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发榜,得知贾珠中了进士,如今已经六月了。过去的两个月间,只有贾珠来过李府几次,答谢恩师,看李老太太。贾府没有任何人来送聘书、聘礼。
李家上下都以为跟贾家的婚事黄了。李婶更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引,每日寝食难安。
李莞却不急。因为如果按照原著剧情,等待李纨的命运是漫长一生的守寡,可有得熬了,还急这几天?
如果剧情发生改变了,比如贾珠长命百岁了。他俩婚事成了,她得如意郎君,有了终身依靠,她欢喜。若他俩的婚事黄了,李莞也阿弥陀佛了,毕竟来红楼梦远距离围观就很有意思了,她不一定非要沉浸式近距离打卡名场面。
反正打工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先得把自己整舒坦了。眼下夏天来了,李家荷池铺满了莲叶,荷花煲粥,莲子当零食,过阵挖出来的莲藕还能煲汤。没有什么比把眼下的日子过好更重要的了。
“婶子这是说的哪里话。我的婚事老天自有安排。婶子就那么着急把我送出去?”李莞笑道。
“婶子稀罕你都来不及。只是那珠公子是真真难得,才学、样貌都全了。婶子是过来人,看得出来,珠公子对你是有意的。若这婚事能成,该多好啊……”李婶又开始长吁短叹。
李莞哪里能不知贾珠对她的心意,但她心里是平静的。贾珠是良人,荣府却不是善处,利弊各参半。只是她对贾珠有期待,因此,婚事来了她不拒绝。就是如李家上下认为的“黄了”,说明贾珠对她的心意拧不过他的家庭,那也无甚留恋。
“婶子快尝尝羹好不好吃,两位妹妹都快吃完了呢。”李莞道。原来李玟和李琦分别被她们的奶妈们抱着,已经都快把一碗羹给喂完了。
李婶尝了一口,眼睛一亮。“真好吃。”羹熬得很细化,莲子很面,入口就融,还带着一股子淡淡的荷香。“老太太吃了吗?”
李莞笑道:“老太太那边已经送去了。”
就在这时,有小丫头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来报:“二奶奶,大姑娘,可了不得了……”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喝口水再说。”李婶道。
那小丫头子哪里顾得上喝水,大口喘了几口气后,一股脑地说着:“荣府的珠大爷,带着聘书、聘礼,提亲来了!”
“真是太好了!”李婶放下盅,上手合十,激动地道。
伴随着府里嘈杂渐起,李莞的心提了起来。她转到老太太厅后的屏风处,屏住了呼吸。
只看见一个身穿月牙白长袍的翩翩书生,跟厅上端坐的李老太太拜了再拜,恭敬地喊了一声:“问祖母安。”
屋外李岩一边蹦跳着,一边唱着歌谣:“鸿雁来,喜事到。”
贾珠看到屏风后旋出的一抹鹅黄色的裙角,想起两月之前,她也是这般默默也关注着他。他不自觉嘴角抬起。
往后的岁月,他会带她走近他的生命里。
荣府这边,王夫人只听见周瑞家的说了一声,“夫人,可不得了了,有人看见珠哥儿自个儿带着鸿雁、聘礼往李家去了。”
“什么?”王夫人手里的茶杯“哐”地掉到地上,碎了。
她只觉得耳畔“轰”的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儿子竟然背着她,自己去提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