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公司运营逐渐稳定下来,我的画饼和PUA技能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管理公司,尤其是提高员工斗志,绝对可以称得上一门高深的“艺术”。想要效率最大化?光靠制度是没用的!你得用你的嘴、你的脑子,把整个公司的员工调教成机器上的齿轮,转动我的赚钱机器。
我们要让员工懂得他们所做的工作是神圣的。
首先,我得让员工们明白一个核心事实:在我们公司工作,简直就是中了人生彩票,是他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是他们祖宅上金光普照。
“各位兄弟姐妹,请问你们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吗?”我停顿片刻,眯起眼神扫视全场,观察每个人低眉思索的表情。随后重重地一拍桌子,用高八度的激情嗓音喊道:“你们是人生赢家中的赢家!在别人还在社会底层浑浑噩噩摸索出路的时候,你们已经幸运地进入了我们公司!这是何等的福报呀!要知道,这份工作不是谁想来就能来、不是谁想干就有机会干的事情!”
见他们还有点懵,我接着抛出杀手锏:“这可是祖宗八辈子积了德换来的机遇啊!公司给了你们身份、给了你们成长,还给了你们实现梦想的摇篮”
这一套说完,我知道,要让员工心无杂念地全身心投入工作,光是表演还不够。于是,我进一步深化画饼:“你们思考过没有?在这家公司努力奋斗,不就是离买房、买车,走上人生巅峰更近了一步吗?不要问公司能为你做什么,而是想想自己为公司能做到什么!”
我盯着他们呆滞的眼睛,接着添了一句:“你们得庆幸啊!这就是‘人生赢家’的起步啊!所以你们每一个人,不光要干活,还必须干得很投入——从物理投入到心理投入,明白吗?全心全意!”
在初步的洗脑过程中,那些脸上逐渐显现出“迷之幸福表情”的员工,显然是我重点关注和培养的“潜力股”。这些人很容易接受“人生成功学”的熏陶,具有较高的“可雕琢性”。对于这部分人成员,我奉行的是“持续激励法”,主题常常围绕对“员工的奋斗姿态”赞赏。
相比之下,那些“不识抬举”,对“福报理论”视若无睹的家伙怎么处理呢?难道要放任他们污染整个队伍的氛围?绝不可能!
对于这种人,我会悄悄用点“小心机”进行收网处理。
利用职权找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收网裁掉。假装心痛,然后一挥手将问题解决,“改善员工整体氛围”。
但这还只是上层布置,真正重要的操作才刚刚开始。我开始学会研究员工的生活背景,探究他们的“弱点”,特别是那些人到中年、有家室的员工是我的猎物。那些承受家庭重压的中年员工,上有老下有小,辞职根本不敢想,还拖着房贷和教育费用的账单,对于这些人,我甚至无需穷追猛打。
毕竟他们有压力、有负担,不敢随便辞职,又容易被激将,于是我隔三差五组织(洗脑)培训,告诉他们:“你们都到这个年纪了,是不是该考虑买房了?买房是人生必需品啊!”“有孩子的,头几年不拼,孩子高考怎么办?”“等你老了,退休金不够怎么办啊?”
我一边说,一边悠闲地品着茶,目睹那些被点名的员工们额头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他们一个个铁青着脸,额头上的细汗混着“要拼命生活”的决绝目光,恍若我手中的茶杯在倒计时他们的生命。
至于那些心理硬朗、抗压能力强的员工,听了这些词还能顶得住?放心,我是不会让你们闲着的。如果你被生活的浪潮冲得皮糙肉厚,没关系,我干脆直接给你增加指标。反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
这一群人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眼神却透露着一股死而后已的气场,好像在说:“既然压下来了,我还能拒绝不成?”他们甚至习惯了加班到深夜、吃外卖、忘记今天星期几。
于是,我给他们发了奖励的锦旗:“公司中流砥柱”“未来领袖奖”,他们上瘾了,开始主动干更多活。
升职机会就像海上的灯塔,无限让人追逐。
山田原本是个性格随和、不慌不忙的普通员工,他在公司里有个“佛系员工”的名号:上班时卡点打卡进场,下班时踩秒钟回家,从来不会让自己多干一分钟的活儿。说白了,他就是抱着“公司给我一碗饭吃,我尽力吃饱就好”的态度。
本来以为这种“游手好闲”的心态能撑到退休,安稳度过人生的后半场,结果,他遇到了这个从画饼到PUA无所不能的我。
“山田君,你知道你现在最大的资产是什么吗?”
山田抬头看了我一眼,很茫然地回答:“工资……吧?”