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沐不置可否,又扭头回去,不知道才是正常的,可这也不正常。
应王的手,竟然伸到神祠上来了吗?
暂且将这可疑的太祝放在一边,魏子沐皱眉,本以为将此事交给顾叔业,当是稳妥,这回偏出了篓子,这朝堂之上,到底还有多少个居心叵测之辈。
陛下面露难色,想来是后面的诏文有问题,很可能牵扯到他。然,祭祀大典不能断,魏子沐摩挲着扳指,沉吟片刻,他抬起头,确定陛下看到了他,他才冲着陛下微微颔首。
丞相的意思是,继续?
楚瑾犹豫不定,这,可是他自己说的,丞相是不介意吧。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2)”怪他往日没有认真听从帝师教导,关键时候,连个诏文都编不出来。
楚瑾越念越小声,到后面基本上就只有他自己能听到了。
此话一出,鸦雀无声。
最怕现场突然安静。
清官,除了丞相大人,谁敢担这名声?
文武百官齐刷刷地看向魏子沐……的背,男人的背脊直挺,正气凌然,像在悬崖峭壁上屹立不倒的松柏。
只有太尉李暮还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脸带笑意,而亲自批复审阅,并呈给今上过目的顾博文,哪里不知道自己被摆了一道,看来是该好好整治下属了。
丞相高洁清廉,为人公正的名声,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受资历所限,加上杨名时间短,即便得到前丞相和皇太后的大力支持,魏子沐也一时难以服众,当时不少人怀疑他是用了什么手段上位,民歌戏文皆把他塑造成面目可憎的奸臣。
而一切的转变,是从庆和八年的衡州赃滥开始的。
“清官”、“赃官”两词,也是从这以后流行起来的。由于这清官一词,一开始是用来赞扬魏丞相的,这二来,朝中大臣当属丞相官职最高,是以,后来民谣戏文里的清官,通常指的是魏丞相。
庆和八年,蝗灾严重,良田颗粒不收,百姓食不果腹,其中,属辰州、永州、衡州等府灾情最为严重,朝廷拨粮两百五十万石,金银百万,药草若干,谴太医十人,士兵千人以赈灾。今上命太仓令吴凤,护送粮食至受灾严重之地。
吴凤,永州人士,出身贫寒,为人正直严苛。
其故乡永州,正是受灾严重的地区之一,有了这一层关系,吴凤对赈灾一事犹为上心。
去的都是穷乡僻里之地,衣食住行自然远不如渭城,即便如此,吴凤也丝毫没有责怪之意。
若在百姓食不果腹之际,仍只顾自己享乐,又怎么配入朝为官呢?
为了让百姓早日脱离苦海,吴凤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就连到了永州,路过家门,也来不及进去看看病中的阿翁,就连夜赶去下一个赈灾之地。
吴凤就是有这样高的思想觉悟。
武隆王朝幅员辽阔,虽每年朝廷都会派大臣视察,可总归会有些漏网之鱼。
等到了最后一个赈灾的地方,衡州,吴凤敏锐地发现了怪异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