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二人陪贾母在花园走了两圈,待贾母午睡后,二人便回自己的屋。
贾珠道:“看娘子吃得不多,想是家里的饭菜不合胃口。记得娘子在娘家时就喜欢倒腾些吃的,不如在屋后起个小厨房,想吃些什么,可以自己做着吃。”
李莞也有此意,直道:“甚好甚好。”她也想做些清淡、养生的食物,给贾珠调理一下身体。虽然目前贾珠身体还算康健,但还是偏瘦一些,将来为官之路还很长,更要有个好身体。
贾珠道:“那我明儿就跟父亲讲,真正动工起来也快,也就三五天的事儿。娘子今儿晚饭想吃些什么,我去厨房做。”
一般来讲,新婚第二日,新人应跟公婆一起用餐。不过王夫人在使性子,李莞倒落得自在。因为在这个世界,媳妇儿得站在公公婆婆身后布菜,待婆家的人都吃完了,自己才能吃饭。
李莞道:“昨儿吃到的鸡汤馄饨就不错,现成的小菜再捡几盘来。素云、银蝶、炒豆儿去就好。”
“得嘞。”贾珠道,“新婚第一天,下厨当然为夫当仁不让了。”
李莞讶异地道:“夫君还会下厨?”在她对这个世家的了解中,高门大户的男丁是不进厨房的。
“不会,但是可以学。”贾珠见李莞脸上的疑色,便笑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素云、银蝶跟着贾珠一起去了大厨房。
厨房诸人见到珠大爷亲自跟小丫头子学下厨,皆在私下议论纷纷。
“都说东府那边的荣大奶奶是福气顶好的,一家子待她都好。我看啊,一家子的好,哪有被夫君体贴的好来的窝心呐。”
“老太太待珠大奶奶也是好的。有人看到,今儿老太太留珠大爷跟珠大奶奶吃早饭,生生地把珠大奶奶拽在她身边一块儿吃,连布菜都不让了。”
“原来说老太太最喜欢东府的蓉大奶奶了,说她是孙子辈、重孙子辈里的第一人。现在看来老太太对珠大奶奶的喜欢更甚。”
“那是当然的了。东府毕竟隔了房,叔伯家的重孙媳妇儿,哪有自家的孙媳妇儿亲呐。”
就在诸人看热闹间,贾珠在素云跟银蝶的帮助下,弄出了两碗除了油的鸡汤馄饨,和几碟爽口的小菜。
炒豆儿在屋里陪着李莞,跟李莞说着话。大奶奶性子好,愿意听,炒豆儿越说越起劲儿。“大奶奶,您是不知道,珠大爷原来啊,除了读书,百事都不会做的。万一珠大爷做的饭菜没法吃,奴婢给您再去做。虽然奴婢也不大会做饭,但肯定比珠大爷强啊。”
李莞听着贾珠的“光辉事迹”,乐得直笑。聊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总觉得没多大功夫,贾珠就回了,身后跟着的素云和银蝶手里各挂着一个食盒。
素云一边摆菜一边夸贾珠:“姑娘不知道,这馄饨的猪肉是珠大爷现剁的,珠大爷还亲自给鸡汤撇了油。小菜也是珠大爷自己炒的……”
贾珠抿唇微笑着,不发一语。
银蝶道:“怎么还喊姑娘呢。不该喊大奶奶了吗?”
素云笑道:“瞧奴婢这记性,大爷、大奶奶慢用,奴婢就下去了。”说罢,她就拉着银蝶、炒豆儿一齐退了下去。
“娘子尝尝看。”贾珠给李莞夹着菜。
李莞咬了一口馄饨,面皮儿赶得很薄,里边的猪肉剁得很细,不咸不淡,意外地好吃。佐馄饨的鸡汤撇了油,还撒了葱花,一股子清新味儿。“好吃,若我弟李岩在这儿,他一个人就可以吃两碗。”
李莞又一样小菜夹了一筷子,很好,没有给很多油,咸度适中,是她期待的饮食,很适合脾胃虚弱的人。
李莞一边说好吃,一边给贾珠夹菜,不住地告诉他,这个季节清炒莴笋可以多吃,萝卜性寒得少吃,但是给了姜又另当别论。这些都是她前世在外漂泊的时候,到处查到的。一个人生活,靠自己管好自己。现在倒是派上用场了。
两人饭罢,贾珠摆出琴。李莞凭着原住的肌肉记忆弹着琴,贾珠拿出竹笛和着曲。悠扬的乐声,仿佛诉说着一对新人对未来幸福的憧憬和勇敢,让远近的闻者都驻足聆听。
贾珠就是要荣府的所有人知道,他的媳妇儿,有人撑腰。
王夫人今儿一个人用膳。薛姨妈因薛蟠哭闹,回家去了,况金陵家中还有一个更小的,没有带来。贾政因王夫人接连为难他看好的媳妇儿,心中愤懑,又去赵姨娘处了。
王夫人本就心绪郁郁,远处传了的琴音让她更有种孤老的凄凉。
“娘,娘”小宝玉被其乳娘李嬷嬷牵来,看到王夫人便直往她怀里扑。
王夫人紧紧地抱着小宝玉,生怕他飞走一般,心想,幸好有宝玉,可得把宝贝儿子抓牢了。
是夜,王夫人让李嬷嬷带着小宝玉在她屋里歇了一宿,以便她能时时看到她的宝贝凤凰蛋。
那一夜,李嬷嬷可被王夫人折腾得够呛。王夫人一会儿喊李嬷嬷给小宝玉喂水,一会儿把李嬷嬷折腾起来看宝玉要不要换汗巾。李嬷嬷在心里直呼:天爷啊,夫人晚上不睡觉,孩子得睡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