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寄云站在队伍中,敛目看着拇指摩挲笏板,耳边是文臣的争辩,端的是没有是非也要分出是非,唇枪舌剑好不激烈。
本还在神游,忽然听到尖嗓子一声,跟着周围同僚一并鞠躬,转身跟着周围同袍的叔伯匀速出了大殿。
“多谢。”
段寄云诚恳道谢,话音刚落就见周围人微微散开,腾出空隙足够他穿越,又不至于让那些文官得了空。
圣上赐段寄云荣康坊东南方向京平口宅邸一处,旨意还是由跟在圣上身边的大太监金尚公公亲传的。
朝中臣子自有耳目,这大张旗鼓的赏赐自然逃不过他们的眼。
再加上,这大周有几人不知道荣康坊住的是王公权贵,是只有钱却无权无势之人挤不进的坊区,尤以东南区最为尊贵,而那京平口更是,他毗邻皇宫,其中府第都是由皇帝亲自赐造的,非显赫权贵不得居住。
虽说这段将军不过二十出头就已经战功赫赫,但若要住进这王公世家聚集的东南区还是有些距离的,可皇帝偏偏赐第于京平口,更重要的是那处府第是皇帝登基后派亲信督造的府第之一。
此次大周与北燕之间签订和平协议,陛下论功行赏,钱帛自然少不了,赐第也有,但赐第京平口可就不简单了,这架势没准是要封侯的。
武官大多都和段寄云或者他已故兄长并肩作战过,对他了解,称得上交心。
这圣上旨意一下,武将自然知道他住在哪个胡同,家中有合适年龄女子的早早去问过了,但都被郑重拒绝,也知道这小段是个犟骨头,不再强求。
可自己没捞着的好女婿、好妹夫,又怎么可能便宜那些一天天只会在那里动动嘴、耍耍笔杆子的文臣?更何况他们之前看段寄云可不是看香饽饽的眼神。
段寄云常年征战,周身是血洗出来的戾气,加上人尚还年轻,少了些许时间沉淀出的沉静,除去军中和从小一起长大的熟人,他周身气场足以让人望而却步,就连再见到的舒达也瑟缩过。
早先皇帝想给他张罗婚事,也有人去碰碰运气,倒也不算迫切,碰了鼻子灰之后也就悻悻放弃,可现在不同了,凶点就凶点,那也是快大肥肉,大家族得了巩固地位,小家族攀上了再上一层楼。
因而便出现了这么一个场景,一下朝,武官以段寄云为中心将他裹在中央,文臣们大多“四体不勤”,又怎可能抗衡过这些大老粗?
开始文官还会好声好气说,想要邀请段寄云府中小叙,可站在他周围武官不让开,反倒乜他们一眼,好不识趣!
不过,这样的场面维持不了多久,大家也就同行一段路,之后围在段寄云周围的武官可不就回家了嘛,自己有的是机会。
武官甫一让路,段寄云大步流星,赶在奔跑的文官逮住自己之前,寻到楚烨马车便一溜烟钻了进去。
前两日段寄云被围在那里,开口拒绝的话让这些文官自动把那个不字过滤了去,理解成自己想听的意思,要不是楚烨和林少轩,他这个嘴笨的人怕是要被围在那里一直到子时了。
之后,楚烨便提出让他到自己的马车暂时躲避。
“诸位可是在寻本王?”
楚烨声音在马车外响起,而后是乌泱泱的拜会声。
未过多久,车帘撩开,进来的是楚烨还有幸灾乐祸的林少轩。
“寄云被追捧的感觉如何?”林少轩挥舞着手,“一拳八个!”
楚烨睨了一眼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林少轩,转头也是兴致勃勃看着段寄云。
“他们……他们……”段寄云脑子飞快组织语言,“他们都是虎将。”
两人看着正襟危坐面上微红的段寄云,又看向对方,毫不留情地大笑起来。
眼前这结巴青年战场以一敌百,敢带着百人追击两万敌军,现在反倒是被一群与他相比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头子拿捏了。
三人到了楚烨府上,林少轩先回大理寺忙碌,段寄云拎着一个轻便书袋跟着楚烨去学习。
进府路过花园时,还瞧见裹着斗篷的秦婉荷在指挥宫人采摘桂花。
进屋后,段寄云将笔记摆开,在楚烨的引导下,先说今日朝堂见解,再提出疑问,由楚烨解答。
现下海晏河清,段寄云立身朝堂,可思维拗不过来弯,加上对于很多政策的不理解,以至于看着那些文官在朝堂上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时候,自己倒是有种和北燕交战的感觉了,对方口号喊一堆,自己只听见了,但一句没听懂。
好在还有不错的老师,楚烨稳重,讲得也通透,但因为段寄云怕忘记,所以便带着书袋方便记录。
段寄云看着桌上记的笔记沉思,良久后抬头道:“虽明白但不理解。”
“道理不过几张纸就能概括的,确实容易懂。至于理解,更多的是立场的考量。时间还长,寄云再多看看,或许会有所理解。”楚烨推了茶给段寄云,“这是婉荷和乔兮学的,尝尝。”
“好喝。”
“那一会给你带些。”楚烨又给他斟上茶,“舒达好些了吗?”
段寄云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