢惊动,何况身上不好,弟兄们日日一处,要存这个心倒生分了。”

宝玉又笑道:“姐姐知道体谅我就好了。”又道:“姐姐怎么不看戏去?”

宝钗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宝玉也是个聪明人,早察觉到宝钗对自己的意思,见她如此不顾体面的样子,贾宝玉脸上有些挂不住,说话难免带了讥讽之意。

以宝玉的为人来说,对丫鬟尚且怜香惜玉,如此对待薛宝钗,可见心中实在看不上她家的攀附。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只得又搭讪笑道:“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

宝钗听说,不由的大怒,待要怎样,又不好怎样。回思了一回,脸红起来,便冷笑了两声,说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薛宝钗作为王夫人的亲戚,和刘姥姥一样被贾家人取笑了。

待到黛玉嘲讽宝玉,宝玉只能忍气吞声,不敢说黛玉。

【宝玉正因宝钗多了心,自己没趣,又见林黛玉来问着他,越发没好气起来。待要说两句,又恐林黛玉多心,说不得忍着气,无精打采一直出来。】

就可见宝玉对黛玉的尊重。

再看薛姨妈,其实也是常年在贾母身边赔笑,书中很多细节我就不列举了,薛姨妈生日,贾宝玉和林黛玉也都不赏面参加。

【目今是薛姨妈的生日,自贾母起,诸人皆有祝贺之礼。黛玉亦早备了两色针线送去。是日也定了一本小戏请贾母王夫人等,独有宝玉与黛玉二人不曾去得。】

王夫人的亲戚,王熙凤除外不算,因为她嫁给贾琏,已经是贾家人了,就只有王子腾一人,贾宝玉给面去参加生日宴会,但是贾母和黛玉都没去。

【展眼过了一日,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几个姊妹,宝钗,宝玉一齐都去了,至晚方回。】

在当时的社会,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排序自天子以下,为诸侯、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所以你想想作为皇商的薛家,何德何能与公侯之家同列四大家族?明显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贾府中人以及贾宝玉对待薛家人的态度,就说明了薛家和贾府根本不在同一个阶层,薛蟠娶了夏金桂,也是个皇商,薛宝钗就想高嫁给国公府的公子,那贾宝玉肯定不乐意。

再重看书开头,冷子兴给贾雨村演绎荣国府,冷子兴只是贾雨村的一个故友,在街上偶遇,贾雨村觉得冷子兴有本事,与他十分投契,两个人才闲聊起贾府的事情。

【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冷子兴完全是在八卦,跟贾府没有任何厉害关系,所以他跟贾雨村这个知己说的肯定都是真话,没必要说假话。

但是给贾雨村出示“护官符”的门子就不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薛蟠的案子。

贾雨村陪着林黛进当京都,次日林黛玉就看到王夫人和王熙凤在看王子腾来的书信: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王夫人处来,正值王夫人与熙凤在一处拆金陵来的书信看,又有王夫人之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说话的。

黛玉虽不知原委,探春等却都晓得是议论金陵城中所居的薛家姨母之子姨表兄薛蟠,倚财仗势,打死人命,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

如今母舅王子腾得了信息,故遣他家内的人来告诉这边,意欲唤取进京之意。】

此时探春等人早已知晓薛蟠的案子,说明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就案发了,这时案子还在审理,王子腾就想叫薛蟠入京避祸。

既然案子还在应天府案下审理,王子腾为什么叫薛蟠逃跑,因为他们摆不平。

这时经林如海举荐,与黛玉同时进京的贾雨村,两个月后,这么巧正好就补了应天府的缺,到应天府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审理薛蟠的案子。

哪来那么多巧事,明摆着就是为了平薛蟠的案子,把贾雨村安排去了应天府。

林如海在贾雨村进京前,已经为其筹画好了,他让贾雨村陪林黛玉进京前对贾雨村说:

【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

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也就是说虽然林如海写信托付了贾政,但是为贾雨村起复官职的一切费用,林如海替他付了,都不用他操心。

要知道贾蓉谋求个龙禁尉还要花钱,何况贾雨村后来应天府的官职比他大的多。

林如海是个至诚君子,可惜所托非人,甄士隐就是他的隐喻,甄士隐同样出钱帮助过贾雨村,但是后来香菱蒙难,贾雨村却袖手旁观。

黛玉为芙蓉,香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菱角成熟于秋季,正是残荷之时,所以她俩个人是同病相怜。

贾雨村迎娶的娇杏对应探春的杏花花签。

林如海为何替贾雨村这样谋划,全是为了黛玉,他自知身体不好,家中又人丁单薄,只好将黛玉送去贾府。

古代时医疗条件不好,别说普通人,皇帝也多英年早逝的,所以林如海想到身后事,最后等于买了个知府陪女儿进京都。

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就等于一个人的出身门第,在朝中为官,也讲究是谁的门人弟子,身价就不一样了。

当年徐志摩的父亲就花了一千大洋给梁启超,让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其实梁启超并没有教他,就是要这么一个门第。

所以林如海认为贾雨村是林黛玉师父,他提拔林如海,将来万一他不在了,黛玉除贾府之外,也能再有个靠山。

然而林如海的一番深意,却被王子腾和贾政利用,借林如海的钱财和势力,把贾雨村安排到应天府去解决薛蟠的事情了。

从这方面来说林如海不仅有恩于贾雨村,同时也是薛家的恩人。

从贾雨村上任前两个月,薛蟠早就犯案了,贾雨村审理案子时,冯渊的家仆作为原告说:

“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

也就是说薛蟠案发到贾雨村到任已经一年了,王子腾也没能帮薛蟠摆平案子,没办法想出让薛蟠进京避祸,原来的应天府的官不给解决,既没抓薛蟠,也不给他结案,就这么挂着。

贾雨村审案时一听打死人这还了得,正要命人去抓薛蟠时,门子出来了,给他使眼色。

并且这门子还事先早抄好了一张护官符,明显有备而来。

门子为何要帮薛家?

你看门子如何解释“护官符”:

【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

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

整段话说白了,就是告诉贾雨村薛家关系硬。

门子找出三家跟薛家关系最近,又势力比较大的,跟薛家绑在一起,炮制了一个所谓“护官符”,目的就是说服贾雨村薛家有人脉,让他以权谋私,乱判葫芦案。

门子还特意强调薛家不仅单靠这三家,其他还有不少亲朋好友,他没列出来,更说明“护官符”的主要作用,是拿出来唬人,给薛家脸上贴金的。

其实这张“护官符”就是门子列的薛家的关系网,根本不是什么金陵四大家族,金陵城里的王公贵族,皇室宗亲多了,别说薛家,贾家也排不上号。

这门子是人贩子的房东,对案情了如指掌,还知道贾雨村升官靠的就是贾府:

【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

所以门子早被薛家告知内情,深知列出贾府,贾雨村必然会接受。

贾雨村难道会看不出来?一张“护官符”不过是为了告诉他薛家和贾家是亲戚,他刚受了林如海和贾府的恩惠,想背靠这些人脉,也就装糊涂,帮着薛蟠结了案。

并且最后门子还给贾雨村出了个好办法,连细节都筹画好了,帮助贾雨村判了案,可以说这一切都是早谋划好的。

贾雨村是因为薛蟠案,被安排来应天府的,门子的护官符和判案策划,也是早安排好的。

事后,贾雨村找了个由头,把门子远远的充发了才罢,所以门子这么做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他就是为了薛蟠办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